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舞剧《咏春》
icon
搜索文档
有文化特色,更有情感共鸣(艺海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舞剧《咏春》的市场表现与影响力 - 舞剧《咏春》在俄罗斯巡演一票难求,谢幕时观众掌声长达20分钟 [1] - 已在全球49座城市演出超200场,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1] - 作品融合广东非遗"咏春拳"和"香云纱",通过戏中戏叙事展现叶问传奇 [1] 非遗与舞剧的跨媒介创新 - 近年舞剧探索将非遗转化为舞台语言,如《唯我青白》模拟制瓷拉坯,《一扇百年》呼应扇骨构图,《永和九年》寓意书法笔势 [1] - 创作核心是挖掘非遗在节奏、空间、力度等要素与舞蹈的契合点,脱离实体形态重构审美特征 [1] - 跨媒介难点在于非遗与舞剧立意有机融合,并突破地域性实现普遍共情 [1] 《咏春》的叙事结构与艺术表现 - 通过三组关系丰满剧情:叶问与其他拳法比拼(舞武结合)、百姓与黑恶势力抗争(平凡英雄主题)、叶问内心"拳与人"对照(宗师形象塑造) [2] - 香云纱舞段以空间流动、节奏变化隐喻人物情感,如永成离世后纱幔象征思念,与叶问刚硬独舞形成反差 [4] - 主创通过演员调度、灯光舞美将非遗技艺转化为人类共通情感表达 [4] 非遗题材舞剧的创作启示 - 成功案例显示非遗需深入精神意蕴而非形式噱头,艺术本质是对人内心世界的表现 [5] - 跨媒介创新需结合非遗特质与情感表达,如《咏春》用香云纱柔韧特性隐喻角色性格 [4][5]
“出海”如何更出彩(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6-08 09:08
中国文化出海表现 - 舞剧《咏春》在俄罗斯演出时一票难求,谢幕掌声长达20分钟,已在全球49座城市演出超200场 [1] - 中国少年在法国巴黎世界街舞决赛中将醉拳、太极拳融入表演,进入四强创中国选手最佳成绩 [1]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1/5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 [1] - 婺剧在奥地利维也纳演出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通过《三岔口》《抬花轿》等节目实现跨文化共鸣 [4] 文化创新与融合 - 将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文化创新能产生"破圈"效应,赢得更广泛认可 [1] - 敦煌莫高窟VR项目实现窟内"自由行走",游戏《黑神话:悟空》用3D扫描技术再现中国古建 [4] - 李子柒视频展现的道法自然、舞剧《孔子》的理想坚守、《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等传统元素引发国际共鸣 [2] 文化传播策略 - 需要深入认识中华文化主体性和优长,挖掘跨越时空的传统文化价值 [1] - 应研究各国文化与习俗以增进理解,如婺剧演出中融入当地语言音乐并即兴互动 [3][4] - 可尝试跨界融合与新媒介技术,主动进入年轻人聚集场域,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 [4] 文化价值认同 - 东方美学与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在国际上产生共鸣 [2] - "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传递的"和合共生"理念具有时代价值 [2] - 传统基因与现代语境交融,东方价值与世界人民期盼同频共振 [2]
从单向输出到共情共鸣 中式舞剧全球圈粉
北京商报· 2025-05-25 22:33
乘着政策和需求的东风,跃跃欲试的文化"出海"者正加力突破海外市场的语言翻译、渠道控制、文化理 解、法律政策等诸多壁垒。和网络游戏、影视剧等网络文艺形式不同,舞台演出的生命力在于现场,这 让它在出海的过程中充满挑战,也让它讲述的中国故事足够独特。以舞剧《咏春》为例,当在世界各地 的舞台上,五大掌门对打的精彩比武告一段落,剧院内观众无不爆发出长久的欢呼声与掌声。跨越国界 和语言,唤起异国观众情感共鸣的生动写照。 原创孵化 成功"破圈"海外 当演唱会成为"时尚单品",中国演出市场也走到海外。2023年,周杰伦吉隆坡演唱会门票线上开 卖,"票仓"刚一打开,瞬间秒空。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了周杰伦新加坡演唱会,35公顷的新加坡国家体 育场可以容纳5万多名观众,即便这样,连开两场仍旧是座无虚席。 除了已有较高知名度的音乐人外,不少较为小众的演出也走到海外。4月25日起,中国原创舞剧《咏 春》在莫斯科大剧院拉开俄罗斯巡演的帷幕并连演三场,这也是该剧蛇年海外巡演的首站。在结束莫斯 科演出后,演出剧团深圳歌剧舞剧院转至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继续三场演出。该剧团也将成为首支 在俄罗斯"双一流"艺术殿堂完成演出的中国舞团。 舞剧《咏春 ...
DeepSeek、宇树科技等AI新秀与“悟空”“哪吒”顶流IP齐登场 还有满满国际范儿⋯⋯本届文博会还有哪些看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8:23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举办,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 [1] - 共组织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 [1] - 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展示与交易,参展产品品类创历史之最 [1] 参展企业与亮点 - 吸引近300家国内国际头部品牌企业,其中60余家为首次参展,包括游科互动、深度求索、宇树科技、蓝色光标等 [4]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展示AI机器人矩阵及人机互动表演 [4] - 华为、腾讯、网易、中影股份、泡泡玛特等知名企业继续参展 [4]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 - 科技创新驱动文化产业,《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现象级文化IP持续"破圈""出海" [8] -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变量 [8] - 历届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服务企业机构超4.5万个,展示展品超200万种,链接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 [8] 国际化与文创中国 - "文创中国"主展区面积从1300余平方米扩大至3000平方米,100余家国内机构、企业参展 [9]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创新高,6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中50多个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9] - 全球合作机构从60多家增加到70多家,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品类创历史之最 [9] 国际展商与文化交流 - 伊朗展商马迪第三次参展,带来藏红花和手工珐琅彩、陶瓷工艺品 [10] - 韩国忠清北道展商吴振周带来当地工匠制作的文化特色产品,兼具东方文化特色和当代审美价值 [11]
民心相通助中俄关系从容前行(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8 06:27
建交近76年来,人文交流始终是推动中俄关系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两国关系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 础。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期间,中俄双方举办了数百项人文交流活动。双方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 更加稳固,为两国关系高水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俄人文交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呈现扩展态势。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关注度和好感度不断提升。" "Bravo!""《咏春》,哈拉少!(俄语"谢谢"之意)""再来一次!""感谢你们带来了如此美妙的艺 术!"当地时间5月1日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落下帷幕。观众长 时间的欢呼声与掌声为《咏春》在俄罗斯的6场演出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是中俄人文交流的又一生动例子。自去年5月"中俄文化年"开幕以来,双方举办了一系列接地气、连 民心、有热度的人文交流活动,进一步释放两国文化合作潜力,为中俄友好的世代传承、两国人民的相 知相亲注入新动力。 作为中俄电影领域最新合作成果,合拍影片《红丝绸》于今年2月20日在俄罗斯上映,取得了6.88亿卢 布(约合6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该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1927年,中国和苏联两 国革命者并肩作战,成功安全护 ...
特稿丨人文交流拉紧中俄人民相知相亲纽带
新华网· 2025-05-06 16:00
新华社北京/莫斯科5月6日电 特稿丨人文交流拉紧中俄人民相知相亲纽带 新华社记者耿鹏宇 从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热映创票房佳绩,到两国艺术家携手打造的新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 金》在华震撼登场,从中国春节庆祝活动"走红"俄首都莫斯科,到中国多地举办俄罗斯传统谢肉节迎春 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蓬勃发展的中俄人文交流活动,已成为深化两国关系、推动文明互鉴、促 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数百项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蓬勃开展,一场场文化盛宴架起 一座座沟通的桥梁,有力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 语言学习架起深入沟通桥梁 "我叫玛丽亚,我正在学习中文,很高兴认识你。"在莫斯科河河畔,一名女孩迎面走来,用俄语确认记 者是中国人后,便切换中文做起自我介绍。 玛丽亚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大二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她笑着说,自己的中文还 不是很好,只会一些日常用语。在她看来,中文文字优美、充满魅力,中国文化丰富多彩,能够在中文 领域继续深造是她的梦想。 如今,走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经常能听到一声声亲切热情的中文问候。"你好""是中国人吗""欢 迎""再见"……看到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