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夸克AI高考志愿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高考志愿填报,能不能让AI“说了算”
中国青年报· 2025-06-30 08:08
AI高考志愿填报行业现状 - 阿里旗下夸克AI高考志愿大模型在6月25日迎来访问高峰,累计生成超300万份志愿报告[1] - 行业出现免费AI大模型与付费"志愿卡"服务并存现象,付费服务价格约100元/次[3] - 部分平台提供细化功能,包括院校种类划分、专业录取概率和招生人数等分类选项[3] 技术应用特点 - AI系统通过整合公开院校专业信息形成数据库,支持输入分数、科目、地域偏好等生成志愿报告[1] - 典型AI志愿报告包含30余所院校的100多个专业推荐,按"冲稳保"三档排列[2] - 系统可根据目标院校、专业地域偏好、职业倾向等自定义选项提升推荐精准度[2] 用户使用行为 - 考生普遍将AI报告作为参考工具而非决策依据,使用后仍会咨询招生办或查询官网[6][8] - 用户常同时使用多个AI平台进行报告比对,发现不同平台推荐策略存在激进/保守差异[6] - 付费用户认为平台数据库约80%内容值得参考,但对最终准确性持保留态度[4] 行业监管动态 - 北京市网信办联合多部门对132家备案大模型企业开展专项合规指导[8] - 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将合规要求贯穿数据采集、模型训练、服务输出全流程[8] - 各平台均在显著位置标注AI报告仅供参考的提示信息[8] 技术局限性 - AI推荐主要基于往年分数排位预测,难以应对当年录取分数波动[6] - 系统无法处理专业未来发展、个人兴趣等主观信息,存在信息差问题[9] - 专家指出AI存在"幻觉"风险,可能输出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信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