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同频国家战略,书写价值答卷 瑞众保险斩获“ESG 影响力企业”殊荣
和讯网· 2025-07-29 11:57
ESG影响力企业奖项 - 瑞众保险荣获"2025年度ESG影响力企业"奖项,彰显其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卓越表现 [1] - 公司注册资本565亿元,服务超4000万客户,将国家战略内化为企业基因,为行业提供长期可持续样本 [2] 绿色金融与创新项目 - 瑞众保险累计绿色投资约500亿元,存量ESG评价主体超6500个,从资金提供者转型为绿色生产力孵化者 [3] - 公司采用创新基坑气膜技术的瑞众保险中心(D02)项目成为绿色建筑标杆,线上化保单节约办公纸张614吨(相当于保护超1万棵大树) [4] - 参与国家电投绿色碳中和乡村振兴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构建贯穿运营的绿色管理体系 [4] 普惠保险创新 - 针对灵活就业女性推出"妈妈岗(港)保"产品,保费仅9元,覆盖关键风险 [5] - 为文山州消防救援支队978人提供保障16.83亿元,人均保额172.2万元 [5] -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为特定群体编织可触及、可负担的"安全网" [6] 养老金融服务 - 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123款人身险产品,年金投保年龄延至85岁 [7] - 全国网点设置适老专区和绿色通道,配备老花镜、轮椅等设施,服务超30万老年客户 [8] - 布局"美好生活·寿颐养"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医、食、住、行等七大场景 [7] 科技赋能与投资 - 2024年科技研发投入1.91亿元,完成24项重点科技项目,小额理赔平均时效0.16天 [9] - 线上保全业务占比99.61%,开发"瑞博士"AI智能体提升服务效率 [9] - 450亿元科技投资布局未来产业,包括8.65亿元临港智造园五期和苏州太湖科学城项目 [10] 战略协同与国家发展 - 477.2亿元投入区域协同发展,融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 [13] - 3.86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构建金融助农新生态 [13] - 累计2060亿元支持实体经济,筑牢经济压舱石 [13] 企业治理与党建 - 2024年开展"第一议题"学习7510次,专题党员培训超10000人次 [16] - 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合规培训覆盖29.8万人次 [16] - 女性员工占比56.2%,员工在线培训人均时长超100小时 [16] 社会责任与公益 - 公益活动及捐赠达1591.73万元,公益保险捐赠保额76.38亿元 [16] - 践行"女性友好"理念,打造"幸福职场"环境 [16] - 将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化为企业具体发展策略 [17]
科技赋能绿色低碳 十五运会广州场馆升级焕新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09:40
赛事筹备与城市升级 - 广州承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优化,贯彻"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理念 [1] - 广州赛区30个场馆全部利用现有老场馆改造,采用"微改造"方式,围绕场馆打造17个精致街区 [1] -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完成零碳改造 [1] 绿色低碳与科技应用 - 广州场馆开发太阳能光伏多场景应用,6个场馆加装光伏设施超1.3万平方米 [2] -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降碳率52%以上,年节省电量100万kWh以上 [2] -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约352吨,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每年节省用电22万kWh以上 [2] 赛后利用与市民福利 - 场馆和街区改造累计增加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完善19处户外运动空间,升级10条户外健身跑道,提升18个地铁站点 [2] - 奥体中心体育场二层平台增设2.8万平方米公共空间,1条全天候环形跑道,3公里AI智慧跑道 [2] - 天河体育中心外围铺设941米专业健身跑道,增设700米风雨健身跑道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对天河体育中心周边251根柱墩进行艺术美化,融入体育运动、广州特色、岭南文化等元素 [2] -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突出"青年友好"理念,布局越野滑轮、攀岩等极限运动场地 [3]
沂河新区“工业过千亿、城市更美丽”集中攻坚行动总结会议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7-28 13:48
工业经济与产业发展 - 沂河新区提出"工业过千亿、城市更美丽"集中攻坚行动作为高质量发展总抓手,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向好并大幅进位[1] - 下半年将重点抓工业经济运行、聚链成群、园区载体建设、项目攻坚及企业家队伍建设以提振工业经济[2] - 特色产业园区作为发展载体,通过压实责任推动产业集聚[1] - 临工集团等企业代表参与会议,11家单位进行经验交流[4] - 现场观摩26个重点项目,授予智能科技文创产业园等10个项目"十好项目"称号[5] 服务业与科技创新 - 计划通过提升重点行业、培育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及优化产业生态突破服务业发展[2] - 科技赋能措施包括强化创新载体建设、研发人才引进、科技金融支撑等[2] - 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被列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4] 城市发展与开放经济 - 以打造"活力、宜居、生态"现代新城为目标,提升城市品质[1] - 下半年将在城市活力突破、宜居水平提升及生态建设方面强化措施[2] - 扩大对外开放路径包括建设跨境电商集聚区、构建贸易服务生态圈及拓展外资渠道[2] - 临沂综合保税区作为开放平台被重点提及[1][5] 政策与要素保障 - 以财源建设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 - 强调争取上级政策牵引,统筹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1][2] - 开展"三争"工作(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并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2] - 金融机构代表参会,工商银行临沂分行等机构参与交流[4]
文化新业态百花齐放
经济日报· 2025-07-28 06:1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规模首次突破19万亿元大关,达到191423亿元,同比增长7 1% [1] - 文化服务业实现营收109134亿元,同比增长7 4%,占全行业比重达57 0%,贡献率高达59 1% [1] - 文化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分别实现营收49609亿元和32679亿元,增速分别为7 1%和6 2% [1] 产业结构与转型 - 文化服务业展现出强劲引领力,形成"服务主导、制造协同"的健康发展格局 [1] - 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4 8%,比上年提高1 6个百分点 [2] - 文化新业态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传统产业积极拥抱文化创意元素 [2] 科技赋能与创新 - AI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内容的高效率生产,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广泛应用 [2] - 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出沉浸式文旅体验、数字阅读、云演艺、线上艺术拍卖等新业态 [2]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R&D经费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 7% [2] 消费与市场潜力 - 文化消费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释放巨大潜能,成为拉动内需、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 - 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创新活力与深厚根基,日益成为塑造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1]
“三金”筑基,“三产”融合:铁皮石斛解锁浙南共富密码
中国食品网· 2025-07-25 17:03
雁荡山北麓云雾缭绕,岩缝间攀生的铁皮石斛吐露新芽。这株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本草,正成为浙南山 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浙江理工大学"研茗兴斛"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温州乐清核心产区,通过走访种植基地、龙头 企业与农户家庭,探寻科技赋能、三产融合与机制创新交织的共富新路径。 图4平园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金军辉讲解"三金模式" 在雁荡山铁皮石斛种子种苗示范基地,实践团见证了科技对产业的革新力量。智能苗圃精准模拟雁荡山崖壁生态 系统,雾气调控系统保障石斛在木桩、岩缝等近野生环境中茁壮生长。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宋敏全现场演示区块链溯 源技术:"从种苗气生根发育到成品,全程数据可追溯。"该企业依托物理设计与环境调控专利技术提升种苗抗逆性, 年销售优质种苗达2000万元。平园村的千亩基地创新推行"五化种植模式"(品种多样化、种植立体化、生产标准化、 管理数字化、品质追溯化),实现了从经验种植向数据化管理的跨越。 图1 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宋敏全为实践团讲解产业核心 七十二变:非遗匠心撬动产业增值 共富市集内,非遗匠人指尖翻飞,鲜条经烘烤、揉捻、定型等十九道工序,化作"龙头凤尾"枫斗,价值陡增十 倍。铁枫堂展厅内,石斛产品突破本 ...
富卫集团终上市!泛亚保险行业迎来新机遇
富卫集团上市概况 - 公司于7月7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 标志着十二年发展里程碑[3] - 业务覆盖亚洲10个市场 累计服务3000万名客户[3] - 成为香港三大国际保险集团之一 与友邦、保诚亚洲并列[3] 行业地位与认证 - 被纳入香港保监局保险集团监管框架(GWS) 获得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国际活跃保险集团"(IAIGs)认证[3] - 亚洲仅九家机构获得IAIGs认证 公司位列其中[3] - 认证体现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及国际影响力达到国际标准[3] 财务表现 - 2024年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 实现净利润2400万美元[4] - 2024年税后营运利润达4.63亿美元 同比增长29%[4] - 2025年首季度新业务合约服务边际同比激增55%至4.65亿美元[4] - 2025年首季度新业务销售额增长46%至6.79亿美元[4] 业务模式创新 - 推出简单易懂的保险产品 通过数字化渠道简化服务流程[4] -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借助科技提升服务效率[4] - 有效填补亚洲市场保障缺口 为行业提供创新发展方向[4] 行业影响 - 为泛亚保险行业树立合规经营与稳健发展标杆[3] - 强劲业绩表现增强行业对亚洲市场增长信心[4] - 科技赋能理念带动行业加大产品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投入[4] - 推动泛亚保险市场形成更规范的发展环境[3]
华光国瓷:科技之光点亮千年窑火,文化之魂铸就时代名片
齐鲁晚报· 2025-07-23 18:57
科技突破 - 公司自主研发天然矿物骨质瓷,强度、白度、热稳定性三大指标超越国际标准,热稳定性达200℃(国际标准140℃)[3] - 实现无铅材质与抗菌功能双重突破,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100%[3] - 通过上千次试验将产品合格率从行业平均70%提升至97%,累计获千余项国家专利[3] 文化赋能 - 公司产品作为"国宴用瓷"亮相APEC峰会、上合青岛峰会,设计融合泰山祥云、海浪波纹等东方元素[4] - "千峰翠色"茶咖具以华青瓷为基,荷风茶器结合荷花浮雕与釉下彩工艺,风华凝香女神杯融入《芙蓉锦鸡图》美学[4] - 通过央视春晚生肖福礼瓷出圈,推动传统文化从高端场景向大众市场渗透[4][6] 品牌战略 - 实施"三个坚定不移"战略:品牌经营(IP联名、媒体矩阵)、自主创新(全流程质量管理)、文化融合(转型文化创意产业)[5] - 构建"产品+服务+文化体验"生态闭环,连续四年打造春晚生肖瓷爆款[6] 全球化布局 - 产品进入故宫博物院、英国皇室及G20峰会、迪拜世博会等国际场合,远销欧美、东南亚十余国[7] - 以无铅抗菌瓷、高温釉中彩等高附加值产品突破传统陶瓷出口瓶颈[7] 行业定位 - 公司提出"陶瓷是朝阳产业",通过"科技+文化"双引擎重新定义行业价值[3][7] - 以"华光标准"高于国标的品质要求,树立健康用瓷新标杆[5]
河北泥坑酒业:百年老字号 扬帆再远航
行业地位 - 河北凤来仪酒业(泥坑酒业)入选"2024年中国酒业百强(生产企业)"榜单,这是公司自2003年首次获评后连续多次入选[1] - 公司荣获"中华老字号"、"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放心酒工程·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3] - 泥坑产品获评中国酒业最高奖"青酌奖"、"中国酒业最具成长力产品"、"河北省名牌产品"等称号[3] 文化传承 - 泥坑酒文化产业园融合宁晋县牌坊文化、金石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拥有百年以上窖池100多口[2] - 公司通过泥坑酒文化节、品牌文化创新发展大会等大型活动及《泥坑酒志》编纂工作推动文化传承[2] - 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产品品质 - 遵循"14563"原则,采用中高温大曲糖化发酵等传统工艺,形成"窖香浓郁、绵甜净爽"的典型风格[3] - 秋酿原浆酒以超长发酵周期、超多酿酒微生物等"四超"特征体现高品质与稀缺性[3] - 与省农科院共同研发"净雅1号"酿酒专用高粱,并筹建万亩种植基地[5] 科技创新 - 拥有6个创新工作室,与多所高校联合建立博士工作站,成立"泥坑白酒研究院"[4] - 净雅香生产工艺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相关科研项目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 - 投资1.15亿元的智能化酿酒车间于2023年9月投产,显著提升原酒产能[5] 市场表现 - 公司销售收入连年增长,市场版图不断扩大[5] - 开发"净雅香"高端品类满足不同消费需求[5] - 百年品牌在文化传承、品质坚守和科技赋能下迎来发展春天[5]
优然牧业营收突破200亿,跻身内蒙古民营企业榜单第11名
中金在线· 2025-07-23 09:46
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 优然牧业以209.78亿元营业总收入位列2025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榜单第11名,在呼和浩特市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二 [1][2]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以1157.80亿元营收位居榜首,汇能媒电集团(877.59亿元)和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648.23亿元)分列二三位 [2] - 榜单前10名企业营收均超过200亿元,其中5家来自鄂尔多斯市 [2] 科技创新民营企业30强 - 优然牧业同时入选2025内蒙古科技创新民营企业30强榜单,排名第5位 [1][4] -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位列科技创新榜单首位,伊利实业集团排名第6 [4] - 科技创新榜单中包头市企业占据4席,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各占3席 [4] 奶业发展现状 - 奶业是内蒙古最具代表性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政府出台多项振兴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发展 [5] -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原料奶供应商、中国最大反刍饲料供应商、最大奶牛育种企业和最大苜蓿草供应商 [5] - 公司运营中国最大乳业上游交易中心 [5] 科技创新成果 - 公司打造全智能化"无人牛舍",引领行业进入"无人化养牛"时代 [6] - 2024年自主研发"育种1号芯片",突破国外基因组检测技术壁垒,培育出TPI指数超3300的种公牛5头 [6] - 草业业务自产特优级苜蓿占比超60%,武威基地青贮玉米亩产超5吨 [6] 业务拓展与成效 - 饲料产品首次出口蒙古国,支持当地畜牧业现代化升级 [6] - 实施降本增效13条核心举措,祁县和通辽牧场单公斤原料奶饲料成本分别降至1.66元和1.70元 [6] - 公司全群奶牛单产达49公斤,创国内最高纪录 [6]
港媒记者谈祁连山印象:冲突、和谐、不打扰的“生命绿洲”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20:38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科技应用 - 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运用地面调查、无人机遥感监测等技术建成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监测面积超8000平方公里 [4] - 园区内部署高位云台、红外相机、野保相机等前端感知设备,实现水土气生全面监测,拍摄到雪豹、荒漠猫等野生动物活动影像 [1][4] - 管护员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护,并通过社交平台进行科普宣教,科技手段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4] 生态保护实践与人文故事 - 野生动物救护站成功救治偷食牧民家禽的荒漠猫,体现人与动物冲突中的共存模式 [2] - 青阳沟管护站"娘子军"长期坚持巡山护林,成为生态保护的基层力量 [2] - "Z世代"管护员结合科技手段创新巡护方式,并分享工作趣事增强公众参与感 [2] 生态旅游与公众教育潜力 - 香港记者建议以祁连山守护者故事为蓝本拍摄主题电影,提升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知与向往 [2] - 借鉴香港湿地公园VR观鸟技术,祁连山可增加游客科技体验感,如模拟野生动物观测等 [4] - 祁连山富集的生物多样性与多民族共护生态的实践,具备向香港及国际游客推广的价值 [6] 活动组织与传播 - 本次活动由青海省委宣传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等联合主办,香港10余家媒体参与实地采访 [1][7] - 采访内容涵盖生态系统保护、科技赋能、野生动物救助及自然教育研学等主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