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

搜索文档
如何在AI浪潮中保留人的独特价值?外滩大会热议 AI 时代人才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13 16:43
核心观点 - 2025外滩大会聚焦AGI浪潮下的组织创新与人才发展 探讨人机协同新范式下效率提升与工作流程重塑[3][11] - AI推动组织向更敏捷扁平开放协作方向演化 人才角色从执行者转变为与AI协同的创造者[5] - 人类核心价值在于创造力同理心共情能力等AI无法替代的特质 是建立信任的重要基础[7][11] 组织变革趋势 - 蚂蚁集团通过跨组织任务导向虚拟项目制赋予团队自主权 新型评价机制提升员工参与感[5] - AI推动组织从规模取胜转向效率取胜 最小单元可能拥有最大能量[11] - 蓝色光标将AI应用深度融入绩效评估 考核比重提升至50%以上[9] 人才能力重构 - 智能工作者需掌握AI能力 学会与AI协同 重点发展人类情商沟通能力讲故事能力及系统性思维[7] - 人才需从擅长解决问题转变为擅长定义问题[5] - AI原生创业者必须考虑如何运用AI能力创业[11] 企业实践案例 - 蓝色光标构建BlueAI自研产品矩阵 重视高质量数据与高AI素养人才 目标成为AI营销全球化公司[9] - 星海图作为具身智能领域AI原生公司 运用AI驱动效率工具提升组织效能达成业务目标[11] - 蚂蚁集团以开放透明简单互信求真务实文化营造安全探索环境 鼓励员工拥抱不确定性[5]
玩转服贸会丨我在服贸会“买”到了什么
新华网· 2025-09-12 19:46
记者:王雅璇、马晓冬 本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记者化身"超级买家",不淘商品,只买"未来"。通过三个具象化的"购买"场景,展现了服务贸易的无形价值。 多元教育服务:在人工智能教育平台,记者学习了新技能"编程",了解孩子们学习的是人机协同的思维方式与前沿科技的发展原理。 健康卫生服务:记者体验AI眼底筛查,两分钟内获得健康评估报告,展示了可"购买"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记者的"购物车"装满了,但它装的不是商品,而是更好的生活、更宽的视野、更健康的未来和更便捷的世界。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跨境金融服务:通过协助外国游客办理离境退税,记者亲证金融服务如何打破国界限制,创造丝滑跨境体验。 ...
金融大模型步入“价值”攻坚战,如何跨越三道门槛?
第一财经· 2025-09-11 18:11
从"用起来"到"有价值" 从"用起来"到"有价值",2025年正成为中国金融业大模型规模化落地的关键一年。AI技术不再停留于概 念验证,而是深入业务核心,驱动金融服务走向智能化、普惠化。 目前金融领域AI应用走到哪一步?还存在哪些难点?未来又有哪些发展空间?近日,2025世界智能产 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在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数字产业生态大会"上, 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嘉宾对金融领域的AI前沿应用展开讨论。 从"用起来"到"有价值" 与早期单纯强调"用起来"不同,当前金融机构在推进AI落地时,更加关注技术与业务部门协同所带来的 实际效益与成本控制。"有价值"正成为行业共识,也是多位嘉宾频繁提及的关键词。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以前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只是人工辅助,近年来AI Agent(智能体)不断 学习,具有能够感知、学习、行动、决策的代理能力。金融智能体依托行业最佳流程、最佳标准数据支 持,可以培育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金融专业的代理人,适用于市场分析、风险评估、投资顾问、财富管 理、量化交易、产品定制、内部审计等领域。 马上消费常务副总经理蒋宁称,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与消费者的 ...
人形机器人,撬动经济增长的“智能支点”
新华日报· 2025-09-08 08:2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单一合同为2.5亿元人民币[1] - 中国今年人形机器人销量预计突破1万台 同比增长125%[1] - 中国今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人民币 占全球约50%[1] 江苏企业销售表现 - 江苏云幕智造1-8月销售额达去年总额2.5倍[2] - 云幕智造实现全栈自研 推出10款人形机器人产品[2] - 南京阿凡达机器人1-8月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00%[4] 产品与技术特性 - 文旅款人形机器人具备40个全身自由度与仿生手臂[1] - 云幕智造机器人支持26个面部自由度和66个全身自由度[2] - 双曲线齿形谐波减速器重量减轻50% 体积减小40%[6] - 阿凡达儿童伴侣机器人集成陪伴教育及安全防护功能 定价5万多元[4] 应用场景拓展 - 文旅机器人应用于博物馆 科技馆 商场等场景 基础款售价20多万元[2] - 星云科技机器人覆盖校园 司法 政务等多场景[9] - 魔法原子机器人已实现量产交付 适用于工业 商业及教育场景[10] 产业链优势 - 江苏拥有完整供应链体系支撑产业规模化发展[6] - 谐波减速器已应用于央视春晚及亚运会等重大项目[6] - 常州祥明智能推进关节模组技术开发[7] - 天奇股份建立数据采集实训基地提升智能化水平[7] 创新生态建设 - 苏州大学与乐聚机器人成立协同创新研究院[7] - 无锡产业联盟整合企业及高校资源推动技术共享[7] - 无锡滨湖区汇聚20余家企业 打造复星产业园创新集聚区[8] 政策支持导向 - 江苏省机器人产业方案对南京 无锡等多地差异化定位[8] - 南京计划2026年机器人产业水平居全国前列[8] - 无锡将人形机器人列为未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8] 技术挑战与前景 - 需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泛化能力与通用性[10] - 工业及家庭服务场景产品成本较高 普及需时间[10] - 人形机器人定位为人类协作者 构建人机协同新模式[11]
清华教授高小榕:脑机接口竞速,中美在不同路径上“并跑”
36氪· 2025-09-05 19:19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Neuralink已在少量患者中完成开颅植入 重点尝试恢复因瘫痪或神经疾病丧失的运动和语言功能 并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开展言语皮层实验以解码意图语言[1] - Synchron通过微创血管内植入方式让瘫痪患者用脑信号控制外部设备 已在临床试验中验证安全性和部分日常功能恢复[1] - 植入设备目前可稳定使用一至两年 但要突破三年以上仍有挑战 马斯克宣称设备可稳定工作一年 但实际上三个月电极就会部分脱落[9][18] 技术应用方向 - 运动补偿和康复领域控制假肢和手的运动已取得不错进展 包括中国洪波教授研究、北脑一号和上海团队的研究[9] - 言语功能恢复方面正帮助说不出话的人恢复语言 这属于舌头运动增强[9] - 治疗精神分裂症或自闭症存在可能 通过电刺激精确控制大脑奖赏中枢的幻觉程度可实现治疗目的[8] - 记忆增强应用可帮助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识别熟人 或提醒健康人忘记的名字 属于记忆外挂和认知外挂[8] - 养老领域特别看好 老年人可直接提出需求由机器人协助完成操作 还包括运动康复、认知康复和情感支持[15] 技术路径与挑战 - 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种路径并行探索 目前谈不上孰优孰劣 未来若节点足够多可能实现无时无刻连接[11] - 非侵入式可随时摘掉停止读取脑信号 而侵入式一旦植入使用者无法确认是否持续运行且更容易面临被攻击风险[12] - 最大挑战同时存在于硬件和软件层面 材料科学使电极越来越小和柔软 记录通道数从几百提升到上千未来可能达上万 但数据解析需依赖人工智能[10] - AI进步速度远快于材料科学 模型能力可能百日内翻倍 而材料改进通常每年只有百分之一增量 未来突破更大程度取决于AI[10] 人机协同与伦理边界 - 脑机接口核心是以修复与辅助为核心的技术探索 而非直通超人化的捷径 意识上传和通过脑芯片直接读取大脑信息等设想目前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2][3][7] - 技术包含必要的能力超越 旨在确保人类与机器能够共存 而非制造超人 意识上传或数字永生现阶段完全不可能实现[4] - 伦理上难以接受超人化设想 若真能获得超常能力将带来巨大不公平 马斯克最初愿景倾向超人化但现已转向临床应用[3] 中美研究差异与时间框架 - 中美两国在脑机接口研究上总体呈并跑状态 中国在无创和半侵入式研究更领先 美国在侵入式研究方面更强[16] - 技术成熟时间最初认为需60年 后改为30年 现在看可能缩短至15到20年内有望出现更成熟成果[17]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最新报告:AI训练呈现普惠性
环球网· 2025-09-05 13:15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5日消息,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与蚂蚁研究院共同发布《"时雨润无声":AI训练赋能劳动者职业发展》。该报告针对客服 群体开展研究并指出,相较于传统培训方式,AI训练在新入职客服的薪资增长、客户满意度和服务标准性等方面均带来显著积极影响,平均薪酬提升14%。 同时,AI训练表现出明显的"普惠"特性,在45岁以上客服人群中,服务标准性改善最为突出。 据了解,不同于以往研究关注在工作过程中使用AI工具的效果,该研究试图更进一步地挖掘基于AI的培训对于劳动者能力的影响,尝试探索人工智能促进 劳动者技能升级的路径,以智能手段应对技术带来的就业冲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最深远的影响,并非仅仅是效率提升,而是从根本上重塑 了"劳动"与"就业"。正如报告所揭示的,当AI成为劳动者的"培训教练",普通员工的技能得到拓宽,劳动收入与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AI赋能呈 现出普惠效应,45岁以上劳动者反而成为显著受益群体。 此外,AI训练的普惠效益跨越不同性别、年龄段、城市线级和城乡区域,普遍显现正面效果。尤其在服务标准性方面,不同年龄 ...
无人机竞速怎么比(秒懂体育)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16
无人机竞速不仅比快慢,还是对运动员技术、心理、体能、策略的全方位考验。顶尖飞手需要像F1车 手一样精通机械调校,像电竞选手一样反应敏捷,同时具备极限运动员的抗压能力,这项比赛的魅力就 在于对人机协同的不断挑战。 (本报记者王亮整理)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成都世运会上有一个特别的竞技项目——选手们端坐在椅子上,通过头戴式显示器操控无人机进行比 赛。这便是无人机竞速。 比赛中,运动员戴着飞行眼镜,通过第一视角操控无人机高速飞行。在500至600米长的赛道上,无人机 会穿越四五十个障碍物,包括单层门、双层门、隧道门、异形门等。每场比赛通常有4名运动员参赛, 比赛限时3分钟,规定飞行圈数为3圈,用时少者获胜。 ...
“机器狼"亮剑:中国智能作战群改写现代战争规则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04 11:4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陆军智能化作战迈入新阶段 四足机器狗武装进化而成的"机器狼"集群展现出颠覆性战术效能 标志未来战争形态深刻变革[6][12][14] 从机器狗到狼群战术进化 - 原型为2024年珠海航展四足机器狗 经一年升级采用国产芯片和360度感知系统 实现在40度陡坡和30厘米障碍地形灵活机动[7] - 最大突破在于群体智能 6台机器狼可自主组成三三制战术编队 5分钟内完成高原高地攻占任务 全程无需人工干预[7] - 狼群分工明确:头狼负责2公里半径侦察 射手搭载步枪/榴弹发射器精准打击 保障狼背负20公斤物资支援步兵[7] 实战检验成果 - 2025年7月第七十六集团军在西北高原4300米演练 实现机器狼与步兵协同作战[10] - 中国智能装备完成研发-列装-实战高效闭环 与国外同类装备仍停留展示阶段形成对比[10] - 合成旅步兵排现标配无人班编制 包含9只机器狼加3名操作手 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调度集群[10] 模块化设计优势 - 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 同一平台可快速切换侦察 打击 电子对抗等不同功能模块[12] - 与无人机 无人战车构成立体火力网 推动作战模式革命进入人机协同新纪元[12] - 实现从新质生产力到新质战斗力转换 代表中国军事创新加速度[12]
清华教授高小榕:大脑的未来,或许没有那么科幻
36氪· 2025-08-31 00:33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技术正从科幻走向现实,Neuralink已在少量患者中完成开颅植入,重点尝试恢复因瘫痪或神经疾病丧失的运动和语言功能,并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开展言语皮层实验以解码"意图语言" [1] - Synchron通过微创血管内植入方式让瘫痪患者用脑信号控制外部设备,已在临床试验中验证安全性和部分日常功能恢复 [1] - 植入设备目前可稳定使用一至两年,但要突破三年以上仍有挑战,电极放在脑硬膜外寿命更长,而放在头皮上信号质量较弱 [9] 技术应用方向 - 主要应用方向包括运动补偿和康复(如控制假肢)、言语功能恢复(帮助失语患者)、认知增强及情感支持 [9] - 在医疗领域,脑机接口可治疗精神分裂症或自闭症,通过电刺激大脑"奖赏中枢"精确控制幻觉程度达到治疗目的 [8] - 未来应用场景将拓展至养老领域(老年人需求协助)、运动康复、认知康复、情感支持以及文化娱乐,情感和娱乐领域主要采用非侵入或可穿戴方案 [15] 技术路径与瓶颈 - 技术路径包括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种,目前谈不上孰优孰劣,未来若脑机接口"节点"足够多可能实现无时无刻连接 [11] - 当前最大挑战同时存在于硬件和软件层面,材料科学使电极越来越小柔软(记录通道数从几百提升到上千,未来可能达上万),但数据解析需要依赖人工智能 [10] - AI进步速度远快于材料科学,模型能力可能百日内翻倍,而材料改进通常每年仅有百分之一增量,未来突破更大程度取决于AI [10] 人机协同与伦理边界 - 脑机接口核心定位是以修复与辅助为主的技术探索,而非"超人化"捷径,意识上传或数字永生现阶段完全不可能实现 [2][4][7] - 技术可实现有限"外挂"能力如记忆增强(提示阿尔茨海默患者熟人信息)、计算外挂、认知外挂和行为控制外挂,提升效率但不制造超人 [8] - 脑机接口可作为人机沟通介质,直接传递意图给机器(如"想吃苹果"的完整指令),与传统逐步控制方式存在本质差异 [13] 中美研究进展与时间表 - 中美两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处于"并跑"状态,中国在无创和半侵入式研究更领先,美国在侵入式研究方面更强 [16] - 技术成熟时间预计缩短至15到20年内,但当前植入设备寿命仍以年为单位,最长案例仅维持几年,马斯克宣称设备可稳定工作一年但实际上三个月电极就会部分脱落 [17][18]
海亮科技x腾讯教育 联合亮相全球盛会!
搜狐财经· 2025-08-25 19:21
公司参与行业盛会 - 海亮科技集团作为腾讯教育重要生态伙伴联合亮相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 集中展示教育+AI创新成果与全场景解决方案[1] - 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 汇聚国内外教育科技企业领域专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超500人出席 现场参会代表逾2200人[1] 教育+AI解决方案展示 - 展区重点展示AI大模型与教育+AI全场景解决方案 覆盖教学质量提升 学生全面管理 教师队伍建设等核心场景[3][5] - 创新产品"星学伴·精准教学平板"通过精准备课高效课堂及AI个性化伴学功能 实现规模化精准教学与个性化有效学习[5] - "鸿儒教研·AI课堂顾问"通过课堂教学行为理答环节数据分析 助力教师教学反思和磨课 提升信息化素养[5] 行业认可与案例成果 - 公司三大案例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7] - 《软服务+硬科技:双轮驱动的教研能力提升解决方案》获解决方案类优秀案例[9] - 与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外国语学校联合申报的综合素质评价校本数智AI实践 及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初级中学联合申报的游戏化段位体系实践获学校实践类优秀案例[9] 生态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 结合腾讯AI云计算能力与公司教育数字化全场景服务能力[9][10] - 解决方案已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153个县区 实现优质生源回流 教师内驱力提升及教育生态激活[12] - 聚焦数据智能引擎 学生全面成长 教师专业提升 课堂精准教学四大核心场景 输出智能公平个性化产品与服务[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