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破冰,2000亿抗衰老赛道爆发,市场新蓝海浮现
搜狐财经· 2025-07-31 01:31
当70后开始研究家用除皱仪、80后把抗衰保健品加入购物车、90后为"早C晚A"护肤公式买单——一场全民参与的"抗衰老大战"早已在 消费市场悄然打响。 过去,抗衰老市场虽发展迅猛,却常游走于监管模糊地带,部分产品功效宣传夸张甚至涉嫌违规。国家卫健委此次表态,被业内视为 行业规范化的起点,预示未来将有更明确的行业标准与监管框架落地。 政策导向的转变,折射出社会需求的深刻变化。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19%,中老年群体对抗衰产品需求 激增;与此同时,90后、00后年轻一代凭借超前的健康意识,成为抗衰老消费新主力军。政策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双重驱动,为抗衰老 产业开辟了广阔空间。 02 市场井喷:三大主力撑起千亿版图 抗衰老市场的繁荣,在多个消费领域清晰可见: 衰老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逆的生物学过程。根据WISEGUY《全球抗衰老市场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抗衰老产品市场规模达2662亿 美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未来市场将以8%的复合增速快速增长。 01 政策破冰:国家首次为抗衰老正名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抗衰老产业,加强基因技术、再生医学等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这一表述虽简 ...
科创板持续创新实践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7-24 01:22
科创板指数发布 - 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指数和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50策略指数正式发布,完善科创板指数体系并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工具 [1] - 指数发布进一步诠释科创板服务新质生产力、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 科创板产业布局 - 科创板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1] - 部分公司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 [1]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是板块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 [1] - 科创板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接近800亿元,研发强度高达8 9% [1] - 部分公司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在20%以上,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2] - 有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超过全年总营收,研发项目取得多个重要进展 [2] 技术成果转化 - 部分公司通过精准投入研发和产能建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品技术迭代和性能跃升 [2] - 科创板公司推动"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展现硬科技实力 [2] 未来发展方向 - 监管层面需深化科创板改革,推动规则落地并打击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 [3] - 公司应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搭建高效研发体系并积累原创技术 [3] - 公司需关注产业链关键节点,成长为"链主"企业并发挥带动效应 [3] - 以"提质增效重回报"为导向,提升投资价值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基础 [3]
圣湘生物: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25年7月)
证券之星· 2025-07-11 20:1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SANSURE BIOTECH INC [1] - 注册地址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松路680号,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79,388,006元 [2] - 公司于2020年8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次公开发行4,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 [1] - 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30100673566826X [1]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包括7名非独立董事和4名独立董事 [45] - 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担任,变更需在30日内确定新的法定代表人 [2] - 股东会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 [50][56] - 独立董事需保持独立性,不得与公司存在特定关联关系 [52][53] 股权结构 - 公司股份总数为579,388,006股,全部为人民币普通股 [5] - 发起人包括宁波保税区特里同股权投资等多家机构,合计持股3,600万股 [5] - 公司不接受本公司股份作为质押标的 [8] - 董事、高管所持股份上市后一年内不得转让,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 [9] 经营情况 - 公司坚持"创新+服务"双轮驱动战略,推动基因技术普适化 [3] - 经营范围涵盖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基因诊断技术开发等 [4] - 公司设立党组织,为党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3] 重大事项决策 - 股东会特别决议需经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2/3以上通过 [32] - 对外担保单笔超过净资产10%或总额超过净资产50%需经股东会批准 [20][21] - 关联交易金额超过3,000万元且占公司总资产1%以上需股东会审议 [17] - 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需股东会特别决议通过 [32] 信息披露 - 公司应及时披露股东会决议内容,包括表决情况和结果 [38] - 董事应对定期报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 [42] - 公司应配合自行召集股东会的股东提供股东名册等资料 [24] 投资者保护 - 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股3%以上的股东可查阅公司会计账簿 [11] - 股东可对违规董事、高管提起诉讼 [14][15] - 选举董事时可实行累积投票制 [35][36]
黄河口滩羊产业有了“智慧大脑”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17:24
养殖模式升级 - 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建成4200亩标准化养殖基地,配备400栋高标准羊舍,每栋可养殖1000只羊[1] - 养殖模式从散养1 0时代升级至园区养殖2 0时代,再发展到牧光互补高床养殖3 0时代[1] - 机械化喂养使单次喂料时间从全天人工操作缩短至10分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1] 产业链完善 - 形成"母羊繁育-饲料加工-标准养殖-废弃物处理-屠宰深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条[1] - 大童牧业通过精细分割将整羊加工成120多个品类,单只羊利润提升至200元[2] - 50万吨/年饲草加工项目实现盐碱地芦苇秸秆资源化利用[2] 技术创新突破 - 胚胎育种中心年产5万枚优质胚胎,实现种源自主可控[2] - 基因工程研发中心建立羊只基因身份证,新品种日增重提高150克,产羔率达230%[2] - 培育的新品种雪花纹M5级别占比超10%,获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2] 经济效益显著 - 循环经济模式带动盐窝镇肉羊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05亿元[2] - 微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实现羊粪资源化利用,形成"吃干榨净"的产业闭环[2]
长沙:全球研发新势力!|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6-20 12:19
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较2022年分别提升9位和11位 [2] - 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第9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2] - 截至2024年5月全市研发机构总数达3823家,其中2023年9月以来新增1796家,基本实现翻番 [2] - 落地68个央企和"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 [2][7] 研发机构与创新平台建设 - 构建"1+2"国家实验室体系,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 [2]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增至3家 [2] - 湘江科学城等"一城一区三基地"集聚区建设全面提速 [2] - 2024年新增25家中试基地、15家创新联合体 [16] - 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6家 [16] 企业研发成果与转化 - 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启用后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21% [5] -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2024年推动20项成果在湘转化,孵化6家科技公司 [7] - 吴振军教授团队科技成果作价6800万元成立新公司 [7] - 2023年9月以来新增68家"三类500强"研发项目 [7] - 形成"研发在长沙、转化制造在市州"的发展格局 [7] 本土科技企业发展 - 视比特机器人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产品销往欧洲多国 [10] - 赛诺生物在异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领域掌握核心技术 [12] - 高新技术企业达8609家,增长29% [1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增长51% [12] - 独角兽企业总数两年增长3.5倍 [17]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 - 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40% [13] - 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30余项,其中27项为全球领跑技术 [13] - 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13项,主持完成项目数全国第7 [13] - 技术合同、创新平台、科技项目近80%来自企业 [12] 人才引进与培养 - 柔性引进3名诺贝尔奖得主 [19] - 新增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000余名 [19] - 引进市级高层次人才1184名、"高精尖缺"领军人才223名 [19] - 企业研发中心聚集人才超万人 [19] - 外籍专家年均增长近10% [19] 金融与政策支持 - 科创基金规模超430亿元,认缴规模187亿元 [16] - 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授信1155亿元,发放302亿元 [16] - 全国率先出台保税研发企业评估指标体系 [12] - 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16]
新开源(松江)全球研发转化生产基地盛大开业,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6-19 17:3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生产研发销售PVP系列产品和PVME/MA系列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客户覆盖全球1000多家[2] - 公司2018年开始规划医疗业务总部基地上海松江基地,以此整合武汉、长沙及苏州等地的精准医疗与妇女健康业务[2] - 公司与华道生物、永泰生物深度合作,将形成国内唯一CAR-T细胞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2] - 公司连续投资威溶特、纽安津与良远生物,五家被投企业覆盖细胞免疫治疗、CAR-T、溶瘤病毒、肿瘤疫苗等前沿赛道[2] 研发生产进展 - 华道生物首款CAR-T细胞治疗药物研发进展顺利,落户松江基地后显著加速国产CAR-T药物上市进程[3] - 被投企业已有两个产品进入临床二期,一个获中美双报IND批件,一个获日本IND批件[2] - 研发转化生产基地将发挥公司在PVP等精细化工材料的全球领先优势,向高端药用辅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应用深度拓展[4] 战略合作 - "源因诺方"生物医药孵化器完成揭牌仪式[3] - 华道生物正式与公司签署首款CAR-T细胞药物商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协议[3] - 华道生物将利用公司平台优势和产业链资源,实现从关键设备、核心耗材到生产工艺的全面自主可控[3] 产业影响 - 松江基地高度契合松江区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产业导向[3] - 基地将提升区域在细胞治疗、基因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发转化能力,吸引高端人才集聚[3] - 基地运营将推动中国在精准医疗和高端精细化工领域的自主创新与国际化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