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提梁卣
icon
搜索文档
展翅欲飞:青铜器上的凤鸟纹|读懂青铜器
经济观察报· 2025-06-19 16:30
(原标题:展翅欲飞:青铜器上的凤鸟纹|读懂青铜器) 作者 刘文清 青铜器上的凤鸟纹上承史前陶器、玉器纹饰,生发于商代中期,在商代晚期与西周早、中 期尤其盛行,直至春秋战国仍有沿用,是整个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承担着重要的历 史使命。 什么是"凤鸟纹"?学界尚有争议,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是将凤、鸟进行区分,二是将二者合并看待。 容庚先生"以鸟纹之文采灿烂者为凤纹",将凤纹归为一种特殊的鸟纹;马承源先生则以是否有一条"逶 迤的长冠"为区分凤纹和鸟纹的依据;陈梦家先生、朱凤瀚先生则将鸟纹细化分类,并未刻意将凤纹作 为单独一类。实际上,青铜器上所谓"凤纹"呈现明显的鸟形象,同时存在有无冠、长短尾之分。凤纹、 鸟纹二者界线难以明确,因此以"凤鸟纹"概括称之更为合适。 除了呈现明显鸡、鸟形象的典型凤鸟纹外,鸮(猫头鹰)、鹤、雁等属于鸟纲的动物形象在青铜器上也 时有呈现。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对青铜鸮尊,整体以猫头鹰为原型,呈傲然挺立之态。又如故宫博物 院馆藏的春秋莲鹤纹方壶,其顶部立有一鹤,展翅欲飞。本文着重介绍典型的凤鸟纹。 "妇好"青铜鸮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莲鹤方壶 故宫博物院藏 玄鸟生商:商代青铜器凤鸟 ...
从细节探秘遗珍:现代科技如何唤醒青铜古韵?|文物修复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08:58
兽面纹青铜斝修复案例 - 上海博物馆早年入藏一件表面完整但形状怪异的青铜器,暂定名为"盂",后经CT扫描发现6处人为干扰痕迹,包括底部4处痕迹中有3处等边三角形对应三足酒器位置,证实为被改制的青铜斝[2][3] - 修复过程中发现原器三足二柱全部缺失,最终参考日本白鹤美术馆收藏的形制几乎相同的完整青铜斝作为修复依据[4] - 采用3D打印技术间接快速铸造配件,通过蓝光3D扫描获取精确数据并创建中空足和柱头,创新使用磁铁吸附实现可拆卸式补配,保留"改制"痕迹[5][6][7] 镂空青铜盒修复案例 - 出土时碎成50多片且铜胎氧化严重,修复团队通过编号拼接,选用环氧树脂粘接并制作临时内部框架支撑以防止变形[10][11][12] - 补缺部分采用铜片和铜棍构建基础框架,填充树脂打磨后雕刻纹饰并进行着色做旧处理,最终达到展陈标准[13][14] 凤鸟纹提梁卣修复案例 - 出土时盖沿矿化、卣身垂腹缺失、底部断裂并发现内壁黑棕色大漆残留物,经X射线CT等检测确认锈蚀稳定且无害[15][16][17] - 修复采用矫形支架配合模压法恢复卣腹形状,10片碎片完美补全缺失部位,关键断裂处使用锡焊加固,其余部分用环氧树脂粘接[18][19][20] 汉代薄壁青铜盆修复案例 - 出土时口沿变形为椭圆形且表面覆盖土锈,修复团队使用洁牙机清理后采用模压法结合热风枪加热(控制在300℃)逐步矫形[21][22][23] - 矫形后使用瞬间胶粘接裂隙,铜片焊接补缺并打磨作色,最终恢复原有形态[24][25] 行业技术应用 - 3D打印技术中优先选用间接快速铸造法(蜡模熔铸)以减小误差,配合磁吸实现无损可逆修复[5][6] - 现代检测工具如X射线CT、蓝光3D扫描等广泛应用于文物病害分析和数据采集[5][17] - 传统技艺与科技结合成为主流修复模式,例如环氧树脂粘接与锡焊并用、模压法配合加热整形等[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