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

搜索文档
将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虚拟凭证 平台仅能验证身份真实性 无法获知用户隐私—— 正式启用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如何申领?(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19
网络身份认证政策实施 - 公安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规定互联网服务可使用网号 网证进行身份核验 [1]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 以法定身份证信息为基础提供网号 网证申领服务 [1] 网号与网证技术机制 - 网号为字母数字组成的"数字身份码" 与真实身份对应但剥离明文信息 网证为算法加密动态凭证 实现"信息零暴露" [1] - 采用"网号+网证"双轨机制 支持声纹 指纹等多模态生物识别 8位非连续数字口令每30秒自动更新 [1] - 公民真实数据仅存储于公安部国家平台 第三方遵循"可用不可见"原则 按需开放信息降低泄露风险 [2] 用户申领流程 - 成年人需通过NFC手机下载官方APP 完成身份证识读 人脸识别 手机号绑定等步骤 [2] - 未成年人实施分级管理 14岁以下需监护人代办 14-18岁需监护人陪同 老年人支持"亲情账号"代办 [2] - 申领需使用有效期内实体身份证 过期或遗失需先补办 [3] 应用场景与试点 - 已在政务服务 教育考试 文化旅游等8大行业领域开展试点 [3] - 对接试点应用后可实现快速认证登录 避免重复填写身份信息 [3] - NFC技术支撑移动支付 电子票务 身份识别等场景 [2]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守护信息安全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31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 平台由公安部联合中央网信办等部门组织建设 支持个人和企业自愿使用 用户通过认证后可获得网络身份 在需要身份认证的场景中无需输入实名信息即可"一键跳转"匿名认证 [1] - 平台使用法定身份证件信息 结合生物特征等多个因子对用户身份进行严格核验 减少姓名和身份证号等信息的直接使用和流转 保障个人数据安全 [1] - 认证过程包括识读身份证 识别人脸 关联手机号 设置8位口令等步骤 成功后可申领代表网络身份的网证和网号 [1] 认证模式与应用场景 - 采用人、机、证一体的认证模式 提供口令、人像、动态验证码等身份认证因子 满足不同群体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认证需求 [2] - 随着应用推广 根据场景需求 APP会不断组合推出各种信任等级的认证服务 [2] 实际应用案例 - 网民通过铁路12306平台购买火车票时 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激活铁路会员 顺利完成会员开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