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含氯消毒剂
icon
搜索文档
关注秋冬季儿童常见病:预防诺如病毒 这几点要做到
央视网· 2025-11-07 07:35
诺如病毒疫情现状 -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非细菌性病原体之一 [1] - 多地疾控部门提醒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已进入发病高峰期 [1] - 医务人员表示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健康状态,托幼机构和学校需做好日常防控 [1] 预防与控制措施 - 勤洗手:饭前便后、制作食品前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 [2] - 熟饮食:处理和加工食物要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类、海产品和蛋类食品 [2] - 早隔离: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居家休息至症状消失后48—72小时再复工复课 [2] - 清洁消毒:家庭成员或在校学生出现呕吐或腹泻应及时清洗消毒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等,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对诺如病毒有效的消毒剂 [2]
台风过后这些传染病要注意防范
海南日报· 2025-10-06 07:49
洪涝灾害后需防范的传染病类型 - 洪涝灾害后极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疫情 特别是肠道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1] 肠道传染病预防要点 - 洪涝灾害后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 细菌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 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2] - 预防肠道传染病需注意饮用水卫生 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 桶装水 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清洗[2] - 预防肠道传染病需注意食品卫生 食物要煮熟煮透 生熟分开 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 不吃淹死 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2] - 预防肠道传染病需注意环境卫生 房屋被洪水浸泡后要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理 做到先清理 后消毒 再回迁[2] 自然疫源性疾病预防要点 - 洪涝灾害后需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有登革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和鼠疫等[3] - 预防自然疫源性疾病需确保家里和工作场所无鼠 妥善保管粮食 清扫鼠类尿粪时要适当防护[3] - 预防自然疫源性疾病需保持畜牧养殖区通畅 及时清理粪便 生活区垃圾定点存放 集中处理 接触患病牲畜时做好个人防护 不喝生奶 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3] - 预防自然疫源性疾病需在居所安装防蚊蝇设施 使用灭蚊蝇措施 野外活动人员应做好防蚊防虫叮咬[3]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要点 - 洪涝灾区临时安置点居住环境集中 人群密切接触机会增加 新冠病毒感染 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加大[4] -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需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 充足休息 避免疲劳 提倡自我健康监测 有症状时做好防护及时就医[4] -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需勤通风 保证环境卫生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 尽量避免触摸眼睛 鼻或口[4]
中疾控发布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健康防护提示
人民网· 2025-09-28 10:01
假期重点防范传染病类型 - 国庆中秋假期人员流动与聚集增多 境内游和出境游将明显增加[1] - 需重点预防诺如病毒肠炎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霍乱 新冠病毒感染 猴痘 食物中毒 鼠疫 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1] - 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旅行需注意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1] 诺如病毒肠炎 -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 学校 旅行团中常有聚集性疫情发生[2] - 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食物 饮用污染的水 或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等方式传播[2] - 主要症状为恶心 呕吐 腹痛和腹泻 成人以腹泻为主 儿童较多表现为呕吐[2] - 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 彻底清洗水果[3] - 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3] 蚊媒传染病(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寨卡病毒病) -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寨卡病毒病均由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叮咬传播[4] - 登革热症状包括发热 疲乏 厌食 恶心及"三痛"和"三红"[4] - 基孔肯雅热以发热 皮疹和关节疼痛为主[4] - 成人感染寨卡病毒约80%无症状 孕妇感染风险大 可导致胎儿小头畸形等严重出生缺陷[4] -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10月南方多地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降水偏多 需继续落实防控措施[4] -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蚊子叮咬 使用蚊香蚊帐 穿着长袖衣物 涂抹驱蚊药物 避开伊蚊活跃时段[5] - 应定期清除室内外积水 清理蚊虫孳生地[5] - 出现发热 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5] - 前往东南亚 非洲 南美洲等流行区前需查询当地疫情 归国后14天内应进行健康监测[6] 霍乱 - 霍乱为肠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摄入含霍乱弧菌的水和食物传播[7] - 主要症状为不伴发热的严重水样腹泻 可导致快速脱水甚至死亡[7] - 截至2025年8月17日 全球31个国家累计报告超过40.9万例霍乱病例 其中死亡4738例 非洲地区为主 6个国家病死率超过1%[7] - 我国有零星霍乱病例报告[7] - 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尽量吃熟食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症状包括咽干 咽痛 咳嗽和发热等 可伴有肌肉酸痛 嗅觉味觉减退等[9] - 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9] -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打喷嚏时遮住口鼻 勤洗手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10] -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11] 猴痘 - 猴痘主要表现为发热 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12] - 以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部位分泌物 渗出物传播为主 常见方式包括性行为 家庭内密切接触等[12] - 预防措施包括了解防控知识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13] 食物中毒 - 每年5-10月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 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增加使风险相应增加[14] - 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 野生菌 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14] -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证照齐全 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 家庭烹饪时保持清洁 生熟分开 烧熟煮透 不采食不明野生蘑菇和野菜[15] 动物源性传染病 - 接触家畜家禽 来历不明的野生动物可能感染鼠疫 禽流感 布病 炭疽 狂犬病等[17] -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来历不明动物 不捕猎不食用野生动物 不食用病死动物[18] - 避免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 不直接接触鸟类和禽类 不从活禽市场购买活禽[18] - 被狗猫等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应立即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接种狂犬病疫苗[18]
灾后返家,这六点安全措施要留意
人民网· 2025-07-23 20:28
洪涝灾害返家安全指南 - 检查房屋结构稳定性 确认电路 煤气 水管安全后再进入[2] - 清除积水和淤泥后需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全面喷洒消毒 日常用品通过煮沸或曝晒消毒[2] - 饮用水首选瓶装水或桶装水 自供水水井需抽干清淘冲洗消毒 自来水首次使用需放空至无色无味并煮沸[2] 病媒生物防控措施 - 灭蚊驱蚊需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个人防护 防鼠需使用高效抗凝血杀鼠剂并设置儿童防误食标志[3] - 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传播 疫区需开展灭蚊行动 公众外出应穿浅色长袖衣裤并使用含避蚊胺驱蚊产品[3] - 家中需安装纱门纱窗 睡眠时使用蚊帐 配合电蚊拍蚊香液 出现高热关节痛皮疹症状需立即就医[3] 食品安全与健康管理 - 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可能含病原体或化学污染物 不可食用[4] - 出现发热腹泻皮疹需及时就医 保证睡眠饮食规律 焦虑失眠无法缓解时需寻求专业心理疏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