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用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告别“萤火虫”模式 光伏照明认证推动行业洗牌
消费日报网· 2025-08-27 11:43
行业背景与现状 - 照明行业正处于向高质量、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积极依托国内市场需求拓展新增长空间 [2] - 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 适配新能源的照明产品快速发展 太阳能庭院灯、景观灯、投光灯等家用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因安装便捷、绿色环保 在农村庭院、城市住宅、景区、工业园区等场所应用日益广泛 [2] - 市场迅猛发展的背后存在容量虚标、功率夸大、光效不足、低质芯片混用等乱象 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与行业信誉 [2] 标准与认证体系 -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于2024年10月发布团体标准《家用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性能要求》 并联合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启动"家用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认证"示范工作 [2] - 团标明确产品需通过光照时长、能量维持、可靠性等测试 帮助消费者根据实际光照条件选择合适产品 实现性能分级与用能指导 [2] - 团标契合"双碳"政策导向 通过统一性能要求推动行业淘汰低质产能 促进高效、长寿命太阳能产品的普及 助力能源结构优化 [2] - 团标创新提出"每日能源服务"分级机制 将全国光照资源按丰富程度划分为4类地区 分别对应产品"Ⅰ类—Ⅳ类" 建议用户根据本地条件选择合适的产品类别 [5] - 通过认证的产品需经过对应的充电时长以保障最亮档位至少4小时的照明 并且还有10%电池容量的剩余 [5] - 在国际化方面 团标积极对标IEC等国际标准体系 目前正与TÜV、CSA等国际认证机构探讨互认合作 为中国光伏照明产品出海提供便利 [6] 技术挑战与创新 - 企业普遍反映最具挑战性的指标是"满电量照明时间" 即产品在满电状态下以不低于70%初始光通量持续工作6小时以上 [3] - 市场上很多产品功率快速下降到10%或者20% 满足照明需求的高亮度光照时间持续很短 [3] - 头部企业纷纷开展技术攻关 芜湖雷士通过自适应电压电流调控算法在充放电两端同步优化 产品在保障高亮6小时的基础上实现整夜照明 [3] - 宁波公牛重点优化驱动方案与光学材料 采用TWM芯片降低损耗 使用高反射率反光杯和超白玻璃透镜 显著提升光效和照明持续时间 [3] - 低温环境下的电池稳定性和循环使用寿命是行业共性难题 锂电太阳能路灯在北方冬季或高海拔地区容易因温度过低导致电池充放电效率下降 [4] - 安徽朗越选用更适配宽温环境的电池电芯 搭配温控保护电路 让产品在-30摄氏度到65摄氏度的环境中能基本稳定工作 通过调整电池管理系统的充放电逻辑避免过度充放 同时优化光源功耗 单次储能的连续照明时间比原来延长约20% [4] 市场表现与增长潜力 - 光伏照明产品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双碳"战略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 农村、城镇、工厂及家庭庭院对照明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 [6] - 以电商零售为例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6] -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 尤其在非洲、东南亚等缺电地区以及欧美追求绿色能源升级的市场 需求显著上升 [6] - 2024年我国光伏照明产品出口额约18亿美元 同比增长35% 占整个照明行业出口总额的3% [6] - 2025年上半年光伏照明类灯具出口金额达8亿美元 出口量同比增长约25% 在非洲、拉美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市场需求持续走高 [6] - 由于准入门槛较低 不少传统照明企业纷纷跨界入场 导致竞争日益激烈 "价格战"现象普遍 大量低质产品充斥市场 部分产品甚至存在锂电池安全隐患 [7] 认证对企业的影响 - 获得认证的企业普遍认为产品认证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官方背书" 更直接带来了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品牌价值的增强 [7] -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通过认证的产品 因为认证意味着产品符合行业标准 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 - 许多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以及大型商业合作通常会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认证 通过认证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这些机会 [7] - 宁波公牛光电太阳能灯产品预计2025年全年完成销售额5000万元 同比提升100% 在C端市场增长的基础上 企业正逐步布局市政、工程等B端渠道 [7] - 认证显著增强消费者信任 线上咨询中关于"质量可靠性"的质疑减少 [8] - 认证在部分海外市场有一定认可度 和国外客户沟通时在产品合规性方面的解释成本降低 出口订单相比之前有增长苗头 [8] - 认证帮助企业更好地契合"双碳"目标与ESG趋势 已有投资机构主动接洽 地方政府在绿色采购和节能项目中也更倾向于获证产品 [8] 行业展望 - 认证引导绿色消费需求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 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 [6] - 认证在于逐步修正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和预期 用创新的技术要求和科学的分级选购让用户正视"虚标""乱标"的参数 引导绿色消费需求 形成转型动力 提供可信任的选择依据 助力企业布局高端产品和树立品牌 [9] - 企业可以因此开发出不同的配置和定位 节约成本 [9] - 将持续开展证后监督 避免"重认证、轻执行" 确保认证不流于形式 真正成为推动光伏照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9]
以标准质量引领照明行业破局前行
消费日报网· 2025-07-18 10:27
行业现状与成就 - 中国照明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实现了从传统白炽灯泡到智能化、健康化、系统化照明解决方案的跨越 [3] - "十四五"期间行业形成6000亿元人民币年销售规模,2024年全行业出口561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低迷环境下保持稳定 [4] - LED照明普及推动技术升级,但导致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偏低 [4] 行业发展挑战 - 2025年1-5月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显示增长乏力 [4] - 受房地产低迷影响,国内照明消费市场增长疲软,智能健康产品尚未形成消费升级支撑 [4] - 2024年底超80%照明产品出口均价下降,外贸市场"以价换量"现象突出 [4] - 2024年规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8%,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3% [4] - 产品质量问题严峻,2024年网售灯具国抽不合格率超30%,欧盟召回中国照明产品数量居高不下 [4][7] 标准化与质量提升举措 - 召开首届中国照明电器行业标准质量大会,聚焦标准化政策、质量评价、检测认证等议题 [3] - 发布《室内用中文离线语音控制灯具》团体标准(T/CALI 0809-2024)并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5] - 国家标准制修订呈现三大趋势:强制性标准立项强化、国际标准转化加速、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互通 [10] - 国际标准转化率要求达到85%,企业应加快分析研判对口国际标准转化 [11] - 优秀团体标准可通过采信通道进入国家标准体系,需满足技术领先、实施满2年等条件 [11] 政策与监管方向 - 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推动照明行业由大到强发展 [6] - 近十年开展二十余次国家监督抽查,灯具产品合格率不足80%,部分年份网购合格率低至30% [7] - 监管部门强调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公平竞争是"源头活水",要求企业筑牢质量基础、完善软实力 [8]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 标准作为科技成果"扩散器"和产业发展"风向标",促进LED照明能效标准修订和智能健康照明标准研制 [9] - 发布三项团体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灯具、光源、控制装置 [14] - 首批企业获得"家用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认证"和"离线语音控制灯具优品认证",标志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14] 国际竞争与合作 - 中国牵头制定荧光灯含汞量测试国际标准,促进荧光灯制造能力全球领跑 [9] - 欧盟加强数字产品网络安全管理新规,企业需关注国际标准动态 [13] - 专家分享应对国外技贸壁垒的实践案例,强调国际标准跟踪转化重要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