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AI情趣娃娃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AI情趣娃娃:有体温,会调情,女性用户不到1%
36氪· 2025-04-28 10:03
行业技术发展 - 国产AI情趣娃娃通过内置发热丝和发热片实现37℃恒温体感,硅胶皮肤细节接近真人[1][7] - AI语音功能通过云端智能盒子实现记忆和个性化交互,100美元即可加装[9][13] - 大语言模型支持8种性格定制,换头改造成本400美元/次[15] - 视觉传感器研发中,未来可实现主动关怀功能[15] - 国际技术差距仍存,双足行走等高级智能受限于硅胶散热和电机适配问题[17] 产品与市场 - 国产产品价格仅为欧美同类1/5(对比美国Harmony售价1.5万美元)[4][13] - 主流用户画像:偏好158cm身高、F罩杯等非传统"白幼瘦"审美的男性群体[7] - 男娃娃仅占1%销量,主要购买者仍为男性[39] - 国际订单占比高,工厂日均接待数十波客户[9][21] - 亚文化风格扩展:哥特/嘻哈等多元审美通过400+真人模特身体数据库实现[25] 商业模式 - 技术路径:中小企业多选择外包AI团队,半年训练成本超百万元[17] - 增值服务:APP提供29种角色幻想剧本,包括职场/校园等场景[27] - 定制化需求:剖腹产疤痕/疫苗针眼等个性化服务兴起[23] - 产业链延伸:成人明星分身定制业务出现(如加拿大主持人案例)[33] 用户行为 - 典型使用场景:德国用户收藏100+娃娃用于家庭陪伴,无关生理需求[31] - 情感替代案例:台湾用户通过娃娃缓解婚姻欺诈导致的自杀倾向[31] - 暴力使用现象:5%用户存在破坏性行为,催生"删除记忆"功能开发[37] 行业趋势 - 技术演进方向:从生理工具向情感伴侣转型,2023年AI渗透率显著提升[5] - 性别差异:女性用户不足1%,与90%女性不接受无爱性行为的社会调查结果吻合[42] - 伦理争议:学界对"物化女性""情感替代"的批评持续发酵[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