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迈®系统

搜索文档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回顾:成果集中释放,跨界共鸣加速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0 14:39
大会概况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于2025年9月5-6日在北京举行 吸引700余位专业嘉宾参与 覆盖腔镜、骨科、脊柱、经自然腔道、介入、穿刺、AI等多个细分领域 探讨技术演进、临床应用与全球化路径等话题 [2] - 大会安排白皮书发布、奖项揭晓、新书出版、主题演讲及圆桌论坛 并组织企业探访海淀医院创新场景和与北京市相关部门闭门座谈 [2] 政策与临床支持 - 北京市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强调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资源最密集区域 持续推进智能医疗装备集群建设 医疗机器人进入政策、技术与应用协同新阶段 [2] - 北京市通过"场景牵引、临床共建、生态协同"推动产业生态发展 打通从工程创新到临床应用全流程 [3] - 北京积水潭医院从早期使用手术机器人承担真实世界数据验证与术式适配 到参与研发过程 是手术机器人坚定支持者 [6] 企业技术进展 - 微创医疗机器人图迈®系统完成近500例人体手术 最远实现超12000公里跨洲远程手术操控 2025年获批全球首个商业化远程手术机器人系统 [12] - 罗森博特开发全球首个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 通过术前定量规划与术中三维导航解决大负载下精细调整难题 [14] - 鑫君特指出骨科手术机器人从自动定位+手动执行演进到医生监护下的条件自主 未来竞争关键在路径规划、力觉反馈和错误恢复等系统级闭环能力 [16] - 史赛克关节置换机器人从精准解剖植入走向功能焕新 结合生物型假体与3D打印结构 在复杂病例中展现潜力 [20] - 艾瑞迈迪术室导航系统从二维定位迈向三维语义识别 通过实时三维重建与光-磁融合导航提升决策效率与安全性 [34] - 元化智能科技强调国产手术机器人需强化软件接口统一性与术中模块协同性 通过工程-临床反馈回路提升规划与执行一致性 [38] 临床应用价值 - 脊柱手术机器人提升术式嵌入感 通过优化切口设计、减少肌肉牵拉和降低出血风险让复杂病例治疗更安全高效 [18] - 可复制低成本训练模型通过3D打印构建高拟真训练体系 缩短学习曲线并为AI评估与术式标准化提供数据支撑 [22] - 北京安贞医院作为机器人运营示范单位 已有14款手术机器人落地应用 涉及妇科、骨科、泌尿外科等 探索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研发 [28]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最早使用进口达芬奇机器人 逐步引入国产手术机器人 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均在应用 并联合研发自主可控手术机器人 [28] - 达芬奇系统在儿童胸外科300余例手术中验证小腔体、复杂解剖价值 但婴幼儿仍受空间限制 需更小型化器械和AI术中预警 [59] - 小型穿刺机器人具备CT一体化使用、MR兼容性和远程操控优势 在县域医院展现经济可行性 为肿瘤介入普及提供新思路 [65] 国际化与出海策略 - 微创医疗机器人图迈®系统在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及美国完成近500例人体手术探索 [12] - 中国企业出海需在系统能力、术式策略、注册路径和品牌建设四个层面补齐短板 市场策略分化 整机平台难度最高 细分模块与耗材部件可能跑通更快 [41] - 品牌与信任是出海成功隐性条件 需通过多中心合作、专家背书和全英文合规物料建立信任 数字化渠道如SEO优化、专业内容营销与LinkedIn等B2B平台作为必备投入 [43] - 香港在资本、监管和国际网络上优势 可帮助内地医疗机器人企业实现验证-孵化-融资-全球推广链条式发展 [55] 资本与市场视角 - 直觉医疗收入约美敦力三分之一 市值却超过美敦力 显示美国资本市场对手术机器人企业重视和预期 [29] - 手术机器人占据医疗+机器人两个赛道 获得机器人ETF关注 [29] - 融资租赁成为加快装机和区域覆盖有效方式 包括标准融资租赁、设备服务租赁及设备+维保+培训+耗材整体解决方案三类模式 降低医院一次性成本投入并通过股+债协同形成可复制闭环 [47] - 境外上市面临架构选择、股权激励与跨境税务筹划等挑战 需进行税务体检 充分利用高新、研发扣除等优惠政策并确保合规稳健 [67] - 资本市场关注企业财务结构透明度与合规性 收入确认、优先股条款及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需上市前清理 适应港股以披露为核心的HKFRS/IFRS标准 展示清晰盈利模式与市场放量潜力 [69] 技术演进趋势 - 手术机器人进入系统能力国际化竞争阶段 决定胜负不仅是硬件性能而是术式定义权和临床适配度 [51] - 精密运动控制与高灵敏力觉反馈成为手术机器人感知能力演进底座 未来趋势从离散器件走向关节模组化 以更高模块化快速集成支撑平台级系统 [32] - 动物实验不仅是注册前桥梁 更是术式稳定性验证与复杂病例训练关键 需形成仿真-动物-临床一体化路径 以真实世界数据支撑收费、准入与监管评估 [36] - 大模型与AI在阶段识别、病例匹配和风险控制中应用 推动室-机-人深度融合 [61] - 关节机器人从机械化到智能化演进 探索全自动截骨和单髁置换 未来目标实现自主学习和障碍避让 [63] 生态协同与制度构建 - 直观复星提出疗效、患者体验、团队效率、全生命周期成本、可及性五重价值指标 将医生培训视作基础设施 每年在华培训投入超过亿元 累计覆盖万人级医生群体 [30] - 通信行业国际化路径为医疗器械提供启示 需建立全球通用临床评价语言 推动监管兼容和标准共建 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全球市场认可制度能力 [53] - 多通道术中协同与质控机器人可在10秒内完成部署 依托5G实现远程实时质控 搭建远程带教、术中影像传输和关键时点标签化记录三大平台 获二类注册证并进入应用 [71] - 国内外形成数据驱动外科趋势 高质量数据积累与共享是推动AI落地核心 外科未来是AI与人机融合深度共创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