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场馆改造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30个运动场馆实现微改造(体育大看台)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赛事筹备与场馆改造 - 广州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主办城市,承担40%竞赛量(十五运会)和35%(残特奥会),30个场馆全部焕新升级,基于既有全运会和亚运会场馆进行绿色、节俭改造 [1] - 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采用PTFE吊膜和泛光投影技术优化屋顶飘带设计,改造难度高于新建,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节能目标 [2] - 广州赛区场馆应用高效多联机系统、智慧照明等科技手段,天河体育中心建筑本体节能率20%、降碳率45%,广东省人民体育场采用节能变压器等设备降低能耗 [3] 历史场馆现代化升级 - 越秀山体育场(始建于1926年)通过渐变座椅色彩设计与传统中轴线历史建筑呼应,改造保留南粤足球文化记忆,融入六运会、亚运会等历史事件元素 [5] -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始建于公元618年)融入岭南骑楼空间,拆除部分看台增设疏散平台,贯通750米红色纪念轴线,兼顾功能与文脉传承 [6] 科技与惠民结合 - 天河体育中心新增941米专业跑道和700米风雨健身跑道,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改造无障碍设施(盲道1463米)并激活周边绿地 [7] -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首层退让2.5米设置岭南骑楼街,赛后转为便民商业空间,广州赛区17个街区通过15万平方米绿化提升实现精致化 [7] - AR导航、智能助手等智慧化应用落地天河体育中心,打造全民友好"零障赛区",赛后场馆将长效惠民 [8] 城市品质提升 - 广州通过30个场馆改造带动城市更新,优化18个地铁站点品质,形成开放共享的精致街区,践行"办赛提升城市"理念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