Workflow
古蛋白
icon
搜索文档
祝贺!季强/徐星/周忠和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证实鸟类起源于恐龙
生物世界· 2025-08-06 10:31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情况 - 2025年8月6日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和香港两地揭晓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项奖项每项奖金为等值100万美元的人民币[2] -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为季强、徐星、周忠和表彰他们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3][6][8][9][11] - 季强教授与付巧妹研究员合作发表Cell和Science论文研究哈尔滨发现的丹尼索瓦人头骨化石通过古蛋白和古DNA分析首次明确丹尼索瓦人外貌特征[13] 历届获奖人统计 -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39位获奖者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领域[16] - 生命科学奖历届获奖者包括卢煜明、施一公、李家洋、袁隆平等14位科学家[16] - 物质科学奖历届获奖者包括薛其坤、潘建伟、马大为等14位科学家[16] 学术研究突破 - 季强团队通过哈尔滨头骨化石的铀系测年确认其年代≥14.6万年并首次完成丹尼索瓦人外貌复原[13] - 该研究终结了15年来对丹尼索瓦人外貌的猜测成果发表于Cell和Science顶级期刊[13]
化石中提取出1800万年前古蛋白
科技日报· 2025-07-11 09:20
古蛋白提取技术突破 - 科学家从犀牛属和象的近亲化石中提取出距今至少1800万年的古蛋白,远超此前370万年的记录 [1] - 研究团队通过牙釉质采样突破技术瓶颈,因牙釉质具有优异保存古老分子的特性 [1] - 肯尼亚图尔卡纳盆地化石样本来自1800万年前的真犀和长鼻目动物,该地区高温环境曾被认为不利于分子保存 [1] 地理环境对分子保存的影响 - 丹麦团队从加拿大高北极真犀化石中提取出2100万-2400万年前的釉质蛋白序列,寒冷气候显著提升生物分子保存能力 [2] - 东非大裂谷的图尔卡纳盆地虽为高温区域,但仍成功保存了1800万年前的蛋白质,挑战了传统环境认知 [1][2] 演化研究价值 - 提取的古蛋白序列可为犀牛属家谱和哺乳动物种群分化提供全新分子证据 [2] - 两项研究共同证实蛋白质保存时限远超预期,将推动对古代动物演化历史的回溯研究 [1][2]
国际最新成功提取至少1800万年古蛋白 可助物种演化研究
环球网资讯· 2025-07-10 22:28
基因组学研究突破 - 研究人员从犀牛属和其他动物化石近亲中提取出至少1800万年历史的古蛋白,证明蛋白质存留时间远超此前认知[1] - 两项研究通过牙釉质采样将古蛋白提取年代界限从370万年前大幅推至1800-2400万年前[3][5] - 研究成果有望为多个物种演化历史提供全新分子线索[1] 技术方法与样本来源 - 研究团队分别从肯尼亚图尔卡纳盆地(东非大裂谷)和加拿大高北极获取化石样本[3][5] - 肯尼亚样本包含1800万年前的真犀和长鼻目动物牙釉质蛋白[3] - 加拿大样本提取出2100-2400万年前真犀釉质蛋白部分序列[5] 环境条件影响 - 东非图尔卡纳盆地为地球最温暖区域之一,此前认为无法保存古分子[5] - 加拿大高北极的寒冷气候显著提升生物分子保存完整性[7] - 牙釉质作为特殊生物材料展现出卓越的古分子保存能力[3] 学术价值 - 研究首次证实极端温暖环境下仍可保存超千万年古蛋白[3][5] - 犀牛属釉质蛋白序列可能重构该物种家谱演化关系[7] - 成果将推动哺乳动物种群分化研究,包括古人类、犀牛、河马等关键物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