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基因治疗

搜索文档
细胞与基因治疗TIL标准制剂制备和质量控制指南成功发布
北京晚报· 2025-07-18 18:45
行业动态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联合发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制剂制备和质量控制指南》,标志着我国TIL领域规范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1][5] - TIL细胞疗法为不能耐受传统放化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提供新治疗途径,尤其对宫颈癌年轻患者保留子宫同时治愈具有潜力 [3] -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已建成北京市首个冠名"中关村"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园,集聚30余家企业,在研产品60余款,10家企业开展20余项临床试验,1款产品正申请上市 [6] 企业合作 - 循生医学研究院与北戴河康复医院国际生物医学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将在TIL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5] - 园区企业循生医学参与《指南》起草工作,成为仅有的两家参与企业之一,显示其在细胞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 [6] 产业生态 -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构建了完善的细胞治疗产业服务体系,包括北方最大细胞基因治疗CDMO平台希济生物、细胞外泌体CDMO平台恩泽康泰、AAV基因药物CDMO平台等10余家全链条服务平台 [6][7] - 园区已形成细胞治疗产业创新集群,涵盖产品质量检测平台、干细胞CDMO平台、核心试剂平台、免疫缺陷小鼠平台等完整产业链条 [6][7] 政策支持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将通过政策研究、学术交流、标准制定等工作推动TIL技术及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3] -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承诺支持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3]
细胞与基因疗法将获“先进治疗药品”新身份,加速审评审批上市
第一财经· 2025-06-11 12:22
政策框架与监管动态 -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先进治疗药品的范围、归类和释义(征求意见稿)》,明确"先进治疗药品"定义及分类,征求意见时限1个月[1][2] - 文件制定目的为统一规范名称/范围/归类,加速审评审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加强国际监管协调[1][4] - 先进治疗药品定义为按药品路径管理,经体外操作生产的细胞治疗药品、基因治疗药品及基于创新技术生产的药品[2] - 分类采用国际接轨命名,分为细胞治疗药品(CTMPs)、基因治疗药品(GTMPs)及其他三大类[2][5] 行业现状与研发进展 - 中国CGT药物研发加速,2024年全球17款获批疗法中中国占4款,全球已获批CAR-T产品中国占6款[3]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登记细胞治疗临床试验489项占全球47%,仅次于美国(48.3%)[3] - 中国细胞治疗产业已进入与国际"并跑"阶段,多款药物将进入BLA申请阶段[3][4] - 基因编辑类药品因技术特殊性被单独分类,体现对前沿技术创新的包容[6][7] 分类标准与技术特征 - CAR-T被归类为"体外基因修饰细胞药品",区别于欧盟的"基因治疗药品"分类[6] - 排除范畴包括输血用血液成分、移植用人体组织、生殖细胞及预防用疫苗[6] - 分类体系为新技术/产品预留接口,具有前瞻性和包容性[7] - 基因编辑类药品单独划分因其风险级别和审评技术要求差异[6][7] 国际协调与产业影响 - 文件制定参考全球监管政策框架及国际分类规范[2][4] - 中国分类方案获WHO会议国际监管机构认可[7] - 采纳70余条专家及企业意见,反映产业共识[7] - 先进治疗领域被视为培育生物经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赛道[3][4]
互联网大厂京东入局CGT,百万年薪招聘细胞研究院负责人
仪器信息网· 2025-05-27 16:48
京东布局细胞治疗领域 - 京东以百万年薪公开招聘细胞研究院负责人,引发细胞与基因治疗(CGT)行业热议 [1][3] - 招聘要求候选人具备细胞治疗产品研发与存储商业化经验、至少一款CGT产品IND进展实操经历,并能推动外泌体、冻存液、无血清培养基等全链条布局 [5] 战略方向与业务切入点 - 公司将细胞治疗视作高端医疗服务领域的重要突破口 [1] - 将"细胞存储"作为核心业务的切入点之一 [1][5] - 此次招聘并非首次布局,早在2024年3月28日公司官网就已发布相关招聘信息 [6]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京东展现出深耕细胞治疗领域的战略决心,而非浅尝辄止 [8] - 依托资金实力、用户基数与电商平台流量矩阵,可能打破行业传统竞争壁垒 [8] - 有望推动形成"平台型企业主导、垂直企业协同"的全新产业格局 [8]
超3200亿,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集群发力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26 14:26
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协同发展大会 - 大会于2025年4月25日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举办 [2] - 发布"3+6+6"现代化产业体系:3大特色优势产业(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数字经济)、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网络空间安全、先进装备、先进能源)、6大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新型储能、量子科技、脑机接口) [4] 产业基金集群现状 - 已组建154只基金,总规模超3236亿元,为中西部最大产业基金集群 [5] - 构建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覆盖"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链条 [5] - 策源资本已合作组建74支基金,总规模达2143亿元,覆盖本地项目近100个,招引项目超150个 [5] 现场签约与基金设立 - 与11家机构签约产业基金合作,规模超340亿元 [5] - 与11家科创企业直投签约,金额超5亿元(含智谱华章、脑动极光等) [5] - 宣布设立20亿元"中试基金"(聚焦科研成果量产转化)和50亿元"数字文创母基金"(依托本土IP如哪吒、王者荣耀等打造生态闭环) [5] 基金群战略布局 - 2021年提出5年内推出总规模3000亿元的产业基金 [5] - 2022年成立100亿元天使母基金,出资比例最高达50%,返投要求1.5倍且认定灵活,设最高80%让利机制 [5] - 天使母基金特点:出资比例高、地域限制少、投资弹性足、返投认定活、激励力度强 [5] 行业地位与目标 - 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发展质量效益与科技创新实力领先 [5] - 母基金研究中心评价其3000亿产业基金为"大手笔",集群设置科学合理且分工明确 [5] - 目标通过市场化母基金吸引优质GP,实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5][6]
细胞与基因治疗有何发展前景?“四链”人才共论未来医疗
新京报· 2025-04-11 13:20
细胞与基因治疗(CGT)行业发展现状 - CGT药物是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竞相布局的新赛道,北京市具有原始创新和临床资源优势[1] - CGT领域投融资金额占2024年生物医药总额16%,其中细胞治疗占比最大,其次是基因治疗[4] - 中国CGT领域临床试验数量快速增加,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4] - 北京正在加速布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CGT产业集群,有望成为首都创新新名片[4] 临床应用进展 - CGT在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呈现很好前景,但与白血病等血液瘤治疗相比仍有差距[5] - 业界对CGT独特治疗路径的探索正在加快[5] - 整合生物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研究可有效缩短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周期[5] 产业链发展 - CGT产业具有"技术密集+临床转化长周期"双重特性,需构建"基础研究—中试平台—临床应用"全链条协同机制[6] - 生物医药领域硬科技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临床机构联动,能有效加速技术转化与人才储备[6] - 建议北京发挥高校院所集聚优势,强化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产业载体与资本支持[6] 企业创新成果 - 华龛生物3D细胞"智"造平台支撑我国首款干细胞疗法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上市[7] - 艺妙神州展示多个具备全球首创药潜力的基因细胞药物管线布局及核心CAR-T产品临床进展[7] - 赛存生物展示国际领先的生物样本冷冻保存技术平台[7] - 泽辉生物展示多能干细胞成药研发进展及多款进入II期临床阶段的功能细胞药物[7] 政策与人才培养 - 我国应以审评监管理念和实践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5] -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培养审评监管等干细胞产业高端复合性人才[5] - 需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