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号
icon
搜索文档
将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虚拟凭证 平台仅能验证身份真实性 无法获知用户隐私—— 正式启用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如何申领?(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19
网络身份认证政策实施 - 公安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规定互联网服务可使用网号 网证进行身份核验 [1]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 以法定身份证信息为基础提供网号 网证申领服务 [1] 网号与网证技术机制 - 网号为字母数字组成的"数字身份码" 与真实身份对应但剥离明文信息 网证为算法加密动态凭证 实现"信息零暴露" [1] - 采用"网号+网证"双轨机制 支持声纹 指纹等多模态生物识别 8位非连续数字口令每30秒自动更新 [1] - 公民真实数据仅存储于公安部国家平台 第三方遵循"可用不可见"原则 按需开放信息降低泄露风险 [2] 用户申领流程 - 成年人需通过NFC手机下载官方APP 完成身份证识读 人脸识别 手机号绑定等步骤 [2] - 未成年人实施分级管理 14岁以下需监护人代办 14-18岁需监护人陪同 老年人支持"亲情账号"代办 [2] - 申领需使用有效期内实体身份证 过期或遗失需先补办 [3] 应用场景与试点 - 已在政务服务 教育考试 文化旅游等8大行业领域开展试点 [3] - 对接试点应用后可实现快速认证登录 避免重复填写身份信息 [3] - NFC技术支撑移动支付 电子票务 身份识别等场景 [2]
网证有望迎来更大规模应用,配套设备存巨大替换需求
选股宝· 2025-07-03 15:49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实施 - 核心政策将于2025年7月15日施行 由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 包含16条细则 涵盖网号网证定义、申领方式、应用场景及数据安全责任 [1] - 网号网证为加密虚拟凭证 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申领 可替代传统身份证用于网络身份核验 平台已上线运行 [1] - 政策明确未成年人特殊使用规定 并强调平台需履行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责任 [1] 行业影响与市场空间 - 海通国际认为政策将推动网号网证市场扩容 线下场景催生芯片、模组、整机等身份核验设备替换需求 [1] - 长江证券指出全球可信数字身份体系已成趋势 如欧盟eID、新加坡SingPass 中国网号网证有望构建本土化体系 [2] - 政策或加速网络应用接入认证系统 驱动系统建设及配套设备需求增长 利好产业链 [2] 历史龙头表现 - 2025年5月23日政策公布后 龙头股远望谷次日一字涨停 第三日盘中涨幅达7% [3][4] 受益产业链及标的 - 三类企业受关注: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建设方、CTID/eID技术积累企业、硬件设备厂商 [6] - 盛邦安全与公安部一所合作网安产品 [7] - 新大陆为网证二维码设备核心供应商 新国都子公司中正智能提供生物识别及网络身份证方案 [8] - 吉大正元、数字认证参与CTID平台密码安全产品与技术服务 南威软件布局电子身份证业务 精伦电子支持多模式身份核验互通 [8]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7月15日起施行
科技日报· 2025-06-24 17:27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政策概述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共16条,涵盖四大核心内容 [1] - 明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及网号、网证的定义与申领方式 [1] - 规定服务效力与应用场景,强调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责任 [1] 实施原则与行业影响 - 网号、网证采用自愿使用原则,鼓励主管部门、重点行业及互联网平台推广,但需保障未使用用户享有同等服务 [1] - 互联网平台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后,需减少对明文身份信息的额外采集,遵循"最小化提供"原则 [2]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仅提供必要信息(如核验结果或经用户同意的明文信息),实现"可用不可见" [2] 技术应用与成本优化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用户可通过App申领网号、网证,减少个人信息采集环节 [2] - 该机制有望降低互联网平台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投入成本 [2] 特殊群体规定 - 对未成年人申领和使用网号、网证作出特殊规定 [1]
计算机周观点第5期:网证管理办法发布,AI关注点持续向“落地”转移-20250617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17 19: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网证管理办法发布,鼓励使用网号网证,有望打开市场空间,线下可带动身份核验设备需求,AI 发展稳步推进,持续看好计算机板块 [3][4] 报告具体内容总结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华大九天、达梦数据、金山办公、新大陆、通行宝、赛意信息、合合信息;相关标的为日联科技 [4] 网证管理办法相关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可提供申领网号、网证及身份核验等服务,平台将传统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虚拟凭证 [4] - 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 2025 年 7 月 15 日起施行,明确网号、网证自愿使用原则,鼓励推广应用及平台接入,利好相应板块 [4] AI 技术进展 - 5 月 22 日 Anthropic 发布 Claude 4 系列模型,具备分析大型数据集、执行长期任务和采取复杂行动的能力,适合编程,旗舰模型能保持近 7 小时专注,拓宽了 AI 应用范围 [4] - 5 月 20 日谷歌发布多款 AI 新品,Gemini 全面融入谷歌生态和用户日常,科技巨头对 AI 关注点向“实际应用”转变 [4] 公司数据 | 公司 | 收盘价(元) | 总市值(亿元) | EPS(元/股)2024A | EPS(元/股)2025E | EPS(元/股)2026E | PE(倍)2024A | PE(倍)2025E | PE(倍)2026E | | --- | --- | --- | --- | --- | --- | --- | --- | --- | | 华大九天 | 115.92 | 629.38 | 0.20 | 0.43 | 0.57 | 579.6 | 269.6 | 203.4 | | 达梦数据 | 216.10 | 244.71 | 5.44 | 5.63 | 6.77 | 39.7 | 38.4 | 31.9 | | 金山办公 | 285.91 | 1322.83 | 3.56 | 4.22 | 5.10 | 80.3 | 67.8 | 56.1 | | 新大陆 | 30.60 | 315.81 | 1.00 | 1.30 | 1.50 | 30.7 | 23.5 | 20.4 | | 通行宝 | 23.19 | 96.13 | 0.52 | 0.82 | 1.07 | 45.0 | 28.3 | 21.7 | | 赛意信息 | 27.70 | 113.62 | 0.34 | 0.54 | 0.69 | 80.7 | 51.3 | 40.1 | | 合合信息 | 161.07 | 225.50 | 4.93 | 4.86 | 5.97 | 32.7 | 33.1 | 27.0 | 注:2024EPS、收盘价、市值来源于 Wind,为 2025 年 5 月 26 日数据,其他数据来源于 HTI [5]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推广,将如何助力个人信息保护?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14:06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政策背景与核心机制 - 六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允许自然人自愿申领网号、网证以替代明文身份信息认证 [1] - 新体系通过国家背书的公共服务平台验证身份,互联网平台仅获取"是/否"结果,减少身份信息多平台暴露风险 [1] - 公民身份号码包含地址码、出生日期、派出所代码、性别等敏感信息,易被非法利用 [1][2] 技术实现与应用场景 - 网号为匿名身份符号,网证为认证凭证,采用"门牌号+钥匙"模型实现"可用不可见"的动态身份核验 [5] - 已接入400+应用,覆盖政务、出行、金融等12个领域,包括微信、淘宝、美团等头部平台 [10][11] - 政务服务领域实现全国一体化平台对接,37项业务场景替代线下认证 [11] 市场推广与行业影响 - 当前累计下载1600万次,申领用户800万,认证服务量1200万次 [10] - 金融领域用于中小微企业信贷身份核验,文旅领域应用于莫高窟等景点防"黄牛"倒票 [12] - 教育考试领域70%以上考生通过该服务完成线上认证,有效防范替考作弊 [12] 行业生态建设 - 平台由国家投资建设,免费向公众和企业开放,明确不以盈利为目的 [14] - 航旅纵横、同程旅行等应用在首次关联时仍需绑定手机号,但后续操作可减少明文信息使用 [6][7] - 未来将扩展至交管12123等新场景,持续优化便民服务 [13]
百亿信息安全市场迎大催化!六部门联合发文,网号+网证有望进入大规模推广时期
选股宝· 2025-05-26 07:14
政策法规 - 公安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1]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通过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实现身份认证与隐私保护 [1] - 网号为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为承载网号及非明文身份信息的认证凭证 [1] 技术架构与市场空间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由公安部主导研发,整合人口数据库与加密标识体系,采用动态核验与三重认证技术 [1] - 预计部委、省、市将建立三级网号网证管理系统,系统建设市场空间达15亿元 [1] - 2025年中国数据安全防护与治理市场规模预计达228.7亿元 [2] 公司动态 - 新大陆为唯一可信数字身份二维码安全芯片供应商,同时入选模组供应商 [3] - 盛邦安全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试点阶段接入198个互联网App,其网关产品需求将推动业务增长 [3]
“网号+网证”给你的身份信息“加密”!怎么申领?梳理↓
央视网· 2025-05-24 10:38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 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1] - 鼓励主管部门、重点行业、互联网平台按用户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同时保留其他合法身份核验方式 [1] - 严格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益,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额外提供明文身份信息 [1] 网络身份认证机制 - 采用"网号+网证"双轨机制,将传统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虚拟凭证 [5] - 网号为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为承载网号及非明文身份信息的认证凭证 [7] - 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申领使用,实现非明文身份核验 [7] 信息处理原则 - 公共服务平台按"最小必要"原则收集信息,仅限认证必需信息 [1] - 坚持"最小化提供"原则,仅向平台提供核验结果而非原始信息 [3] - 确需留存身份证件信息的需经用户单独同意方可提供明文信息 [3] 应用推广现状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累计下载超1600万次,申领开通达600万人 [12] - 已提供认证服务1250余万次,在政务服务、教育考试等六大行业试点 [12] - 航旅App等场景可实现关联登录,无需输入身份证号码 [7] 用户申领流程 - 成年人需通过NFC手机下载App,完成身份证核验+人脸识别+手机号绑定 [11] - 14岁以下需监护人代为申领,14-18岁需监护下申领 [9]
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快讯· 2025-05-23 18:06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六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1] - 旨在实施可信数字身份战略,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保护公民身份信息安全,支撑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 - 基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 [2] 网络身份认证服务定义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是指国家根据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依托统一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及身份核验等服务 [2] - 网号是与自然人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网络身份符号,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且不含明文身份信息 [2] - 网证是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 [2] 用户申领与使用规则 - 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证件的自然人可自愿申领网号、网证 [3] - 不满14周岁需父母或监护人代为申领,14-18周岁需在监护人监护下申领 [3] - 在需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的互联网服务中,可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 [3] 互联网平台义务 - 鼓励互联网平台自愿接入公共服务,支持用户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身份 [1][3] - 用户使用网号、网证并通过验证后,平台不得要求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法律另有规定或用户同意除外) [1][4] - 需保障使用网号、网证的用户与其他用户享有同等服务 [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 公共服务平台仅收集网络身份认证必需信息,处理个人信息需履行告知义务并取得同意 [5] - 处理敏感个人信息需取得单独同意,法律要求书面同意的从其规定 [5] - 未经单独同意不得擅自处理或对外提供相关数据信息 [5] - 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应在境内存储,向境外提供需通过安全评估 [7] 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 公共服务平台可向互联网平台提供未成年人年龄标识信息,支持平台履行法律义务 [6] - 不满14周岁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身份需取得父母或监护人同意 [3] 公共服务平台运营要求 - 需加强网络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建立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与技术防护措施 [7] - 发生安全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并报告 [7] - 涉及密码的使用需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要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