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支付

搜索文档
消费、产业两端发力 银行助力电影行业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0 11:47
银行助力电影消费 - 浦发银行作为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唯一指定合作银行,推出"光影嗨购节"活动,提供五大特色产品及支付结算优惠、消费券领取等权益,激发消费活力 [2] - 浦发银行联合中国银联推出专属购票礼活动,用户领券后可享受10元购票优惠 [2] - 银行可通过打造"票根+"消费生态,将观影与餐饮、酒店等消费场景串联,并优化跨境支付体验,推出多语言服务与文旅套餐分期支付,深度嵌入"观影、文旅、消费"全链条 [2] 电影产业融资现状 - 银行对电影行业的金融支持已延伸至电影制作等产业链环节,部分城商行如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以及国有大行分行积极开拓"影视+金融",设立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或特色产品 [3] - 影视公司融资渠道较为多元,但通过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融资的渠道相对有限,主要因银行传统信贷风控体系较难适应影视项目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特点,缺乏对影视产业链条的专业评估能力 [3] - 影视公司普遍注册资本金不高,净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难以达到银行信贷准入门槛,且轻资产运营模式缺乏银行偏好的固定资产抵押物 [4] 电影产业融资难点 - 部分中小影视公司财务与治理不规范,财务信息质量差、透明度低,甚至存在信用瑕疵,如过往债务违约,严重削弱银行信任 [4] - 影视公司商业模式存在不足,如过度依赖单一项目或票房收入,缺乏风险分散能力,项目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整体偿债能力崩溃 [4] - 完工担保和完片保险在我国发展较为滞后,因专业担保机构较少且影视版权评估发展滞后,多重因素造成影视公司获取银行信贷资金难 [4] 破解电影产业融资难题的建议 - 鼓励商业银行建立专门面向文化产业的信贷部门或专业团队,配备具备影视项目知识的风控人才,探索"收益权质押""票房保底协议""知识产权质押+联合担保"等创新金融工具 [5] - 推动影视公司财务制度标准化建设,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发展以数据驱动的信用模型,政府可通过设立文化金融风险补偿基金、政策性担保平台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扩大风险容忍度 [5] -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影视项目备案、收益分账、信用追溯等制度,为商业信贷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治保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