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病
icon
搜索文档
打破欧美国家垄断!我国研制出系列牛用基因芯片,能让奶牛生产出优质牛奶【附基因测序技术分析】
前瞻网· 2025-07-22 17:27
奶牛育种技术突破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种用胚胎基因组遗传评估芯片和功能强化基因组预测芯片 填补国内基因芯片检测遗传评估技术空白 [2] - 新基因芯片检测效率较传统全基因组测序提升4倍以上 成本仅为1/5 能够高效检测与奶牛生产性能相关的关键功能基因信息 [2] - 技术依托全国96座规模化牧场和60余万头奶牛育种大数据平台 集成机器学习与算法模型 解析世界优良奶牛品种与中国区域牛群的遗传指纹 [2] 基因芯片技术特点 - 基因芯片基于微阵列技术 可快速检测与奶牛生产性能相关的关键功能基因信息 此前长期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 [2] - 新芯片确保检测奶牛能生产"高蛋白 优脂肪 低体细胞数 低菌落总数"的优质牛奶 为培育本土化高产奶牛新品系提供技术支撑 [2] - 基因芯片按分类标准可分为无机片基/有机合成片基芯片 表达谱/诊断/检测芯片 原位合成/合成后交联芯片 cDNA/寡核苷酸芯片等 [4] 基因测序市场发展 - 中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从2016年不足百亿元跃升至2022年240亿元以上 年复合增长率超20% [4] - 全球基因测序仪技术壁垒高 仅Illumina Thermo Fisher和华大智造等少数企业具备量产能力 华大智造是国内唯一实现临床级测序仪自主量产的厂商 [5] - 基因测序为基因芯片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形成"测序仪-基因芯片-育种应用"完整产业链闭环 [4][5] 未来发展方向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计划推出系列功能强化基因检测芯片 兼顾奶牛繁育 产奶与健康性指标 [9] - 未来将挖掘低碳排放 抗热应激 特色风味等遗传基因 开发针对性基因芯片 推动奶牛育种精细化和个性化发展 [9]
中红医疗引领医用手套行业标准升级,推动防护安全新高度
全景网· 2025-07-19 09:35
国家标准发布 - 强制性国家标准GB24788-2025《医用手套安全技术要求》正式发布 将于2028年6月1日实施 整合升级原有分散技术要求 形成覆盖"防过敏 降感染 控粉尘 限残留"的四重安全体系 [1] - 新标准明确四大核心安全指标:水抽提蛋白质限量 微生物指标 表面残余粉末限量 环氧乙烷残留量 严格限值确保符合国际环保与健康标准 [1] - 标准发布标志着行业规范化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为技术迭代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驱动力 中红医疗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技术实力获权威认可 [2] 中红医疗技术实力 -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获"中国医疗器械50强""中国品牌500强"称号 [3] - 构建"五院一司"研发平台 与华北理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合作 累计获得专利225项 桂林恒保拥有专利超70项 多项技术填补全球空白如聚异戊二烯手套 抗病毒手套等高端产品 [4] - 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 欧盟CE认证 ISO14001等国际权威资质 符合欧盟EN455标准 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15 45% [5] 产品矩阵与创新 - 打造覆盖医用外科手套 检查手套 一次性防护手套的全品类产品矩阵 满足医疗 工业 消费多元场景需求 [6] - 医用外科手套采用电子束灭菌技术 消杀能力远超传统环氧乙烷灭菌 阻断血液 病毒及化学品渗透 涵盖丁腈 乳胶等多种材质 适用于高端医疗场景 [7][8] - 医用检查手套采用高韧性配方 耐磨损不易破损 人体工学设计降低操作疲劳感 一次性防护手套不含致敏乳胶蛋白 耐酸碱抗油污 环保可降解配方符合全球绿色趋势 [9][10] 未来发展战略 - 国家标准发布彰显公司技术实力与社会责任 将持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 参与全球标准体系构建 提前布局技术升级以符合欧盟EN455等国际前沿要求 [11] - 通过"技术+标准+产业"协同模式 推动行业向绿色化 智能化 高端化发展 为全球医用防护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11]
又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严查
金融时报· 2025-07-16 09:20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ST苏吴因连续4年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拟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2020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和3.77亿元,占当期营收26.46%、26.39%、21.26%和16.82% [2]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89%、51.65%、26.42%和29.81% [2] - 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2020年末至2023年末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和16.93亿元,占净资产6.88%、74.2%、84.6%和96.09% [2] 公司基本情况 - 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999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4] - 公司以医药为核心、房地产为重要产业、投资为辅,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等多个领域 [4] - 公司股票自7月14日起被上交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监管处罚措施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总计达3050万元 [3] - 实际控制人钱群山拟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被年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已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行业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坚决"零容忍"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5] - 7月11日元道通信因涉嫌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立案调查 [5] - 6月下旬南京越博动力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行政处罚 [6] - 证监会通过严厉打击虚构业务、滥用会计政策等行为维护市场生态 [6]
财务造假!这家公司,或被强制退市!
证券时报· 2025-07-14 08:26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公司因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拟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1] - 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钱群山实际控制公司但披露为钱群英[2] - 2020年至2023年通过无商业实质的关联交易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4.95亿元、4.68亿元、4.31亿元、3.77亿元,占当期营收26.46%、26.39%、21.26%、16.82%[3]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披露利润总额2.89%、51.65%、26.42%、29.81%[4] - 2020年至2023年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和16.93亿元,占净资产6.88%、74.2%、84.6%和96.09%,但未在年报中披露[5] 相关人员处罚措施 - 实际控制人钱群山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并处罚款1500万元(直接责任500万元+实际控制人1000万元)[6][7] - 时任董事钱群英被警告并罚款200万元[7] - 时任董事陈颐被警告并罚款150万元[7] - 时任财务总监孙曦和子公司总经理骆啸分别被警告并罚款100万元[7] 公司现状及业务情况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14日起将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6] - 截至公告日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将配合证监会工作并行使听证等权利[9] -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和医美业务,医药产品涵盖抗病毒、抗肿瘤等领域,医美业务聚焦高端注射类产品[9] - 截至7月11日股价报2.42元/股,总市值17.23亿元,股东户数8.6万户[10] - 股票交易数据显示:当日最高价2.45元,最低2.41元,成交额3927万元,换手率2.28%,市盈率24.45倍[11]
深夜突发!600200,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00:12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2020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 [2][5] - 2020年至2023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3.77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6.46%、26.39%、21.26%、16.82% [7] - 同期分别虚增营业成本4.81亿元、4.48亿元、4.11亿元、3.55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成本的37.08%、35.47%、28.40%、20.95% [7] - 同期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89%、51.65%、26.42%、29.81% [7] - 公司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2018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7]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钱群山等高管给予警告,并合计处以2050万元罚款 [7]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财务造假事项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2] - 自7月14日起,公司将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 - 公司首次发布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8] - 若后续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确认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公司将申请停牌并及时披露 [10] -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公司停牌之日起5个交易日内发出拟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10] 公司经营及财务数据 - 公司股价截至7月11日收盘报2.42元/股,总市值为17.23亿元 [2] - 公司医药板块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等领域 [10] - 医美生物科技板块主要聚焦于高端医美注射类产品 [10] - 2024年营业收入15.99亿元,同比下降28.64% [10][1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7048.35万元,2023年为-7194.52万元 [10][1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5亿元,同比下降34.85% [11]
深夜突发!600200,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00:01
公司违规与处罚 - 公司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其2020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 [2][7] - 公司通过子公司与关联公司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3.77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6.46%、26.39%、21.26%、16.82% [9] - 虚增营业成本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4.81亿元、4.48亿元、4.11亿元、3.55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成本的37.08%、35.47%、28.40%、20.95% [9] - 虚增利润总额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89%、51.65%、26.42%、29.81% [10] - 公司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2018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2020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重大遗漏 [10] - 中国证监会拟决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钱群山等高管给予警告,并合计处以2050万元罚款 [10] 退市风险 - 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 [2] - 自7月14日起,公司将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 如果公司后续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将申请停牌并及时披露有关内容,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停牌之日起5个交易日内发出拟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14] 公司经营与财务 - 公司医药板块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主要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等领域;医美生物科技板块主要聚焦于高端医美注射类产品 [1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99亿元,同比下降28.64%;归母净利润为7048.35万元,2023年为-7194.52万元 [15] - 截至7月11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42元/股,总市值为17.23亿元 [4]
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链”聚新势能 “质”创新未来
中国化工报· 2025-07-07 14:34
产业升级与转型 - 荆门石化年产60万吨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首吊到位,标志着"油转特"项目进入新阶段,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1] - 园区聚焦六大产业(石油化工、碳一化工、锂电池材料、生物医药、光固化剂、防水材料),通过链式整合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1] - 采取"一企一策"盘活机制,累计让6家僵尸企业焕发新生,腾挪出数百亩低效用地,为优质项目开辟空间 [2] 产业链整合与集群发展 - 以荆门石化为龙头,引进28家下游企业(如玲珑轮胎、巨邦石化),构建从基础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完整生态 [2] - 以盈德气体煤制氢工业气体岛为核心,串联"气头—化工—新材料"碳一产业链,形成资源高效流转的闭环 [3] - 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实现全生命周期循环,涵盖上游锂盐(金泉新材料)、中游三元前驱体(格林美)、电解液(新宙邦)、下游电池生产(亿纬锂能)及回收(美华),预计总产值达200亿元 [3] - 园区内18家上市公司与90%中小企业实现上下游协同,年产值阶梯式增长 [3] 精准服务与价值链提升 - 构建"分企施策"服务机制,解决企业用工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搭建产业链对接会等资源互通平台 [4] - 支持光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固润科技投资15亿元扩建项目,预计新增35亿元产值,打造国内光固化材料重要生产基地 [4] - 防水材料产业链引进东方雨虹、科顺防水两家龙头,形成高端防水卷材和新型涂料特色产业链,预计年总产值突破20亿元 [5] 人才驱动与创新体系 - 建设化工安全技能培训基地和化工产业人才联盟,整合高校(如武汉工程大学)与龙头企业(亨迪药业、润都制药)资源,形成"产学研用"协同体系 [6] - 生物医药产业链覆盖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六大品类324个品种,研发生产全链条体系完善 [6]
研判2025!中国抗菌涂料行业分类、发展历程、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分析: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抗菌涂料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53.68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5 09:08
中国抗菌涂料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涂料市场,行业处于战略机遇期,受益于重涂市场崛起及新基建、城镇化等政策带动需求增长[1] - 2024年抗菌涂料市场规模达109.8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至153.68亿元,CAGR约11.8%[1][16] - 抗菌涂料兼具健康防护与装饰功能,在医疗、家装、公共场所渗透率持续提升[1][5]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抗菌涂料是通过抗菌剂处理防止微生物生长的功能性涂料,分为天然/有机/无机三大类[3] - 相比普通涂料具有两大核心优势:99.9%抗菌率(如巴德士产品)及优异的耐候性/装饰性[5][20] - 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医院墙面、家电表面、汽车内饰等高频接触区域[10] 产业链结构 **上游** - 核心原料抗菌剂2024年市场规模130.1亿元(+6.71%),应用场景从传统建材向电子/食品包装等新兴领域延伸[12] - 树脂/颜填料等基础材料占成本主要部分[10] **中游** - 生产环节技术壁垒体现在纳米材料分散、复合抗菌剂协同等工艺[25][26] **下游** - 建筑业为主要应用领域,2024年总产值32.65万亿元(2017-2024年CAGR 6.23%)[13] - 医疗场景可降低40%以上交叉感染风险[10] 竞争格局 **国际品牌** - 阿克苏诺贝尔Interpon AM系列为技术标杆,PPG抗病毒涂料灭活率99.9%[18][20] - 宣伟/巴斯夫通过特种涂料占据高端市场[20] **本土企业** - 三棵树2024年家装墙面漆收入29.67亿元(+12.73%),工程漆40.84亿元(-12.66%)[21] - 立邦中国建立亚太最大研发中心,覆盖建筑/工业全场景产品[23] - 巴德士采用德国巴斯夫抗菌乳液,嘉宝莉布局水性漆技术[20] 技术发展趋势 - 复合抗菌剂研发:有机/无机材料协同提升广谱杀菌+长效稳定性[25] - 纳米技术应用:纳米银/氧化锌解决分散性难题,拓展医疗包装场景[26][27] - 标准体系完善:建立抗菌率测试/耐久性评估等国家标准[28] 政策驱动因素 - 新型城镇化/旧城改造政策催生建筑涂料需求[1][13] - 绿色建筑标准推动抗菌功能成为标配[13] - 2020年涂料工业协会发布抗菌涂料行业标准[8]
雅本化学ESG评级升至AA级 绿色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新风尚
全景网· 2025-07-01 09:41
ESG评级与可持续发展 - 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A,为行业最高评级 [1] - 公司为精细化工行业低碳转型先行者,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以1.5℃温控目标为指引 [1] - 2025年6月通过SBTi官方目标验证,计划2033年前完成范围1、2、3的碳减排目标(基准年为2022年) [1]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费用达1.23亿元,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创新研发体系 [2] - 南通雅本重氮化技术改造项目突破,采用微通道管式反应器替代传统工艺,获江苏省应急管理部门认可 [2] - 抗病毒类药物中试项目在兰州投运,强化研发转化能力 [2] - 连续流工业化应用文章发表于国际期刊,三氟甲基修饰合成技术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 [2] 产学研合作与社会责任 - 连续多届赞助中国均相催化青年奖,推动产学研协同 [3] - 助力复旦大学"近思讲坛",邀请院士级科学家分享学术洞见 [3] - 2024年主要生产基地通过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3] - 投入1,000余万元引入杜邦安全管理培训项目,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3] 未来发展战略 - 秉承绿色、创新、高效理念,深化ESG战略实践 [4] - 以技术创新推动低碳转型,探索绿色增长路径 [4]
强化“硬支撑”  优化“软环境”
人民日报· 2025-06-30 06:27
农业生物安全与青年人才培养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农业生物安全——青年与未来"学术交流活动,27名青年科学家分享合成生物、基因编辑、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成果 [1] - 中国农科院实施"青10条"人才培育措施,包括"青年英才""青创专项""青年引航"等,建立青年人才链式培养机制 [1] - 植物保护研究所宁约瑟团队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出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且不影响生长的水稻新材料 [1] 青年人才支持政策 - 中国农科院优化资源配置机制,优先支持青年人才联合会牵头的跨学科创新项目和战略咨询项目 [1] - 对高风险交叉研究给予更长研究周期和更大包容度 [1] - 完善人才评价政策,在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中向交叉融合研究表现突出的青年人才倾斜 [2] 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 农业领域需培养具备交叉融合视野、能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以科技创新集聚先进生产要素 [2] -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杨振海强调通过思想碰撞和资源共享催生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