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用品

搜索文档
90后CEO靠“女性玩具”年入过亿,成亚马逊爆款
搜狐财经· 2025-08-19 18:36
"不做低端,只攻高端!这是我创业的坚持。"金成语气坚定。 从2014年踏入这个隐秘而又赚钱的行业,设计师出身的金成大方公开身份,成功将"行业羞耻感"转化 为"行业责任感",聚焦高端客户,带领斯汉德实现年入过亿,逆袭成亚马逊头牌供应商,并完成三重身 份蜕变:从跟随者成长为行业标准制定者,从代工厂转型为出海创新实践者,从传统制造商升级为科技 融合推动者。 "未来不是价格竞争的时代,是价值认同的时代。"谈起斯汉德的下一个黄金十年,金成说,"要把工厂 做出价值感,让每个员工成为创客。" 在他眼中,坐拥千亿规模市场的情趣赛道,还有哪些发展趋势?未来行业又将面临怎样的大变革?日 前,雨果跨境名人堂与深圳斯汉德科技创始人金成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以十年为期,看情趣出海赛道 的变与不变,以下为对话实录: 01 不避标签的十年创业者:情趣用品当事业,坚守长期价值 雨果跨境名人堂-陈林:第一次创业,为什么会选择了"敏感但又刚需"的赛道? 金成:作为设计专业出身的人,我2014年进入这个行业时的第一印象就是:整体产品品质和设计水平确 实比较落后。当时市面上充斥着使用低端TPE材料的仿真产品,不仅存在潜在的健康隐患,而且设计美 学严重 ...
2025年中国情趣用品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材质、手感、功能以及购买隐秘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4 09:36
行业概述 - 情趣用品用于改善性生活质量、提升性体验,属于成人用品范畴,种类包括避孕类用品、情趣内衣、自慰器具、情趣玩具、润滑剂、BDSM道具、延时/增强用品等 [2]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1645.3亿元,同比增长8.47%,年轻一代(Z世代和千禧一代)占比超80%,推动需求增长 [1][8][10] - 消费者购买时最关注材质/手感(46.09%)、产品功能(40.00%)和隐秘性(38.70%) [8] 发展历程 - 2003年前行业受严格监管,2003年政策松绑后初步公开化,2014年电商兴起推动市场扩张,2020年后性教育普及加速行业"破冰" [4] - 品牌通过创新营销使情趣用品从"隐秘消费"转向"公开讨论",国家政策逐步完善行业法规和标准 [4]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硅胶、乳胶、PVC、电子材料等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生产制造商,下游包括线上线下渠道(电商占比主导)及终端消费者 [5] - 电商因便捷性和隐私性成为主要销售渠道,专卖店则提供专业化服务和产品选择 [5] 竞争格局 - 市场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分散状态,代表企业包括他趣、爱侣健康、春水堂、大人糖、谜姬等12家主要厂商 [12][13] - 春水堂2024年营收8222.77万元,产品以硅胶仿真人偶为主(89.97%) [14] - 爱侣健康为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收购美国Topco Sales实现全球化布局,参与制定行业国家标准 [16] 发展趋势 - 需求将进一步分化:Z世代偏好个性化设计,已婚家庭注重实用性,LGBTQ+群体需要包容性产品,中老年人需求保健类用品 [18]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生产国,未来将扩大海外市场出口规模 [18]
2025情趣经济线上市场数据洞察
搜狐财经· 2025-06-02 18:40
行业趋势概况 - 中国情趣用品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40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6853亿元,预计2025年达20813亿元,国内消费潜力巨大[14][15] - 行业发展历经严控期(1990-2002)、探索期(2003-2013)、启动期(2014-2017)、爆发期(2018-2019)和成熟期(2020-未来)[20] - 2022年全球情趣用品市场中线上渠道占比达63%,电商平台提供便捷私密的购物环境成为消费者首选[16][17] - 政策要求产品标识完整、符合质量标准,物流包装需标注"日用品"等中性词汇并采用分级包装保护隐私[21][23] 消费人群特征 - Z世代(18-26岁)占比39%,对性健康认知开放,情趣玩具、润滑剂渗透率超60%,追求个性化设计[25][28][36] - 已婚家庭中超70%夫妇使用情趣用品,家庭装安全套、夫妻共玩玩具年销量增长45%,注重产品质量与实用性[37] - LGBTQ+群体消费能力为异性恋三倍,追求品质与身份认同[1] - 中老年人群需求激增,聚焦保健类产品[1] -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消费占比高,五线及以下城市增速快,下沉市场人均消费金额增长显著[30][31] 细分品类表现 - 女用器具销量同比增长12129%,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静音设计、健康护理属性受欢迎,大人糖等品牌通过用户调研与线下拓展提升份额[2] - 男用器具销量增长6852%,仿真类、材质创新产品受青睐,谜姬以高性价比与快速迭代占据优势[2] - 情趣内衣市场趋于稳定,高端化与个性化并存,霏慕等品牌通过原创设计与全渠道布局巩固地位[2] 消费者行为洞察 - 54%消费者属于开放享受型,32%为理智实用型,42%三个月至少购买一次,328%半年购买一次[25][26] - 消费者选购时首要关注材质手感(467%)和产品功能(40%),其次为购买隐秘性(387%)和辅助功能(384%)[34] - 女性消费意识觉醒,育婴期成为消费高峰,中老年群体呈现多样化需求[28]
国产AI情趣娃娃:有体温,会调情,女性用户不到1%
36氪· 2025-04-28 10:03
行业技术发展 - 国产AI情趣娃娃通过内置发热丝和发热片实现37℃恒温体感,硅胶皮肤细节接近真人[1][7] - AI语音功能通过云端智能盒子实现记忆和个性化交互,100美元即可加装[9][13] - 大语言模型支持8种性格定制,换头改造成本400美元/次[15] - 视觉传感器研发中,未来可实现主动关怀功能[15] - 国际技术差距仍存,双足行走等高级智能受限于硅胶散热和电机适配问题[17] 产品与市场 - 国产产品价格仅为欧美同类1/5(对比美国Harmony售价1.5万美元)[4][13] - 主流用户画像:偏好158cm身高、F罩杯等非传统"白幼瘦"审美的男性群体[7] - 男娃娃仅占1%销量,主要购买者仍为男性[39] - 国际订单占比高,工厂日均接待数十波客户[9][21] - 亚文化风格扩展:哥特/嘻哈等多元审美通过400+真人模特身体数据库实现[25] 商业模式 - 技术路径:中小企业多选择外包AI团队,半年训练成本超百万元[17] - 增值服务:APP提供29种角色幻想剧本,包括职场/校园等场景[27] - 定制化需求:剖腹产疤痕/疫苗针眼等个性化服务兴起[23] - 产业链延伸:成人明星分身定制业务出现(如加拿大主持人案例)[33] 用户行为 - 典型使用场景:德国用户收藏100+娃娃用于家庭陪伴,无关生理需求[31] - 情感替代案例:台湾用户通过娃娃缓解婚姻欺诈导致的自杀倾向[31] - 暴力使用现象:5%用户存在破坏性行为,催生"删除记忆"功能开发[37] 行业趋势 - 技术演进方向:从生理工具向情感伴侣转型,2023年AI渗透率显著提升[5] - 性别差异:女性用户不足1%,与90%女性不接受无爱性行为的社会调查结果吻合[42] - 伦理争议:学界对"物化女性""情感替代"的批评持续发酵[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