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核酸产品等)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诺贝尔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奇:中国政府对科研支持力度更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9:57
基因技术的核心地位与科研框架 - 基因是一切生物研究的基石,是疾病机制探索和健康规律研究的核心出发点 [1] - 基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环境的作用同样关键,生物的感官系统与环境信号交流的底层机制由基因调控 [1] - “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物研究的重要逻辑框架 [1] 科学探索的意义与方向 - 重大科学贡献的意义在于突破不可能,例如改变基因,这已被证明是可能且操作相当容易的 [2] - 科学探索应致力于改善世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非让世界变得更糟 [2] 中国在基因领域的领先优势 - 中国在基因领域有多项成就领先于全世界 [4] - 中国政府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大,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与美国科学热潮降温形成对比 [4] - 在融资领域中国有更大优势,融资相关问题更少,而美国科研人员需拓展融资方式 [4] 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现状 - 目前有14款CGT产品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包括7款CAR-T产品、3款小核酸产品、2款基因治疗、1款干细胞、1款溶瘤病毒 [5] - 其中有9款产品在近三年上市 [5] 科研实践中的挑战与态度 - 科学研究是一个持续过程,研究者需能将创意落到实处,科学技术是想法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6] - 科研中失败次数远多于成功,关键是要让失败与成功处于同等重要位置,从失败中学习 [6] - 对论文发表持包容态度,认为90%的可能性就值得分享,错误可以后续修正 [6] - 数据在科研界的作用被夸大,有时实验结果数据翻一番即可认为实验可继续进行,而非需要十倍 [6] 技术应用的伦理与可及性 - 动物实验必须直面伦理问题,研究者需自己做出判断,例如为研究骨折治疗而掰断老鼠骨头不符合伦理 [6] - 药品价格是技术落地后的考验,以基因测序为例,成本从最初上百万美元降至如今整个人类基因组仅需100美元,核心驱动力是需求上升 [6] - 相信市场竞争的力量,只要药物重要、需求大,价格自然会下降,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6] 市场前景与未来展望 - 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将对衰老以及如何舒适地老去有更多了解,目标是长寿且年老时仍能有所作为 [7] - 全球细胞与基因治疗市场2022年估值为58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233.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4% [7] - 2023年中国CGT市场规模约33.81亿元,较上年增长113.64%,预计2024年增至88.48亿元,2025年增至186.31亿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