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D打印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级3D打印专家交流
2025-07-30 10:32
消费级 3D 打印专家交流 20250729 摘要 消费级 3D 打印机硬件升级显著,打印速度提升至 500-600 毫米/秒, 价格降至 1,500 美元以下,降低了消费者门槛,促进市场扩张。 全球消费级 3D 打印机市场规模达 40-50 亿美元,中国出口量占据重要 份额,2024 年第一季度出口增长率突破 47%,市场年增长率持续超过 30%。 中国在全球消费级 3D 打印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桌面级产品出口量 占全球 90%,北美和欧洲是主要需求市场,分别占全球需求的 30%- 40%和 20%。 国内外 3D 打印机主要消费人群包括潮玩爱好者、教育机构、创意设计 人员和家庭用户,需求集中在教育、DIY 和潮玩领域,ToB 需求在国内 市场占据主导。 技术限制和价格是消费级市场渗透的阻碍,需提升打印速度和成功率, 降低价格至 500 美元左右,并解决耗材环保性和坚固性问题。 拓竹公司通过引入无刷电机、传感器和高算力芯片,结合新算法,显著 提高了打印速度和质量,并建立了模型社区与 AI 生成模型生态系统,形 成技术壁垒。 3D 打印机核心部件(主板、传感器、芯片等)价值约占总成本三分之一, 电机电控占一 ...
聚焦于PEEK下游应用 富春染织强势进军新材料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16:17
双轮驱动战略 - 公司开启"传统+新兴"双轮驱动战略,左手夯实全球染织领军地位,右手布局国家战略性新材料PEEK赛道 [2] - 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芜湖富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聚焦PEEK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初期注资5000万元且持股100%,后期将根据进度追加投资 [2] - PEEK作为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耐高温、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航空航天领域 [2] - 随着3D打印技术发展,PEEK在定制化医疗植入物和复杂工业零件中的应用逐步扩大 [2] 传统业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领先色纱生产企业,主营色纱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应用于服饰服装家纺等领域 [3] - 上半年销售量增长10%,其中新品订单增长60%以上,近年来复合增长率接近20% [3] - 未来两年传统业务增速预计不低于10%,下半年盈利能力将逐步改善 [3] - 组建期货团队对冲棉花价格波动风险,降低大宗商品价格对业绩影响 [3] 产能布局规划 - 计划本部土地置换出100-150亩用于新项目建设 [3] - 未来荆州将成为主要筒子纱生产基地,芜湖本部侧重中高端大圆机纱线和PEEK材料生产 [3] 新材料业务布局 - 聚焦PEEK下游未国产替代领域,包括半导体、医疗器械、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解决方案等 [4] - 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领域应用,主要竞争对手为欧美日高端PEEK企业 [4] - 与行业技术团队深度绑定,计划实施股权激励,上半年已完成回购计划 [4] 产业协同效应 - 纺织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加速,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广泛 [4]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将提升工业场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战略协同 [4]
国内首台最大推力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成功总装交付
新京报· 2025-07-25 19:48
核心观点 - 深蓝航天成功总装交付国内在研最大推力的开式循环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雷霆RS",地面推力达130吨,专为"星云二号"大型运载火箭设计 [1] - 该发动机采用液氧煤油推进剂组合,具备高可靠、大推力、多次起动、深度节流、无毒环保等关键优势,适配商业化市场需求 [1][2] - 发动机超过85%重量的部件由3D打印完成,实现复杂结构一体成型,提升可靠性并降低成本 [1] 技术研发进展 - "雷霆RS"发动机已完成半系统试车试验,验证了涡轮泵、燃气发生器等关键组件的设计正确性 [1] - 发动机启动、关机和点火时序等大推力液体发动机关键技术已通过验证 [1] - 交付后将择机开展全系统整机热试车,模拟真实工作环境验证高温高压工况下的稳定性 [2] 产品性能特点 - 地面推力达130吨,相当于可同时推起100多辆小轿车或10辆大卡车 [1] - 采用液氧煤油推进剂组合,具备多次起动和深度节流能力 [1] - 3D打印技术实现轻量化、高效冷却等性能优化,适配极端环境需求 [1] 制造工艺创新 - 3D打印技术应用于85%以上重量的部件制造 [1] - 通过减少零件与焊缝提升可靠性,材料利用率提高 [1] - 缩短制造周期加速研发迭代,实现快速定制需求 [1]
三步“智造”矫形器,一台3D打印机如何颠覆传统生产链?
环球网资讯· 2025-07-19 16:47
脊柱侧弯矫形器市场需求 - 脊柱侧弯与肥胖、近视并列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三大"元凶",发病率持续上升 [1] - 传统矫正器面临专业性要求高、智能化程度低、量产困难等问题 [1] - 3D打印技术为脊柱侧弯矫形器生产带来转机 [1] 盈普三维公司技术优势 - 国内唯一专注于SLS技术的3D打印设备制造商 [2] - 2007年推出亚洲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激光烧结增材制造系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2] - SLS技术聚焦工艺、装备制造、材料研发、打印工艺和终端应用开发 [2] - 采用尼龙材料轻盈耐用,自研医疗专用材料安全性更高 [4] - SLS设备支持PA12、PA11、TPU、PEKK、PEEK等20种以上高分子材料 [6] 3D打印矫形器生产流程 - 生产流程仅需3步:三维扫描数据采集、AI生成式自动设计、3D打印 [1] - SLS 3D打印工艺大幅缩短制作流程 [6] - 脊柱侧弯矫形器应用入选工信部首批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4] 3D打印行业发展趋势 - 上半年中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3.1% [6] - 全球3D打印技术正从"原型制造"向"量产制造"转型 [6] - 未来突破方向集中于材料创新和智能制造能力提升 [6] - 未来五年颠覆性创新将围绕AI驱动的全流程优化和分布式制造网络 [6] 公司市场拓展情况 - SLS打印设备已出口欧洲、美国、亚太、中东、大洋洲等地 [6] - SLS 3D打印可满足颈部、手腕、踝足及胸腰支具等不同矫形需求 [4] - 功能鞋垫可改善足外翻、足内翻、扁平足等患者的步态和行走舒适度 [4]
颠覆!刚登Science子刊封面!中国学者用单一材料造出会抓花踢球的机器人,软硬自如!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7 19:15
技术突破 - 整个机器人由同一种弹性树脂打印而成 通过改变内部晶格几何结构实现从25 kPa到50 MPa的刚度变化 覆盖生物体从脂肪到肌腱的软组织范围 [2][4] - 该方法能创造超过100万种性能组合 叠加5个晶格单元时配置数达7500万种以上 [4] - 研究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CREATE实验室完成 第一作者为管清华博士和戴犇辉博士生 [4] 核心技术 - 拓扑调节(TR)技术实现材料性能连续渐变 在体心立方(BCC)和XCube晶格结构间过渡 通过"拓扑指数"控制混合比例 [8][10] - 叠加编程(SP)技术通过组合不同方向/位置的晶格单元 四重叠加产生400万种配置 五重叠加达7500万种 剪切模量相差10000倍 [11] - 径向梯度设计的弯曲模块最大弯曲角度69.6度 比均匀材料提升30% 扭转模块实现78.1度扭转 [10] 仿生应用 - 大象鼻子长30厘米 分扭转/弯曲/螺旋三个功能区 晶格梁厚度从1.3毫米渐变至0.5毫米 仅需4个电机即可完成精细操作 [15] - 能抓取0.1毫米薄膜至100毫米物体 举起500克重物(3倍自重) 演示中可螺旋缠绕花茎取出花朵 [1][15] - 完整大象机器人重3.89公斤 可额外承载4公斤 三足站立稳定 脚部设计实现前硬后软的刚度分布 可在水中行走 [16] 行业影响 - 打破"复杂功能需复杂材料"的工程定律 用单材料实现自然界软硬组织配合效果 [18] - 普通光固化打印机加弹性树脂即可制造复杂机器人 无需多材料3D打印机或复杂组装 [18] - 开放泡沫结构具备高强度重量比 适合流体环境运动 并为集成传感器预留空间 [19]
毓璜顶医院依托3D打印技术以毫米级精度为患者再造新胸骨
齐鲁晚报· 2025-07-16 05:57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烟台毓璜顶医院创伤骨科在省内率先应用3D打印定制假体治疗胸骨肿瘤术后内固定失效,突破传统手术在复杂胸腔结构修复上的限制 [4] - 3D打印技术以毫米级精度为患者量身打造个性化胸骨假体,重塑胸廓,为胸骨肿瘤患者胸廓重建开辟新路径 [4] - 该技术为长期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方案,点燃康复希望 [4] 个性化假体设计与手术挑战 - 医生通过3D打印技术为患者设计五易其稿的个性化假体,兼顾生理形态、植入稳定性及生物力学需求 [6] - 假体设计包含蜂窝状孔隙以保障关节活动度,并成为人工韧带的锚点,解决第二骨缝合固定难题 [6] - 手术面临四大挑战:安全取出失效钢板、胸骨开槽植入假体、缝合固定假体与周围骨骼、术中心脏与动脉保护 [8][9] 手术成果与行业意义 - 手术历时近5小时,术后患者疼痛感大幅减轻,活动能力显著恢复 [9] - 3D打印定制假体相比传统标准化假体更微创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并优化生物力学匹配,提升手术安全性 [9] - 此次创新实践为复杂骨肿瘤修复开拓新路径,推动医疗行业在胸骨肿瘤翻修领域的技术进步 [9]
从高端智造到老街茶韵,欧美名校青年代表团点赞不一样的中国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20:50
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 - 青年代表团在上海虹桥仰望中心体验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创新,包括360°原地旋转、爬坡和汽车"跳舞"等炫酷功能 [2] - 法国青年Alexandre Sellerian对座椅自动调节和简单操作指令表示惊叹 [2] - 意大利代表Sara Sprocati和巴基斯坦代表Muhammad Areeb对爬坡体验给予高度评价,称其"酷毙了"和"像过山车" [2] 3D打印与时尚科技 - "沪漂"青年黄郁惠分享了她运用数字设计、智能制造与3D打印技术打造个性化婚纱礼服的创业故事 [4] - 3D打印技术在高级定制中展现出更仿生、更贴近自然的美感,而非取代传统文化 [4] - 欧美学子对3D打印婚纱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围观成品并踊跃提问 [4] 国产大飞机C919 - 青年代表团乘坐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飞往北京,体验其飞行品质与服务 [6] - 法国代表Quentin Agret用中文表达了对飞行体验的肯定与喜悦 [6] - 德国代表Jerrik Bödefeld称赞航班座椅空间宽敞、飞行噪音小,整体乘坐体验非常好 [6] 中华传统文化体验 - 青年代表团在北京前门大街感受古都风貌与现代都市的交融 [8] - 在老舍茶馆,代表们品茗赏香,欣赏民乐演奏、京剧彩唱、口技、杂技与川剧变脸等传统艺术表演 [8] - 现场氛围轻松热烈,掌声与欢笑此起彼伏 [8]
烟台毓璜顶医院依托3D打印技术以毫米级精度为患者再造新胸骨
齐鲁晚报网· 2025-07-09 09:23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3D打印技术凭借独特优势成为破解医学难题的关键工具 [1] - 烟台毓璜顶医院创伤骨科在省内率先应用3D打印定制假体治疗胸骨肿瘤术后内固定失效 [3] - 该技术突破传统手术在复杂胸腔结构修复上的限制 实现毫米级精度胸廓重塑 [3] 个性化假体设计与实施 - 医生团队通过3D打印技术为患者量身定制胸骨假体 设计过程五易其稿 最终采用类五边形+竖柄结构并增加双侧侧翼提升稳定性 [6] - 假体设计包含蜂窝状孔隙 既作为人工韧带锚点 又解决第二骨缝合固定难题 [6] - 从材料密度到曲面弧度均经过数十次测算 确保生物力学匹配和关节活动度 [6] 手术难点与创新突破 - 手术需克服四大挑战:安全取出黏连假体 胸骨开槽精准植入 缝合固定假体 术中脏器保护 [7][9][11] - 假体植入耗时近5小时 通过12个预留孔缝上百针实现与锁骨、肋骨的稳定连接 [11] - 术后患者疼痛显著减轻 第二天即可自如活动 [11] 技术优势与行业影响 - 3D打印个性化假体解决传统标准化假体无法满足大段骨缺损和复杂病变的痛点 [11] - 该技术实现更微创精准的治疗 提升手术安全性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活动功能 [11] - 此次创新为复杂骨肿瘤修复开辟新路径 推动胸骨肿瘤翻修领域的技术发展 [3][11]
烟台毓璜顶医院完成3D打印胸骨肿瘤翻修内固定术
齐鲁晚报网· 2025-07-03 13:52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3D打印技术凭借独特优势成为破解医学难题的"金钥匙" [2] - 烟台毓璜顶医院创伤骨科在省内率先应用3D打印定制假体治疗胸骨肿瘤术后内固定失效 [4] - 该技术以毫米级精度重塑胸廓 为胸骨肿瘤患者胸廓重建开辟新路径 [4] 个性化假体设计与制作 - 医生化身"设计师" 通过3D打印技术为患者量身打造个性化胸骨假体 [5][7] - 假体设计需满足生理形态 植入稳定性 生物力学及关节活动度等多项要求 [7] - 设计过程五易其稿 从材料密度到曲面弧度均经过数十次测算 [7] 手术实施与技术创新 - 手术面临四大挑战:安全取出失效假体 胸骨开槽植入 缝合固定 心脏动脉保护 [8][10] - 手术团队通过预留12个小孔 使用缝线与人工韧带"锁定"假体 缝合上百针 [10] - 手术历时近5小时 术后患者疼痛感大幅减轻 活动能力显著改善 [11] 技术优势与行业影响 - 3D打印定制假体相比传统标准化假体更能满足大段骨缺损和复杂病变需求 [11] - 该技术实现更微创精准的治疗 提高手术安全性并减少功能损失 [11] - 此次创新实践为复杂骨肿瘤修复开辟新路径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13]
开拓“星海天路” 北京商业航天加速“起飞”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6:19
商业航天技术突破 - 全球首枚成功入轨飞行的液氧甲烷火箭由蓝箭航天研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1] - 液氧甲烷推进剂具有积碳少、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是未来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最佳动力选择 [1] - 蓝箭航天火箭发动机超9000个零部件中超过50%使用3D打印技术完成 [1] -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管路制造,带动火箭相关制造领域成本实现指数级下降 [2] - 星河动力通过3D打印等创新设计将发动机制造成本降至以往的十分之一 [2] 商业航天企业运营 - 星河动力成立7年完成19次商业发射,将81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2] - 星河动力在火箭末级增加可持续供电装置,未来将构建分布式天空实验室 [2] - 北京拥有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均占全国半数以上 [2] 商业航天市场前景 - 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4] - 未来五至十年内商业航天领域将保持"百花齐放"态势,持续涌现新型火箭公司及创新应用模式 [4] - 商业航天企业正加速抢占全球创新高地,积极开展国际化布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