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
搜索文档
台湾咏春拳师扎根江苏宿迁 传承中华传统武术
中国新闻网· 2025-11-13 13:56
在宿迁经营一家海鲜粥店的陈俊宇是石育全的学徒。"平时工作压力大,久坐久站腰颈都不好,练咏春 拳后明显舒服多了。"她笑着展示刚学会的"膀手"动作,"教练教得特别细致,会根据我们的身体状况调 整强度,还总提醒我们'习武先修德',现在我遇事冷静多了,不像以前那么急躁。" 对石育全而言,练拳更多是修身养性的方式,既能强身健体,更能培养谦逊自持的心态。他表示,自己 正是看中咏春拳讲究来留去送、以巧取胜、刚柔并济的特质,更契合成年人的养生需求。 中新社宿迁11月12日电 题:台湾咏春拳师扎根江苏宿迁 传承中华传统武术 中新社记者 唐娟 在江苏宿迁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的工作室内,石育全正耐心指导学员领悟咏春拳的拳理精髓。这 位学习咏春拳十余年的台湾青年,在宿迁开了拳馆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更在锅贴与糁汤的香气中,品味 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石育全的习武之路始于高中时期练习跆拳道,七年的训练为他打下坚实基础。2013年,他正式拜入咏春 拳门下潜心研习。2015年,石育全赴宿迁工作,与这座城市的偶然邂逅,最终变成了长久的扎根。 谈及咏春拳源流,石育全如数家珍。"我想让学生们了解咏春拳的正统文化,真正读懂老祖宗留下的技 艺精髓。" ...
国际网红“无语哥”打卡广州永庆坊 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21:3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际网红"无语哥"在广州永庆坊进行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咏春拳、粤剧和醒狮等,吸引了大量关注 [1][3][4] 网红影响力与活动 - "无语哥"在海外社交平台拥有超过2亿粉丝,凭借标志性"无语"表情包和"无声幽默"风格获得全球广泛关注 [1][4] - 该网红在永庆坊的活动引来众多路人围观拍照,提升了活动的现场热度 [1] 非遗文化体验内容 - "无语哥"在李小龙祖居学习咏春拳经典招式"摊手"并在木人桩上练习,表示此次体验难忘并希望回广州学习更多中国功夫 [3] - 该网红穿上戏服与粤剧演员练习武打动作,手拿双枪进行表演,同时有醒狮队伍展示绝活,其本人成功完成"采青"纳福 [3][4][5] - 活动还包括品尝广式凉茶、制作广州糖水、扮成"财神"派发利是以及接受市民赠送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吉祥物公仔 [4] 永庆坊文化特色 - 永庆坊位于广州西关恩宁路,是一条拥有千年历史的骑楼文化街区,可欣赏粤剧粤曲藏品、重游名人足迹并体验妆造和"唱念做打"技艺 [3] - 李小龙祖居由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李海泉所建,是永庆坊的重要文化景点 [3]
有文化特色,更有情感共鸣(艺海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舞剧《咏春》的市场表现与影响力 - 舞剧《咏春》在俄罗斯巡演一票难求,谢幕时观众掌声长达20分钟 [1] - 已在全球49座城市演出超200场,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1] - 作品融合广东非遗"咏春拳"和"香云纱",通过戏中戏叙事展现叶问传奇 [1] 非遗与舞剧的跨媒介创新 - 近年舞剧探索将非遗转化为舞台语言,如《唯我青白》模拟制瓷拉坯,《一扇百年》呼应扇骨构图,《永和九年》寓意书法笔势 [1] - 创作核心是挖掘非遗在节奏、空间、力度等要素与舞蹈的契合点,脱离实体形态重构审美特征 [1] - 跨媒介难点在于非遗与舞剧立意有机融合,并突破地域性实现普遍共情 [1] 《咏春》的叙事结构与艺术表现 - 通过三组关系丰满剧情:叶问与其他拳法比拼(舞武结合)、百姓与黑恶势力抗争(平凡英雄主题)、叶问内心"拳与人"对照(宗师形象塑造) [2] - 香云纱舞段以空间流动、节奏变化隐喻人物情感,如永成离世后纱幔象征思念,与叶问刚硬独舞形成反差 [4] - 主创通过演员调度、灯光舞美将非遗技艺转化为人类共通情感表达 [4] 非遗题材舞剧的创作启示 - 成功案例显示非遗需深入精神意蕴而非形式噱头,艺术本质是对人内心世界的表现 [5] - 跨媒介创新需结合非遗特质与情感表达,如《咏春》用香云纱柔韧特性隐喻角色性格 [4][5]
香港教大举办“中华武术与文化研讨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5-01 18:30
文章核心观点 香港教育大学举办“中华武术与文化研讨会”,旨在推广中华武术文化,呼吁各界支持武术进校园及武术与多领域融合 [3][5] 活动日程 - 4月30日展开“中华武术与文化研讨会”第二天日程 [1][3][5] 主办方期望 - 香港教大校长李子建希望通过论坛呼吁社会各界支持武术进校园、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武术与教育、电影、科技深度融合 [3] 活动亮点 - 咏春拳拳师及学员表演咏春拳 [3][5] - 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主创团队登场,该片不久前获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9项大奖,主创分享将中华传统武术融入电影制作的经验 [3] 嘉宾观点 - 电影导演郑保瑞赞赏香港教大举办研讨会,认为对推广中华武术文化意义深远,支持“武术进校园”计划,期待推动武术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一部分 [5] 合作计划 - 香港咏春体育会前主席陆地将与香港教大合作,自2025/2026学年起将咏春拳等武术教育内容融入香港教大“新六艺课程” [5] 活动目的 - 香港教育大学举行“中华武术与文化研讨会”,为武术从业者、教育工作者及武术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