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创气流植树法
icon
搜索文档
通讯:鄂尔多斯“锁”千万亩黄沙的背后逻辑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17:08
光伏治沙模式 - 达拉特旗"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已完成200万千瓦光伏建设,治理沙化土地6万亩,形成"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殖"的循环模式 [1] - 库布其沙漠已建成1002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光伏治沙60万亩,带动5万余名群众增收,形成400公里"光伏长城"防风固沙带 [2] - 光伏板可减少水分蒸发并为沙柳生长创造条件,实现生态与能源协同发展 [1] 锁边林生态屏障 - 库布其沙漠边缘建成420公里绿色锁边林带,与绿化带、淤地坝、光伏带构成"四道防线",成功阻止沙漠北侵黄河数十公里 [3] - 采用"微创气流植树法"和"螺旋钻孔植树法"使植树效率提升10倍,1981年至今累计种植30万株沙柳 [3] - 锁边林技术从人工挖坑升级为机械化种植,显著提升防沙治沙效率 [3] 跨区域协同治理 - 毛乌素沙地实施三省区联防联治工程,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和工程固沙建设35.5万亩防风固沙林草带,年底将全面建成 [4][6] - 改变"各扫门前雪"的传统模式,建立内蒙古与陕西、宁夏协同治理机制,有效固定流动沙丘 [6] 科技治沙创新 - 应用全智能植树机器人、飞播无人机等2000余台设备,机械化率达75%,机器人可自动调整种植参数提升效率 [6] - 可降解营养袋造林技术实现80%以上成活率,单次浇水可抗旱3个月,节约生态用水并突破时空限制 [6] - 治沙模式从"人海战术"升级为"机械靶向治理",科技应用使整体效率进入"倍速模式" [6] 生态修复成效 - 治理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野兔、刺猬等动物重现,吸引遗鸥、天鹅等珍稀鸟类栖息 [6] - 库布其沙漠治理形成光伏带与林带双重防护体系,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