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身份认证

搜索文档
7月起,一批新规将施行!
证券时报· 2025-06-29 16:20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 7月15日起施行《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允许自然人自愿申领网号、网证 [3] - 鼓励重点行业和互联网平台自愿接入公共服务,支持用户使用网号、网证进行身份登记和核验 [3] - 通过公共服务培育网络身份认证应用生态,提升身份核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3] 劳动能力鉴定管理服务 - 7月1日起施行《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简化申请流程,避免重复提交材料 [3] -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送达时限从20日压缩至15日 [3] -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无障碍服务设施设备 [3] 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 - 7月15日起施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明确仅通过网络经营的平台内经营者可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 [4] - 网络经营者可将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网络经营场所登记为经营场所,并标注"仅通过网络开展经营活动" [4] 税务领域信用建设 - 7月1日起施行《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将社保费和非税收入纳入信用评价 [4] - 综合评估经营主体按期申报和缴费情况,全面反映信用状况 [4] - 明确因增值税留抵税额等特殊情况可调整信用评价 [4]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7月15日起施行
科技日报· 2025-06-24 17:27
公安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公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将于 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共16条,主要规定四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及网号、网证的概 念、申领方式;二是明确了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效力、应用场景;三是强调了国家网络身 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平台等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四是对未成年人申领、使用国 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作出特殊规定。 《管理办法》明确网号、网证的自愿使用原则,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互联网平台按照用户自 愿原则推广应用,但同时保留、提供现有的或者其他合法方式进行登记、核验身份。《管理办法》鼓励 互联网平台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但应当保障未使用网号、网证的用户与使用网号、网证的 用户享有同等服务。 《管理办法》严格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定,充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在信息收集方面,对选择 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的用户,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外,互联网平台 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在信息提供方面,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坚持"最小化 提供"原则,对 ...
下月起,施行“新身份证”
新浪财经· 2025-06-08 05:25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 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1] - 平台以法定身份证件为基础,通过网号、网证等实现身份认证,减少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1] - 每日可减少2000多万次身份信息泄露风险 [1] - 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申领网号、网证,实现非明文登记和核验 [1] 网络身份申领流程 - 申领需支持NFC功能的手机,通过App操作 [3] - 步骤包括选择证件类型、NFC识读身份证、人脸识别、关联手机号、设置口令等 [6][7][8][9][10][11][12][13] - 未成年人申领需监护人协助,监护人需已申领网络身份认证凭证 [16][21][24][25][26] 技术实现与安全保障 - 采用"可用不可见"技术,降低个人信息保护成本 [1] - 通过网号、凭证二维码结合人脸识别进行监护人核验 [24][25] - 凭证管理列表支持未成年人权限设置 [26]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推广,将如何助力个人信息保护?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14:06
日前,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对外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 法》),定于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根据《管理办法》,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证件的自然人,可以自愿向网络身份 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申领网号、网证。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体系带来的一大变化是,以往用户的身份信息,直接可被所有互联网平台收集,但现 在用户能选择经由国家背书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证明"你是你"——互联网平台仅得到一个验证"是"与"否"的 信息,这就减少了明文身份信息在多个平台暴露的风险。 需要重视的是,人们习以为常给出的公民身份号码,其实可从中解析出诸多个人信息。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于锐长期从事身份识别与可信认证研究。据他介绍,公民身份号码共有18位数字:前六 位是地址码,代表居民所在的省份城市;随后8个数字代表出生年月日;第15-16位可知所在地的派出所;第17位 表示性别;尾号为校验码。 也就是说,通过一个公民身份号码即可知道某某人户籍所在地、今年多大岁数、是男是女;如果再匹配上手机号 等个人信息,要锁定"你是谁"并非难事。而为了在网络空间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和识别,现在很多互联网服务均需 提供个人实名 ...
北交所市场点评:缩量冲高回落,关注中线布局
西部证券· 2025-05-26 22:56
行情复盘 - 5月23日北证A股成交金额271.8亿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0.1亿元,指数收跌-1.4%,换手率5.4%位于各版块第一[1][13] - 北证50指数盘中冲高回落,全天收跌1.4%,成交额环比缩量26.9%,北证50 PE TTM为72.77倍,位于历史较高水平[6][21] - 当日北交所266家公司中57家上涨,1家平盘,208家下跌,涨幅前五为辰光医疗(15.0%)等,跌幅前五为科创新材(-9.0%)等[1][24] 重要新闻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7月15日起正式实施,《管理办法》共16条,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5][28] 重点公司公告 - 5月23日远航精密拟使用不超过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5][29] 投资建议 - 短期关注核聚变设备招标等事件驱动型机会,布局并购重组与新消费细分领域;中长期深耕科技成长主线[6] 风险提示 - 存在政策监管、北交所政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7][30][34]
西部证券北交所市场周报:新高后回落调整,政策定位加速扩容,关注中线逻辑-20250526
西部证券· 2025-05-26 22:54
市场表现 - 北交所全部A股日均成交额达359.5亿元,环比3.6%;北证50收跌3.7%,日均换手率4.6%[4][13][14] - 环保行业涨6.7%,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有色金属跌幅前三,分别为-19.0%、-10.5%、-8.7%[4][16] - 涨幅前五个股为宁新新材(+29.1%)、五新隧装(+24.4%)等;跌幅前五为七丰精工(-23.9%)、国航远洋(-22.1%)等[4][26] 政策动态 - 三部门推进IPv6规模部署,目标2025年活跃用户8.5亿,物联网连接数11亿,固定网络流量占比27%[20] - 八部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打通新三板 - 北交所转板通道[7][20][31]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7月15日起实施[6][21] 投资建议 - 节前防御为主,规避高换手率及高估值标的,指数回踩企稳可分批布局强稀缺性、低估值品种[7][34] - 中期关注科技成长及政策驱动主线,警惕流动性分层及外围流动性扰动风险[7][34] 风险提示 - 存在政策监管、北交所政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8][51]
网络身份认证管理办法发布,金融科技ETF(516860)盘中拉升,中科软、数字认证涨超4%
搜狐财经· 2025-05-26 10:32
市场表现 - 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930986)下跌1.65%,成分股涨跌互现,中科软(603927)领涨4.52%,数字认证(300579)上涨4.22%,*ST汇科(300561)上涨3.03%,金证股份(600446)领跌2.08%,格尔软件(603232)下跌0.69%,宇信科技(300674)下跌0.41% [3] - 金融科技ETF(516860)上涨0.43%,最新价报1.16元,近1年累计上涨60.75%,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3 [3] - 金融科技ETF盘中换手1.57%,成交1510.38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7730.13万元 [3] 政策影响 - 公安部、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7月15日起实施 [3] - 网证、网号是隐去个人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及凭证,可避免个人身份信息泄露,《管理办法》将推动网证网号应用加速落地,利好线上平台建设、线下身份验证设备、数字身份加密及网络安全等市场 [4] - 自愿使用和自愿接入有望推动网证网号政策落地,居民对其隐私保护作用的认可可能推动用户快速增长,反向促进相关行业和App加速接入 [4] 资金动态 - 金融科技ETF近1周规模增长2451.43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3,最新份额达8.14亿份,创近3月新高 [4] - 金融科技ETF近7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9436.87万元,日均净流入1348.12万元,最高单日净流入2186.76万元 [4]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金融科技ETF连续5天获净买入,最高单日净买入636.51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4777.68万元 [5] 基金表现 - 金融科技ETF近1年净值上涨57.01%,居可比基金第一,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41/2808(前1.46%) [5] - 最高单月回报55.92%,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113.16%,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10.57%,年盈利百分比66.67%,历史持有3年盈利概率96.84% [5]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0.59%,近1年夏普比率1.19,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4% [5] - 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0%,为可比基金中最低,近2年跟踪误差0.046%,跟踪精度最高 [5] 指数成分 - 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28%,包括同花顺(300033,权重9.50%)、东方财富(300059,9.01%)、恒生电子(600570,7.47%)、润和软件(300339,7.29%)、新大陆(000997,4.34%)等 [6] - 部分成分股表现:新大陆(000997)上涨2.80%,广电运通(002152)上涨1.12%,润和软件(300339)上涨0.89%,同花顺(300033)下跌0.23%,恒生电子(600570)下跌0.20% [8]
百亿信息安全市场迎大催化!六部门联合发文,网号+网证有望进入大规模推广时期
选股宝· 2025-05-26 07:14
5月23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5月23日联合对外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 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以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 方式,既能证明身份,又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相对应,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 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 资料显示,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由公安部主导研发,整合法定证件与国家人口数据库,重构身份认证 逻辑。它凭借加密身份标识体系、动态身份核验等核心技术架构,以及三重认证、隐私保护等多重安全 防护措施,在政务、金融等诸多高频场景落地应用,从源头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公司方面,据上市公司互动平台表示, 新大陆:唯一的可信数字身份二维码安全芯片供应商,同时入选模组供应商,具备卡位优势。 盛邦安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试点阶段已接入198个互联网App,互联网接入该公共服务时需特定网 关产品支持,该业务将成为公司增长推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东吴证券表示,由于全国个人 ...
“网络身份证”上线 为个人信息穿上“防弹衣”
中国经营报· 2025-05-26 00:32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发布 - 公安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1] - 平台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为依托,通过网号、网证实现身份认证与信息保护双重功能 [1] - 网号由字母数字组成不含明文信息,网证为认证凭证,采用二维码等形式便捷核验身份 [3] 平台功能与用户保护机制 - 实现"可用不可见"效果,用户无需输入明文身份信息即可完成认证 [2] - 按照"最小必要"原则收集信息,禁止采集非认证必需数据 [5] - 为未成年人增设年龄标识功能,监护人可协助申领 [7][9] 技术实现与数据安全 - 采用NFC识别证件+人脸识别双重验证,境内存储数据,出境需安全评估 [7][8] - 网号终身唯一但无规律可循,有效防止信息拼凑与网络画像 [3][4] 市场推广与用户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23日,App累计下载1600万次,开通用户超600万 [9] - 已对接400余款主流App,覆盖政务、医疗、交通等八大行业场景 [9] - 小米应用商店单渠道下载量突破600万次 [2] 应用场景与行业影响 - 支持航旅App等平台关联登录,替代传统身份证号输入 [3] - 未来将扩展至住宿、购物、取款等全场景数字身份认证 [9] - 互联网平台需保留其他认证方式保障用户选择权 [7]
六部门发布管理办法,关注网证相关投资机会
长江证券· 2025-05-25 22: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23日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并推广应用,部分网络应用或加速接入认证系统,驱动认证系统及配套设备需求提升,惠及相关产业链 [2][5] - 《管理办法》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推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从试点向全面落地发展,覆盖范围有望扩展并拓展线下场景 [10] - 实现网络身份确认或将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网号、网证有望打造我国可信数字身份体系,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和增值 [10] - 网络身份认证市场开启,建议关注参与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建设的企业、在CTID及eID等相关技术有所积累的企业、网络身份认证涉及的硬件厂商 [2][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5月23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公共服务 [5] 事件评论 - “网证网号”管理办法出台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我国网民平均每天因网络行为暴露身份证号超2000万次,每年因身份信息泄露财产损失达数百亿元,网号和网证可保护个人隐私 [10] - 《管理办法》推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从试点向全面落地发展,截至目前600多万人申领“网络身份证”,400余家机构接入平台,服务覆盖范围有望扩展并拓展线下场景 [10] - 实现网络身份确认或将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网号、网证有望打造可信数字身份体系,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和增值 [10] - 网络身份认证市场开启,《管理办法》发布或使部分网络应用加速接入认证系统,驱动认证系统及配套设备需求大幅提升,建议关注相关企业投资机遇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