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原钟楼街古建主题帆布袋
icon
搜索文档
古建变得“潮”起来(大地风华)
人民日报· 2025-10-04 06:02
中国的古建筑,是承载历史、艺术、科学与哲学的文化瑰宝。但对普通游客来说,要"读懂"这些体量庞 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并不容易。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古建筑领域虽然底蕴深厚,却一直是文 博热潮中的"冷门"。 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等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损伤古建筑的前提下,分析木材、砖石、颜料等 材料的成分与老化程度。超声波检测、雷达探测等手段,能穿透建筑表层,诊断内部结构的腐朽、开 裂、空洞等"隐蔽病害",实现精准定位。 面对糟朽的木头、碎裂的砖石,传统修复往往只能"以新换旧"。而现在,我们可以采用性能匹配的新型 环保材料进行加固。例如,用碳纤维布加固腐朽的木构架,强度高、重量轻,且不改变木材外观与受力 特性;用纳米硅烷类材料处理砖石结构,既能增强防水性与抗风化能力,又不会堵塞砖石的"呼吸孔", 保持其原有的透气性。数字化模拟修复技术,可以模拟古建筑在不同修复方案下对地震、风力等因素的 响应,测试加固方案的有效性,避免修复后的"二次损伤"。现代科技还通过实时监测,实现了从"被动 抢救"向"主动预警"的转变。在古建筑关键部位安装温湿度、应力应变、倾角等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 与结构数据,结合AI(人工智能)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