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

搜索文档
上海市农科院为全球贡献稻田甲烷减排“中国方案”
环球网资讯· 2025-07-03 16:03
核心观点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稻田甲烷减排方法学被联合国CDM采纳 成为中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稻田甲烷减排方法学 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 新方法学是CDM框架下第103个小规模减排方法学 也是全球第二个稻田甲烷减排方法学 具备制定国际规则与标准的能力 [1] - 节水抗旱稻减排技术作为核心成果之一 通过水分管理与耐旱品种耦合效应实现稳定产量与高效减排 其方法学规范了项目边界 基准线情景及排放核算标准 [2] 科研基础与技术创新 - 团队自2012年起依托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实验基地 积累10余类种植模式下数十万条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碳汇监测数据 [1] - 技术研发覆盖高产低排水稻品种筛选 水分管理优化 肥料精准运筹 秸秆综合利用及轮作模式创新等全维度低碳农业技术 [1] - 形成稻田甲烷减排 旱地氧化亚氮抑制 农田土壤固碳 秸秆炭化还田减排增汇四大技术体系成果 [1] 国际影响与经济价值 - 方法学契合《巴黎协定》国际合作理念 全球水稻生产国可据此开发项目 核证减排量有望进入国际碳交易市场 [2] - 技术方案为水稻生产方提供低碳工具 为开发者创造碳收益 激活农业减排经济驱动力 引导资金流向可持续水稻生产模式 [2]
夏粮丰收在望 农业技术进步立了大功
证券时报· 2025-07-01 02:00
农业技术进步 - 灌溉技术和育种技术的进步是今年夏收丰收的关键因素 [1] - 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和技术正在河南等小麦主产区快速推广 [1] - 滴灌技术使亩次灌溉用水量从200立方米降至40立方米 节水效果显著 [1] - 滴灌配合施肥罐实现水肥一体化 降低施肥难度并提高作物吸收效率 [1] - 滴灌技术大幅减少劳动强度和数量 使田间管理更加轻松 [1] 滴灌技术发展 - 滴灌技术源自以色列 新疆较早引入并逐步推广至大田作物 [1] - 中国制造能力提升使滴灌成本大幅下降 提高了普通农田的使用性价比 [1] - 滴灌需要地下水源配合 在无灌溉条件的丘陵地带需种植耐旱作物 [2] 耐旱作物培育 - 耐旱小麦品种根系可达3米以上 远超普通小麦品种 [2] - 新疆沙化盐碱地通过种植抗旱耐盐碱小麦新品种实现亩产700公斤 [2] - 技术人员通过缩行增密播种和全程水肥管理实现恶劣条件下的高产 [2] 农业经营模式变化 - 种田大户增多 更倾向采用机械化耕作和新技术 [2] - 大户更愿意投资新技术并采纳农业技术人员建议 [2] - 粮食稳产增产得益于庞大的农业技术服务群体和制造业能力提升 [2]
肇庆市华农节水抗旱稻研究院正式揭牌
南方农村报· 2025-06-27 16:32
研究院成立与定位 - 肇庆市华农节水抗旱稻研究院于6月26日正式揭牌成立,由华南农业大学与肇庆市政府联合推动[2][16][17] - 研究院聚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3][4] - 目标是将研究院打造为华南地区节水抗旱稻育种技术研发与成果展示的核心平台[28] 节水抗旱稻特性与优势 - 节水抗旱稻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耐高低温、节水、抗旱、易种等综合优势[20] - 水田种植可节约50%以上灌溉用水,产量与米质与常规水稻相当[21] - 旱地种植采用旱直播技术,仅需关键生育期适当补水[21] - 育种理念由罗利军教授2009年提出,通过引入陆稻节水抗旱特性培育[22][23] 当前进展与未来规划 - 怀集县6000亩成熟节水抗旱稻农田长势良好,鼎湖区沙浦基地500亩试验田试种十多个系列品种[40][41] - 下一阶段重点完善基地建设(试验田、考种室、仓储等),引进培育专业人才[27] - 将开展再生稻、稻-豆带状种植试验,筛选最适合广东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27][41] 合作与支持 - 现场举行沙浦育种基地共建签约仪式,为品种筛选、技术培训等提供机制保障[33][36] - 罗锡文院士高度评价节水抗旱稻的节水效果,承诺汇聚各方力量支持研发与应用[42][43] - 校地合作模式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并服务全球农业发展[47][48][49]
新书上海首发 用故事揭秘节水抗旱稻的研发历程
环球网资讯· 2025-06-24 18:15
节水抗旱稻技术突破 - 节水抗旱稻整合水稻高产优质与旱稻节水抗旱特性,在水田可节水50%以上,在旱地可旱直播并抵抗干旱[4] - 配套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可实现节水50%、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1] - 相比传统水稻淹灌栽培,节水抗旱稻可减排温室气体90%以上,其中甲烷减排达97%以上[4][5] 产业发展目标 - "1522"发展目标:新增1亿亩种植面积、增产500亿公斤稻谷、减少200亿吨用水、减排200亿公斤CO2e[3] - 年推广40万公顷可带来1.84亿元碳减排收益(460元/公顷)[5] - 已在2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示范推广[5] 产业链创新 - 打造"品种+技术+碳核算"方案,加速前端育种、中端应用、后端价值协同[3] - 形成从"一株稻"到"一粒米"再到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展示[6] - 建立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融合[3] 社会价值 - 助力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双碳"目标[3] - 为农业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新路径[4] - 首笔碳普惠交易完成,开创农业碳减排收益新模式[5]
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加速形成“品种+技术+碳核算”方案
新华财经· 2025-06-22 18:22
节水抗旱稻技术优势 - 节水抗旱稻结合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在水田种植可节水50%以上,产量和米质与水稻基本持平 [1] - 在旱地种植可实现免耕直播,投入低,大幅减少面源污染和甲烷排放 [1] - 配套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可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减排甲烷97%以上 [2] - 累计推广面积超3000万亩,年种植面积达500万亩 [1] 碳减排与经济效益 - 节水抗旱稻良种良法配套可减排温室气体90%以上 [2] - 种植节水抗旱稻可增加460元/公顷的额外碳减排收益,按年推广40万公顷计算,每年可新增收益1.84亿元 [2]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创制《节水抗旱稻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入选多项国家级和市级技术推广目录 [1] 国际推广成果 - 2008年起在非洲11个国家开展示范种植,5个品种在4个国家通过新品种审定 [3] - 在乌干达和加纳示范推广12万亩,稻谷增产超720万千克,农民增收超千万元 [3] - 为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产生显著社会效益 [3] 未来发展目标 - 推进"1522"发展目标:新增1亿亩种植面积,增产500亿公斤稻谷 [3] - 减少200亿吨水稻生产用水,减排200亿公斤二氧化碳当量 [3] - 拓展种植空间至新地、山坡地、荒地、盐碱地 [3]
国网甘肃电力:优化服务举措 全力抗旱保电
中国能源网· 2025-05-23 17:10
5月21日,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刘家坪村,只见广袤的农田布满纵横交错的皲裂缝隙, 深达半尺,本应茁壮成长的冬麦苗枯黄蜷曲。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了解这一情况后,迅速行 动,根据农田实际灌溉需求精准调配1台大功率三相抽水泵、3台便携式两相抽水泵、800米 防爆耐磨消防水带,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调试,成功将水送到农田里,满足了百亩农田的灌 溉需求。 在优化用电服务举措方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开通用电报装"抗旱保电专用通道",简 化办电流程,优先满足抗旱用电需求,实行"一键办""一证办"等便捷服务,高效完成新建设 机井装表接电工作,助推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该公司通过上门服务、多方走访等 活动协助农田灌排用户进行电力设施运维,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用电安全宣传1340次,发放 宣传材料36315份。 【责任编辑:刘澄谚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各地市供电公司与地方政府、村民委 员会构建常态化沟通机制,逐村逐户摸排农田机井用电需求,加大配电网建设投入,推动机 井配套电力设施与农田机井项目检查,帮助闲置机井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各地市供电公司 组建抗旱保电24小时应急服务队,拉网式专项巡检涉农供电线路和农 ...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抗旱攻坚争分夺秒 电力驰援甘霖润田
中国能源网· 2025-05-22 17:54
近期,受降水稀少、高温晴热天气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庆阳市部分地区旱情持续蔓延,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庆阳市环县地区已 连续60天无有效降水,刘家坪村旱情尤为严重。5月21日,国网庆阳供电公司迅速响应,调配抗旱物资奔赴刘家坪村,全力投入抗旱保电 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当地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提供坚实电力支撑。 走进刘家坪村,极目远眺,只见广袤田野里,土地布满纵横交错的皲裂缝隙,深达半尺,本应茁壮成长的冬麦苗枯黄蜷曲,夏粮因墒 情不足错过播种期。"再没水,今年全家的口粮都没指望了。"村民们望着干涸土地,满脸忧愁,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启动抗旱保供专项行动,立下"军令状"——保证24小时内物资到位、48小时内通水灌溉。"农田等不得,百 姓等不得,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该公司抗旱保电工作负责人语气坚定,字字有力。 争分夺秒,刻不容缓。21日清晨,首批抗旱物资就火速抵达刘家坪村。1台大功率三相抽水泵、3台便携式两相抽水泵整齐排列,800米 防爆耐磨消防水带似长龙般盘踞在村口。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道:"这些设备都是根据农田实际灌溉需求精准调配的,单台三相泵每小时抽水 达30立方米,可满足百亩农田的灌溉需求。" ...
部分地区旱情持续 积极抗旱保供
新华网· 2025-05-22 09:33
新华社记者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旱情还在持续,加强用水调度,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需求成为当务之急。记者在甘肃、江苏、山西、湖北等地了 解到,受旱情影响的地方正多管齐下,积极行动起来全力应对旱情。 甘肃省水利厅统计,截至5月20日,甘肃庆阳、定西、平凉等9个市州39个县区发生旱情。为做好供水保障,甘肃省水利部门每月对全省降水情 况,主要河流来水、径流量,53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天气预报对下月河道来水和水库蓄水进行预测。 记者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气候中心了解到,2024年秋播以来,江苏多地降水持续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约六成,多地出 现冬春夏连旱。为有效应对旱情,江苏省水利厅做好调水、蓄水、保水工作,依托长江来水,沿江泵站全力调水,今年以来已累计引江131亿立方 米,为近五年同期引江量的2倍,"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调水系统持续引水抗旱。 除了加强用水调度,一些地方还采取喷洒抗旱剂、推广智能灌溉等办法,为农田"解渴"。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农业农村局发布技术指导方案,要求不具备水浇条件的,组织社会化服务队伍,通过无人机作业喷施叶面肥、抗旱剂等,全 力缓解干 ...
北方及长江中下游等麦区陆续进入收获期
央广网· 2025-05-22 09:11
农业科技应用 - 山东德州陵城区使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进行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每架每天可完成1000亩地作业量 无人机具备精准定位 智能规划航线和自动避障功能 [1] - 德州农业部门推广自动伸缩式喷灌设备 可根据土壤湿度精准调控喷灌范围与水量 物联网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土壤墒情 温湿度和病虫害数据 [1] - 山西侯马市应用抗旱微生物菌剂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预计增产15% 同时使用大型自走式喷灌机和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 实现节水节肥和增产增效 [2] 农业生产效率 - 山东德州无人机飞手表示新型无人机下药量大 效果好 载重量大 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1] - 山西种植户反映大型移动喷灌可节省40%用水量 同时省时省力省钱 [3] - 江苏金坛区农机手每天可收割100多亩小麦 1700亩麦田预计一周内完成收割 [4][5] 区域农业生产情况 - 北方地区冬小麦进入灌浆阶段 长江中下游麦区开始收获 各地加大科技投入保障三夏生产 [1] - 山西南部冬小麦进入乳熟期 当地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应对干旱和干热风天气 [2][3] - 江苏各地小麦陆续成熟 开始大规模机械化收割作业 [4]
【铜川】全力以赴抗旱保民生
陕西日报· 2025-05-17 08:26
旱情影响 - 铜川市23万亩麦油作物受旱 15140人用水受影响 [1] - 627处人饮供水工程中有23处因旱情出现问题 [1] 应急响应措施 - 铜川市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实行日报告和日会商制度 [1] - 科学调配水资源 扩大灌溉面积 下发高扬程抽水灌区电价补助资金 [1] - 5个中型灌区 80眼机井 26处泵站累计灌溉农田5.9万亩 [1] - 高尔塬水库灌溉管理站抢修干支渠系30余处 [1] 供水保障 - 设立人畜饮水临时取水点 对特殊困难群体落实送水到户服务 [1] - 新打7眼机井 恢复2处应急水源 10辆送水车保障居民日常用水 [1] - 组织技术人员对10余座水库进行体检 摸排应急取水点位 [2] - 宜君县新打机井6眼 印台区积极寻找新水源 [2] 资金支持 - 4月26日200万元省级水利抗旱资金到账 [2] - 5月12日铜川市财政局下拨600万元抗旱救灾资金 [2] - 提前下达农村供水工程669万元维修养护资金 [2] - 宜君县 印台区等相继下达抗旱救灾资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