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患者随访AI助手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医生需要怎样的AI?GPT-5、OpenEvidence都输掉实战后,我们有了答案
机器之心· 2025-11-12 21:23
政策导向与行业现状 - 国家卫健委发文将“人工智能+基层应用”定为未来五年核心目标,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基本全覆盖[4][5] - 政策热度与现实存在“倒挂”,尽管GPT浪潮下大城市三甲医院争相部署AI,但占比高达95%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生仍游离在外,至少八成以上基层医生不会使用AI[7] 医疗AI的核心要求 - 临床专家一致认为,能真正帮到基层的AI必须满足两点:安全有效、人机协同[2][13] - 医疗AI的第一性原理不是聪明而是安全,技术的迭代应以临床价值为衡量标准,以患者安全为底线[11][12] MedGPT模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MedGPT在由26个专科、32位临床专家制定的评估中,使用2069个真实病例场景进行测试,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力压5大全球主流模型[12] - 具体得分显示,MedGPT安全性得分高达0.912,比第二名高出近20个百分点,有效性得分为0.861,远高于其他模型,在危重病识别等高风险指标上表现接近满分[16][17] 临床决策AI助手产品价值 - 该产品针对基层医生信息不全、经验不足的痛点,能快速调取高等级医学证据和“专家智能体”给出结构化决策报告[23] - 在临床实战评测中,该产品在8大维度(如多病共存、用药相互作用等)全面优于美国选手GPT-5和OpenEvidence[27][28] - 产品提供“安全卡”与“证据卡”,所有证据均来自高等级文献并标注指南来源,让基层医生决策更自信[25] 患者随访AI助手市场机遇 - 研究显示超过91.2%的医护人员认为诊后管理至关重要,但受限于人力仅44%的机构能开展定期随访,超过半数患者处于“失管”状态,存在系统性短板[33] - 该产品能7x24小时工作,承接院外随访工作,内置“专家智能体”将上级医院经验沉淀为数字化方案,提升基层管理效率和质量[35][38] 公司产品定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产品基于独有的MedGPT临床认知决策系统,并与临床专家深度共创,人机协作模式是其灵魂所在[40] - 产品被数十位学科主委信任,被认为是AI赋能基层的“最佳实践”,其底层逻辑是AI作为超级助手而非取代医生[39][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