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香

搜索文档
山东部分地区有白纹伊蚊分布,公众需做好防护
大众日报· 2025-08-16 09:15
疾病传播与防控 - 山东部分地区存在白纹伊蚊分布 布雷图指数低于传播阈值但仍需防护 [2] - 基孔肯雅热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染 [3] - 患者发病第一周血液病毒含量最高 是传播高风险期 [3] - 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和关节疼痛 30%-40%患者关节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3] 预防措施 - 防蚊灭蚊是预防核心 包括杀灭成蚊 清除孳生地和避免叮咬 [4] - 个人防护需穿浅色长袖衣裤 使用驱蚊液 安装纱窗蚊帐 [4] - 清除积水是关键 需定期更换水培植物用水 清理各类容器积水 [4] - 室内灭蚊可使用气雾剂蚊香 施药后需通风30分钟 [4] - 公共场所需重点清理绿化带卫生死角 填平洼地疏通沟渠 [4] 旅行防护 - 前往疫情地区需加强防护 返回后需进行2周健康监测 [5] - 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5]
不忍了!多地“以蚊治蚊”,记者实探“蚊子工厂”→
第一财经· 2025-08-07 22:20
行业背景与需求增长 - 蚊子传播疾病达80多种,包括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 [3] - 广东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涉及佛山、广州、东莞等十余座城市 [4] - 大众防蚊意识提高,驱蚊灭蚊产品需求增长迅速,社区派发灭蚊片库存消耗快 [6] - 广东胜佳超市驱蚊灭蚊类商品销售量比7月前高出30%,华润万家广东区域驱蚊杀虫产品销量同比提升45% [7] 产品市场现状 - 驱蚊灭蚊产品差异化定位明显,如"婴儿适用"强调植物配方,"户外适用"突出凉感因子 [6] - 华南地区气温炎热时间长,驱蚊灭蚊产品销售周期长,秋季仍有需求 [6] - 防蚊驱蚊类产品主要停留在花露水、香包、气雾剂或蚊香等传统品类,包装沿袭传统,整体体量不大 [8] - 部分驱蚊产品存在"打擦边球"情况,回避"驱蚊"字眼,宣传含糊其辞 [8] - 明确标注防蚊驱蚊功能的产品需按农药标准生产管理 [8] 生物防治技术发展 - "以蚊治蚊"技术通过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使雌蚊虫卵无法孵化,降低蚊媒数量 [12] - 该技术成本约为每年每平方米2至3元,体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 [14] - 新加坡蚊子工厂对登革热病例控制效果达70%以上 [13] - 中山大学团队培育华丽巨蚊幼虫吞食白纹伊蚊幼虫,佛山尝试"养鱼防蚊"投放5200尾鱼苗 [12] 市场机会与挑战 - 防蚊驱蚊产品面临年龄断层、消费者老龄化趋势,需结合国潮和新消费开拓年轻市场 [8] - 行业可开发新颖香氛、香包、潮流挂件及中医药茶饮等产品 [8] - 生物防治业务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突发性特点,需政府资源介入推动常态化 [17] - 企业期待更多政府合作,扩大技术应用范围和覆盖人口 [13]
预防基孔肯雅热,怎样驱蚊最有效?
解放日报· 2025-08-03 19:29
驱蚊产品分类与使用场景 - 电蚊液适合客厅、卧室等室内空间使用 [2] - 蚊香适合阳台、露台、庭院等开放式空间使用 [2] - 气雾灭虫剂可快速杀灭蚊虫 适用于蚊虫密度大的环境 并能喷在玻璃窗、纱窗等位置触杀蚊子 [2] 驱蚊成分与作用原理 - 避蚊胺(DEET)、驱蚊酯(IR3535)、羟哌酯为国家认可的驱蚊成分 通过干扰蚊虫嗅觉系统减少叮咬 [3] - 驱蚊酯和羟哌酯对皮肤更温和 需直接喷涂于皮肤而非衣物 [3] - 柠檬桉叶油为官方推荐的天然驱蚊成分 [3] 产品合规与安全性 - 宣称"灭蚊"或"驱蚊"功效的产品必须取得农药登记证号 并标注毒性 [1] - 合法上市产品有严格添加标准 正常使用对人体无害 [1] 蚊虫防控综合措施 - 需及时清理花盆托盘、废弃瓶罐等积水处 减少蚊虫孳生 [2] - 物理防护手段包括穿浅色长袖衣裤 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等 [3] 产品应用注意事项 - 驱蚊花露水不可用于止痒 否则会刺激伤口加重损伤 [3] - 气雾灭虫剂可喷洒在墙角、桌椅下方等蚊子停落处增强触杀效果 [2]
广东全民总动员开启大灭蚊
券商中国· 2025-08-03 14:53
基孔肯雅病毒疫情与防控措施 - 广东省一周内新增本地基孔肯雅病例2940例,疫情集中在7月20日至26日期间 [1] - 全省开展集中灭蚊行动,重点针对伊蚊的卵、幼虫及积水环境进行清理 [2] - 伊蚊具有"跳跃式产卵"特性,单次产卵分散在多个积水点(每处30只或3-5只) [2] 创新灭蚊技术应用 - 无人机用于高效排查屋顶积水点,提升防控效率 [2] - "电子哨兵"设备通过模拟人体气味诱杀伊蚊,并实时监测密度变化 [2] - 生物防治手段包括: - 华丽巨蚊幼虫可捕食80-100条伊蚊幼虫,成虫不吸血且无害 [3] - 中山大学每周生产400-500万只绝育雄蚊,可使野生雌蚊后代减少200-300个/次交配 [3] - 佛山投放5000余条本地"灭蚊鱼"(非北美食蚊鱼) [5] 社区防控与公众教育 - 黄圃镇采用集体蚊香消杀策略,配合6点伊蚊活跃期同步行动 [2] - 坦洲镇将防蚊知识改编成通俗歌曲,强调清理小型积水的重要性 [6] - 专家指出白纹伊蚊偏好小型水体(如花盆、鸡蛋壳积水),家庭养殖灭蚊鱼效果有限 [5] 环境与疫情发展趋势 - 广东持续高温降雨天气为伊蚊繁殖创造有利条件 [6] - 生物防治见效较慢,需与即时消杀手段结合使用 [3]
佛山乡村战“蚊”记
南方农村报· 2025-08-01 20:06
疫情概况 - 佛山多地村居因蚊子引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已持续半月以上 [2][3][15] - 截至7月31日,全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6939例,其中顺德区5972例,占比86% [16][17] - 疫情由境外输入引起,首例于7月8日在顺德区发现 [25][40] 防控措施 - 社区采取网格化管理:腾冲社区将2167户分为20个大网格和74个小网格,74个工作组入户排查 [33][34] - 大规模消杀行动:每日对公共区域、确诊病例住所周边200米范围进行喷药消杀 [7][8][84][125] - 重点清理积水:累计清理积水6万处、卫生死角4349处,清理垃圾563.44吨 [109][110] 病例筛查与治疗 - 潭洲村组织4轮抽血筛查,单日最高筛查79人,阳性病例中无症状占比40% [80][81][82] - 阳性患者需住院隔离,医院配置蚊帐防止蚊媒传播 [91][86] - 乐从医院建立闭环管理:抽血阴性者居家观察,阳性者强制住院 [77][78] 资源投入 - 林头社区投入超100万元,组建50人专业保洁队和20名学生志愿者队伍 [98][99][101] - 潭洲村安装1100个防蚊闸,每日300人参与防疫工作 [113][112] - 石湾镇街道累计出动消杀人员3310人次,入户宣传覆盖50万人次 [109][110] 防控成效 - 村民反馈蚊子数量显著减少,"最近很少看到蚊子" [12][117] - 林头社区新增病例已明显下降,疫情传播得到遏制 [102] - 但防控仍处常态化阶段,需持续至天气转凉 [129][135] 历史背景 - 广东省曾于2004年暴发登革热疫情,当年全省确诊18866例,佛山占1803例 [57][58] - 2023年9-12月全省登革热病例达16181例,广佛占比47% [60][61]
广东佛山全力阻击基孔肯雅热
人民日报· 2025-07-30 07:12
疫情概况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潜伏期1-12天 常见症状为发热 关节疼痛和皮疹 多为轻症 [1] - 我国今年首例基孔肯雅热报告社区是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腾冲社区 [2] - 截至7月26日24时 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均为轻症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7] 防控措施 - 腾冲社区采用网格化管理 将2171户划分为20个大网格和74个小网格 配备健康管理人员 防疫工作组分为入户组和孳生地清理组 每组30人 [2] - 入户组每天进入网格居民家中宣传防蚊知识 排查隐患 发现蚊虫孳生点当场清理或反馈 孳生地清理组配备6台拖拉机进行精准消杀 [2] - 社区为每家每户免费配备防蚊物资 包括蚊香 杀蚊烟片 驱蚊花露水 防蚊喷雾等 [2] 医疗救治 - 佛山市指定5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 准备3696张防蚊隔离床位 [4]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实行闭环管理 从接诊到转运全程控制 感染科和儿科备有90张床位 另有200张随时可用 [5] - 医院一天进行6轮检测 每4小时一次 缩短患者滞留时间 留观区配备无线网络 共享充电宝 休息床位等 [4] - 截至7月29日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累计入院140例 出院88例 与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顺德区乐从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6] 疫情特点 - 基孔肯雅病毒在蚊子中复制速度比登革热快2-3倍 加快了传播速度 [8] - 南方地区高温多雨 居民种植水生植物的习惯为蚊子孳生提供了环境 [8] - 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处在集中攻坚关键期 快速上涨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 [7]
打赢“人蚊大战”:环境治理是核心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9:50
蚊虫防治行业分析 行业现状与痛点 - 全球疟疾威胁持续存在 我国虽获消除疟疾认证但仍面临输入性病例风险 [1] - 登革热等蚊媒疾病传播风险随夏季蚊虫密度上升而加剧 [1] - 蚊虫繁殖周期仅7天 孳生地治理存在时效性挑战 [1][2] 防治技术解决方案 环境治理 - 彻底清理积水可使蚊虫密度降低80%以上 重点处理花瓶/地漏/冷凝水等家庭积水点 [1] - 社区需填平洼地/清淤池塘 工地需遮盖设备/处理废旧轮胎等积水隐患 [2] - 功能性水体可投放1%双硫磷沙粒剂实现长效控蚊 [1][2] 物理防治 - 蚊帐/电蚊拍/灭蚊灯构成物理防线 灭蚊灯需配合关灯使用提升效率 [2] - 北京市疾控中心推荐物理防治作为基础安全手段 [2] 化学防治 - 避蚊胺(DEET)有效防护时长达3-4小时 适用于皮肤涂抹 [2] - 电蚊香密闭使用30分钟效果最佳 较传统盘式蚊香减少呼吸道刺激 [2] - 杀虫气雾剂需45度角喷洒 强调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 [2] 终端应用场景 - 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区需配备蚊帐+驱蚊剂 归国后出现症状需立即就医 [3] - 家庭场景重点防控积水容器 社区需系统性处理公共水体 [1][2] 市场教育需求 - 被叮咬后应避免抓挠 可采用肥皂水/炉甘石液缓解炎症 [2] - 需普及"翻盆倒罐"行为 建立每周清理积水的习惯 [1] (注:根据任务要求已过滤风险提示/免责声明等非核心内容 严格采用原文数据如80%密度降幅/7天繁殖周期等量化指标 [1][2][3])
夏季,常见蚊虫如何应对(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5-21 06:02
夏季蚊虫防范与处理 蜱虫 - 蜱虫呈圆形或卵圆形,体长2至10毫米,呈红褐色或灰褐色,全球有800余种,我国记录100多种,主要栖息于林木、草地、灌木丛[3] - 叮咬后可能引发瘙痒、红肿、溃烂、发热,严重时导致淋巴结肿大、面瘫甚至死亡[3] - 被叮咬后不可硬拉硬拽,需用尖头镊子垂直拔出或就医,避免口器残留引发感染[3] - 野外活动需穿长袖长裤并塞入袜子,喷涂驱虫药物,重点检查腋下、耳后等隐蔽部位[4] - 宠物易携带蜱虫,户外活动后需及时洗澡并使用驱虫药物[4] 隐翅虫 - 隐翅虫毒液pH值1至2,拍死后会导致皮肤溃烂,引发隐翅虫皮炎[5] - 发现隐翅虫需用纸巾挥走或吹走,避免拍打[5] - 皮肤接触毒液后,轻症用肥皂水冲洗并涂抹外用药,重症需结合抗生素或就医[5] - 预防措施包括关纱窗、夜间减少光源吸引,户外穿长袖衣物[6] 蚊子 - 蚊子偏好体温高、出汗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人群,如儿童、孕妇及运动后人群[8] - 血型偏好无科学依据,但深色衣物更易吸引蚊子[10] - 叮咬后轻症可自愈,重症需使用炉甘石洗剂或抗过敏药,水疱破溃需防感染[7] - 防蚊需保持环境清洁,户外穿浅色衣物并使用驱蚊剂,室内注意纱窗通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