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去污剂
搜索文档
家里虽无“化骨水”,但风险也不低
解放日报· 2025-09-25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 家用化学品存在被忽视的“化皮”风险 消费者使用和存放时安全意识不足 需加强防护和规范操作 [1][2][3][4][5][6][7][8] 家用清洁剂风险 - 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 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 直接用手接触会灼伤皮肤 [2] - 含酸清洁剂如洁厕灵酸性成分会迅速刺激皮肤 引发灼烧感、刺痛感 接触时间较长可能破坏皮肤角质层和深层组织 造成化学灼伤 出现水疱、脱皮 [2] - 家用去污剂如火碱(氢氧化钠)、去渍灵和重油污清洁剂含有强碱性成分和表面活性剂或溶剂 直接接触皮肤轻则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脱皮、刺痛 重则引发灼伤 [3] - 碱性疏通剂溶于水时会释放大量热量 若未按说明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沸腾、喷溅 高温腐蚀性液体可造成皮肤严重灼伤 接触眼睛可能导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3] - 含盐酸的洁厕灵与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混用会产生有毒氯气 吸入后将刺激呼吸道 轻则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 重则引发化学性肺炎 [3] 日化品与制冷剂风险 - 浓度75%的酒精和含酒精免洗洗手液频繁使用会让皮肤失水、干燥 [4] - 酒精易挥发、易燃 给电器消毒需先断电冷却 存放需盖紧瓶盖并远离热源、火源 花露水、驱蚊剂中也含有比例不低的酒精 [4] - 指甲油含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质 卸甲油以丙酮为主 两者都易燃、有刺激性 长时间接触皮肤会导致皮肤脱脂 [5] - 发胶、啫喱水含有大量有机溶剂 易燃易爆 使用时要远离火源 避免与吹风机同时使用 存放需避开阳光直射并避免挤压碰撞 [6] -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约为零下78.5℃ 直接接触会导致“冷灼伤” 低温对深层组织的损伤可能存在延迟反应 接触后出现皮肤苍白、麻木、疼痛需及时就诊 [7] 家用化学品存放要求 - 家用清洁剂、消毒剂等风险相对较高 不建议囤货 可按短期用量购买 存放位置需阴凉、干燥、通风 并远离孩子、宠物、食品和餐具 [8] - 酸性和碱性清洁剂不能混装或放在一起 以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或爆炸 [8] - 存放需保留原包装和说明 尽量不更换容器 原包装有成分和使用禁忌信息 若必须分装需使用耐酸耐碱专用容器并贴上标签 避免使用空矿泉水瓶等瓶壁较薄的塑料瓶 [8] - 未用完或过期的家用清洁剂、消毒剂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 高浓度强酸、强碱类溶剂有喷溅、污染水质风险 还会腐蚀管道 应按照有害垃圾分类投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