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技术
搜索文档
一边是机器人,一边是人类!辩论大赛上演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2 18:56
赛事概况 - 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复赛于11月2日在北京亦庄举行,共有来自学校和企业的10支队伍参赛 [1] - 比赛形式为机器人与人类辩手围绕特定辩题进行对抗,例如“企业使用 AI 对员工进行工作效率的监控是否合理” [1] - 决赛计划于11月9日举行,四支队伍的机器人将角逐冠军 [9] 机器人技术表现 - 湖北大学机器人“思睿”基于阿里千问大模型,通过一千多场辩论赛数据集的训练提升能力 [3] - 机器人展现了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反应能力,例如在总结陈述中能理清争议焦点并进行价值升华 [1][5] - 机器人不会受情绪压力或比赛进程影响,在结辩环节能找回节奏,逻辑拆解能力接近人类辩手 [5] - 当前技术存在语音识别不完整、自由辩论环节回应偏差、语言程序紊乱及打断对手发言等问题 [3][7] 技术应用与产业意义 - 比赛旨在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并将其融入人文社会科学场景,是硅基与碳基思维方式的对抗 [9] - 通过语料训练,使机器人能针对对方观点进行量化数据和事实案例的回应,增强说服力 [7] - 此类赛事能锻炼机器人的语言交互能力,提升其对人类语境、情绪、意图的理解,有利于在智能家居、养老陪伴等场景的应用 [7] - 北京经开区将围绕酒店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系列赛事,以加速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10]
专访诺贝尔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奇:中国政府对科研支持力度更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9:57
基因技术的核心地位与科研框架 - 基因是一切生物研究的基石,是疾病机制探索和健康规律研究的核心出发点 [1] - 基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环境的作用同样关键,生物的感官系统与环境信号交流的底层机制由基因调控 [1] - “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物研究的重要逻辑框架 [1] 科学探索的意义与方向 - 重大科学贡献的意义在于突破不可能,例如改变基因,这已被证明是可能且操作相当容易的 [2] - 科学探索应致力于改善世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非让世界变得更糟 [2] 中国在基因领域的领先优势 - 中国在基因领域有多项成就领先于全世界 [4] - 中国政府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大,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与美国科学热潮降温形成对比 [4] - 在融资领域中国有更大优势,融资相关问题更少,而美国科研人员需拓展融资方式 [4] 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现状 - 目前有14款CGT产品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包括7款CAR-T产品、3款小核酸产品、2款基因治疗、1款干细胞、1款溶瘤病毒 [5] - 其中有9款产品在近三年上市 [5] 科研实践中的挑战与态度 - 科学研究是一个持续过程,研究者需能将创意落到实处,科学技术是想法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6] - 科研中失败次数远多于成功,关键是要让失败与成功处于同等重要位置,从失败中学习 [6] - 对论文发表持包容态度,认为90%的可能性就值得分享,错误可以后续修正 [6] - 数据在科研界的作用被夸大,有时实验结果数据翻一番即可认为实验可继续进行,而非需要十倍 [6] 技术应用的伦理与可及性 - 动物实验必须直面伦理问题,研究者需自己做出判断,例如为研究骨折治疗而掰断老鼠骨头不符合伦理 [6] - 药品价格是技术落地后的考验,以基因测序为例,成本从最初上百万美元降至如今整个人类基因组仅需100美元,核心驱动力是需求上升 [6] - 相信市场竞争的力量,只要药物重要、需求大,价格自然会下降,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6] 市场前景与未来展望 - 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将对衰老以及如何舒适地老去有更多了解,目标是长寿且年老时仍能有所作为 [7] - 全球细胞与基因治疗市场2022年估值为58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233.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4% [7] - 2023年中国CGT市场规模约33.81亿元,较上年增长113.64%,预计2024年增至88.48亿元,2025年增至186.31亿元 [7]
申长雨: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人民日报· 2025-09-27 10:42
文章核心观点 -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是未来十五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大顶层设计和宏伟蓝图,具有里程碑意义 [1] -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关系国家治理、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对外开放大局和国家安全 [3] - 纲要明确了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的总体目标 [6] 知识产权发展现状与基础 - 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从2013年的第35位显著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2] -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具备了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 [2]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意义 -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3] -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发展专利支撑的创新型经济、商标支撑的品牌经济等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3] -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以知识产权链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稳定,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4]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 - 工作原则包括坚持法治保障严格保护、改革驱动质量引领、聚焦重点统筹协调、科学治理合作共赢 [5] - 指导思想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和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 [5]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重点任务 - 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 [7] - 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体制,实施保护体系建设工程 [7] - 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完善高质量创造机制,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和商标品牌建设 [8] - 建设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实施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工程 [8] - 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塑造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 [8] - 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国际合作网络,深化“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 [8]
股市必读:新开源(300109)9月5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9-08 02:4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收于18.96元 较前日上涨3.44% [1] - 当日换手率为3.22% 成交量为14.49万手 成交金额达2.7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250.82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371.86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878.95万元 [2][3] 双平台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精细化工+精准医疗"双平台发展战略 精细化工板块为发展基石 精准医疗作为新增长引擎 [2] - 精准医疗板块虽暂未盈利 但减亏态势已清晰显现 未来将以上海松江基地为核心 聚焦细胞治疗和基因技术等前沿赛道 [2] - 公司深化与参股企业华道生物 永泰生物等合作 整合技术资源与产业优势 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2] 创新药研发进展 - 永泰生物爱可仑赛注射液附条件上市许可申请已于2025年一季度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目前处于正常审批流程中 [2] - 华道生物淋巴瘤CAR-T临床二期实验完成全部患者入组 预计2026年申报新药上市许可 [2] - 广州威溶特 北京良远生物及杭州纽安津研发项目均有进展 预计3-5年内取得上市许可 [2] PVP业务状况 - PVP行业价格已从前期高位回落并趋于稳定 未来通过产品结构化升级和高端产品比例提升 平均价格有望提高 [2] - 公司PVP年化产能约2万吨 产品应用领域分布为:新能源15% 医药35% 食品10% 工业及化妆品等领域40%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达367.2345百万元 同比增长11.41% 主要因产品销量增加所致 [2]
上交所举办 科创板六周年线上路演活动
金融时报· 2025-08-26 10:35
科创板市场发展 - 上交所举办科创板六周年专题线上路演活动 近50家国际机构参与 活动涵盖科创板发展情况 改革政策及指数化投资讲解[1] - 科创板开市6年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1] - 科创板上市公司正布局人工智能 基因技术 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 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1] 制度创新与改革成效 - 科创板6年落地一系列制度创新 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为更多改革提供借鉴[1] - 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引导资本向硬科技企业聚集[2] - 证监会今年6月推出深化改革"1+6"政策措施 继续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2] 指数化投资与资金吸引 - "科八条"实施一年来科创板指数化投资成效突出 指数及ETF品类不断丰富[2] -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在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企业融资与发展 - 4家科创板公司创始人参与国际路演 分享科创板培育硬科技创新的独特价值[2] - 科创板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强大助力 企业家期待"1+6"制度创新服务科技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2]
上交所举办科创板六周年线上国际路演活动 解码投资新机遇新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07:53
科创板市场发展成果 - 科创板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 [1] - 开市六年来一系列制度创新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为更多改革提供借鉴 [1] - 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引导资本向硬科技企业聚集 [2]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中国证监会今年6月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科创板"1+6"政策措施 继续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 [2] - "科创板八条"实施一年来指数化投资发展成效突出 指数及ETF品类不断丰富 [2] - 制度创新在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企业参与与投资价值 - 4家科创板公司创始人CEO与国际投资者深入交流 展示科创板投资机遇及中国资产潜力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推动人工智能 基因技术 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布局 [1] - 企业家认为科创板为企业上市融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期待制度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2] 国际市场推广举措 - 上交所举办专题线上路演活动 美欧及亚太近50家国际机构参与 [1] - 活动讲解科创板最新发展情况 改革政策及指数化投资情况 [1] - 交易所将加快推动改革举措落地 打造更具吸引力产品体系 提升外资参与深度与广度 [2]
上交所举办科创板六周年线上国际路演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4:17
科创板市场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年来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 [1] - 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不断丰富 在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和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 上交所将加快推动改革举措落地 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提升外资参与深度与广度 [2]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科创板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为更多改革提供借鉴 [1] - 证监会今年6月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继续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 [2] - "科八条"实施一年来取得突出成效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发展显著 [2] 企业价值与国际化推进 - 4家科创板公司创始人通过路演向国际投资者展示科创板培育硬科技创新的独特价值 [2] - 科创板为企业上市融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企业家期待制度创新服务科技企业发展 [2] - 上交所举办专题线上路演活动 近50家国际机构参与 展示科创板投资机遇和中国资产潜力 [1]
展示科创板市场投资机遇及中国资产潜力 上交所举办科创板六周年线上国际路演活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18:08
科创板市场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年来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 [1] - 上交所通过专题路演活动向美欧亚太等近50家国际机构展示科创板最新发展情况及改革政策 [1][2] - 科创板推动人工智能 基因技术 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布局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 [1] 指数化投资与政策支持 - "科八条"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推动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取得突出成效 [2] - 2024年6月证监会推出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继续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 [2] - 上交所将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提升外资参与市场深度与广度 [2] 企业参与与国际交流 - 4家科创板公司创始人CEO通过行业探讨环节与国际投资者深入交流 [1][2] - 企业认为科创板提供强大上市融资助力 期待制度创新服务科技企业发展与产业转型 [2] - 活动多方位展示科创板市场投资机遇及中国资产潜力 [1]
从胚胎开始抓起,硅谷高管痴迷于打造“优秀”后代
第一财经· 2025-08-13 22:42
硅谷科技高管对胚胎基因检测的需求增长 - 硅谷科技高管对通过基因检测筛选"优秀"胚胎的兴趣显著上升,部分父母愿意花费高达5万美元进行胚胎智商等表现筛查 [3][4] - 风险投资家亚伯拉罕因家族遗传病史,坚持通过体外受精(IVF)结合基因检测选择胚胎 [3] - 初创公司Genomic Prediction的客户群体主要由超高净值人士和智力理性主义者构成,其多基因评分系统可预测胚胎智商(99%高智力可能性案例) [4][5] 提供胚胎基因检测服务的公司及市场动态 - Herasight公司结束隐身模式,已筛查数百个胚胎,可预测17种疾病风险及智商范围,服务费达5万美元 [7] - Nucleus Genomics提供智商预测服务,收费约6000美元,Orchid Health则以每个胚胎2500美元提供健康筛查 [7] - 生育科技行业融资活跃,2021-2023年平均年融资额达4亿美元,投资者包括23andMe创始人、OpenAI CEO等科技领袖 [8] - 特斯拉CEO马斯克、Neuralink高管泽利斯使用Orchid服务筛选胚胎,Coinbase CEO公开称赞该技术为"医学领域重大变革" [9] 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现状与争议 - 多基因风险评分技术自2007年发展,可评估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风险,但伦敦大学学院研究显示其仅能正确识别11%的患病人群 [11][12] - 美国法律允许胚胎特征筛查,但德国、英国等国家禁止非医疗目的基因编辑 [12] - 哈佛学者指出硅谷存在"优良基因决定成就"的认知偏差,斯坦福生物伦理学家警告技术可能加剧社会阶层分化 [13] - 行业面临算法透明度不足的问题,伊利诺伊大学教授指出专有算法构成"黑匣子",可能导致消费者误判 [11]
政策破冰,2000亿抗衰老赛道爆发,市场新蓝海浮现
搜狐财经· 2025-07-31 01:31
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抗衰老产品市场规模达2662亿美元 [2] - 未来市场将以8%的复合增速快速增长 [2] 政策环境变化 - 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1月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抗衰老产业 [3] - 政策首次肯定"抗衰老"概念 加强基因技术 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发应用 [3]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19% 中老年群体对抗衰产品需求激增 [3] - 90后 00后年轻一代成为抗衰老消费新主力军 [3] 市场细分表现 - 医美机构中热玛吉 超声炮 玻尿酸填充等抗衰项目持续火爆 [4] - 非手术类面部年轻化项目增速远超行业整体水平 [4] - 胶原蛋白肽 NMN 葡萄籽提取物等内服抗衰老产品占据巨大份额 [5] - 仅胶原蛋白类口服产品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 [5] - 射频美容仪 激光脱毛仪等家用抗衰仪器销量猛增 [7] - 家用美容仪正以惊人速度蚕食传统美容院份额 [7] 技术发展趋势 - 干细胞技术被视为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希望 [8] -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干细胞外泌体在皮肤抗衰 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 [8] - 科学家深入探究衰老的分子机制 寻找mTOR AMPK等关键调控通路 [8] - 国际生物医药巨头重点研发能延缓衰老进程甚至延长健康寿命的药物 [8] -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高效生产稀有的天然抗衰活性物质 [8] 行业前景展望 - 抗衰老市场正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化 科技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10] - 2000亿市场规模只是起点 [10] - 抗衰老产业成为大健康领域最富想象空间的增长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