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
icon
搜索文档
“五一”假期中国超六千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创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5-05-07 09:12
原标题:"五一"假期中国超六千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创新高 中新社北京5月6日电 今年"五一"假期,文博场馆人气高涨。中国国家文物局6日公布数据,"五一"期间 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 民众在博物馆和古迹遗址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据统计,陕西、江苏、浙江、河北、山东、河南、广 东、四川等省份的博物馆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其中,安徽博物院新展"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 期的安徽"实现了两代楚王"父子鼎"的世纪重逢,并在5月2日创造了开馆69年以来单日参观人数的最高 纪录2.55万人次。 多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融合非遗、民俗等,积极组织展陈展示、文艺表演、文创市集等主题活动370余 个,遗址类博物馆排起长龙,热闹景象应接不暇。根据各地统计,5月1日至5月5日,中国55家国家考古 遗址公园观众达331.32万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11家游客总量超10万人次。 (记者 应妮) 5月4日,成都博物馆中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图为民众在参观"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 都"展。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热门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一票难求。在故宫 ...
180余件夏商周时期一级文物将亮相“安徽文明史陈列”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09:31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将于5月1日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预开展,5月18日正式开放[1][2] - 展览共展出文物9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80余件,展览面积1400平方米[2] - 展览分为"寻踪夏迹""煌煌商域""夷立淮土""诸侯方国""楚辉照耀"五个单元[2] 展览内容 - 展品包括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重点展示安徽寿春城遗址和寿县蔡侯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青铜器群[2][4] - 展览系统呈现安徽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演进轨迹,阐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关键地位[2] 历史背景 - 夏商周时期安徽江淮地区是夏王朝兴国之地,淮河流域成为商王朝东南锁钥,经济文化影响力延伸至长江以南[5] - 西周时期淮夷族群崛起,夷夏为控制铜矿资源博弈,促进地域文明一体化[5] -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地域方国林立,多种文化激荡碰撞,最终融汇于楚文化[6] 文化意义 - 青铜文化高度发达是夏商周时期社会发展的时代标志,安徽在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5] - 战国末期楚国迁都寿春,楚文化为中华文明承续写下重要篇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