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
搜索文档
新视野 | 深刻把握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辩证关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1-04 08:35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核心驱动力 - 总书记强调需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和信息化转型[2]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抢占文化创新发展制高点并开辟文化产业新模式新赛道[2] 科技对文化产业的赋能作用 -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3D打印等技术广泛应用,革新了文化创作、音乐作曲、视觉艺术及非遗保护等领域,拓展了艺术表达的边界[3] - 互联网、移动通信、卫星技术消融地域阻隔,使全球民族文化实现跨文明自由流动,并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增强文化感染力[4] - 大数据实现文化需求精准感知,人工智能提升文化治理前瞻性,云平台整合全域文化设施资源,区块链保障文艺创作者权益并构建诚信文化市场环境[4] 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导向作用 - 文化的人本属性为科技发展提供价值引领,确保科技站稳人民立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5] - 文化为科技划定伦理红线,制定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道德准则,要求科技研发尊重个人权利并倡导科技成果共享以消除数字鸿沟[5] - 从古代哲学到现代艺术,文化为技术创新提供灵感与创意,提升科技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引导科技解决实际问题以创造更大社会价值[6] 文化与科技的共生关系 - 科技对文化的选择以实践需求为导向,例如活字印刷术解决雕版印刷成本高的问题,促使书籍进入寻常百姓家[8] - 文化对科技的选择体现在价值取向决定科技发展方向与边界,例如当前需遵循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技术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8] - 科技作为革命性物质力量塑造文化内核与形态,如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曾重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9] - 文化为科技提供方法论指引,哲学中的辩证思维能为科技发展指引方向并指导实践应用[9] - 科技作为活跃生产力要素寻求打破文化的稳定性,如工业革命瓦解传统小农经济思想,而先进文化也为科技提供辩证思维方法和伦理边界[10]
3D 打印行业研究:响应AI芯片散热革命,3D打印液冷板前景广阔
国金证券· 2025-11-03 21: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但建议关注在金属3D打印尤其是铜3D打印有较好技术储备的企业 [5] 报告核心观点 - 冷板式液冷技术凭借其高散热效率和对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良好兼容性,有望成为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案,市场需求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1] - 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因其在设计自由度、一体化成型和制造复杂结构方面的独特优势,被认为是液冷板制造的最优技术路线,尤其适用于微通道等先进设计 [2] - 随着芯片功率密度持续提升,微通道液冷板成为新趋势,这进一步放大了3D打印技术的优势,产业界已有成熟产品落地 [3][4] - 尽管铜材料的3D打印存在技术挑战,但通过采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器等技术已实现突破,为高性能液冷板制造提供了可行路径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冷板式液冷有望成为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案 - 数据中心冷却能耗占其总电耗高达40%,液冷散热效率远高于风冷,强制对流水的传热系数(250-15000 W/m²·K)远高于强制对流空气(25-250 W/m²·K)[12][16] - 英伟达GB200 NVL72液冷系统可为50兆瓦数据中心每年节省超过400万美元运营成本 [1][18] - 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2024年达184亿元,同比增长66%,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13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8% [1][20][21] - 冷板式液冷作为间接接触方式,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因其服务器芯片不直接接触液体,无需对机房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 [1][28] 2 3D打印有望成为液冷板最优制造技术路线 - 3D打印技术通过分层制造,解放了流道设计限制,可实现拓扑优化和仿生设计等复杂结构,加工时间和成本对结构变化不敏感,优于CNC/铲齿加工 [2][60][64] - 3D打印一体化成型工艺在结构强度和连接处热阻方面优于传统钎焊、扩散焊等焊接工艺 [2][66] - 微通道液冷板(当量直径低于1mm)成为新趋势,锦富技术开发的0.08mm微通道液冷板已用于B200芯片散热系统 [3][66] - 传统制造工艺(如铲齿、微铣削)在加工深宽比大、结构复杂的微通道时存在限制,3D打印技术前景更好 [3][71][74] - 对于多孔结构微通道骨架这类性能最强的设计,3D打印是可行的制造技术 [76] 2.4 铜材料打印较难但可突破,产业已有3D打印液冷板产品落地 - 铜是理想冷板材料(导热系数400 W/m·K),但其对主流红光激光器反射率高,加工难度大 [4][81][82] - 采用蓝光(450nm)或绿光(515nm)激光器可显著降低铜的反射率,实现有效打印 [4][82] - CoolestDC基于EOS DMLS技术开发的一体式冷板可承受6bar以上水压,使GPU工作温度降低近50% [4][88] - Fabric8Labs采用电化学增材制造技术打印的微通道冷板,性能显著高于铲齿工艺产品 [4][89] - 希禾增材通过绿光3D打印技术实现微通道液冷板制造,打印件最小壁厚达0.05mm,致密度超过99.8% [4][94]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在金属3D打印,尤其是铜3D打印领域有技术储备的企业,如南风股份、铂力特、华曙高科 [5][97] - 南风股份子公司南方增材从事3D打印服务,产品覆盖液冷板,正进行扩产规划并与客户洽谈 [97] - 铂力特展出3D打印液冷板,换热量相较传统直肋片冷板提升20%,压力损失减少约70% [97] - 华曙高科在金属3D打印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有望受益于数据中心液冷板需求提升 [97]
南风股份(300004) - 300004南风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31
2025-11-03 15:46
近期经营业绩与展望 - 公司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主要受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推迟影响,导致收入确认出现波动 [2][3] - 各报告期业绩波动源于行业特性:根据核电、地铁等项目进度分批次供货,且各期产品销售结构及数量不同导致毛利率变化 [2] - 未来三年,核电通风领域因我国核电机组保持常态化审批节奏而进入积极发展期,公司在该领域市占率较高 [3] - 地铁、隧道通风产品供应与国家城市化进程及大基建规划建设相关,公司将积极参与相关项目招投标 [3] 技术与产品应用 - 公司通风设备可应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具体技术要求需根据项目需求确定 [4] - 3D打印技术在可控核聚变产品中具备应用潜力,优势包括复杂结构、轻量化等方面 [4] - 3D打印技术相较于传统加工方式具有高精度制造复杂几何结构、节省材料、设计灵活度高、支持个性化定制等优势 [5] - 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研发、供应通风与3D打印产品 [4][5] 子公司南方增材业务进展 - 南方增材业务模式以提供解决方案并输出产品为主,通过打印方案设计、工艺优化为客户提供经济合理的创新方案 [5] - 目前正与鞋模、军工航天、散热等领域客户进行业务洽谈和送样,预计不会对今年经营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5] - 南方增材按规划执行扩产计划,与客户的送样及洽谈工作正常进行中,预计不会对公司今年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6] - 截至目前,南方增材暂无融资需求,未来将根据市场及订单情况适时通过再融资等方式扩大业务规模 [6] 公司治理与规划 - 公司目前暂无股权激励计划,未来将根据整体战略规划及发展需要,综合市场与资金安排等因素适时研究相关方案 [5]
AI、3D打印,正重塑深圳智能耳机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2 08:53
行业转型趋势 - 深圳智能耳机产业正经历从OEM代工向高创新、高附加值环节的转型 [1] - AI技术与3D打印工艺渗入声学设备领域,推动产业升级 [1] - 区域产业呈现“高端突破+专业深耕+大众覆盖”的差异化发展图景 [1] 冠旭电子技术突破 - 公司率先将AI能力深度融入硬件研发,开放式AI耳机ARC 5系列搭载6纳米6核带AI引擎的骁龙S7音频平台,AI性能较上一代提升100倍 [1] - 全球首款开放式头戴AI耳机Cleer Clip星弧将重量从240克降至不足40克,仅为行业均值的1/6,依赖于散热结构优化、AI算法本地化部署与6纳米神经网络处理器 [1] - 引入“可更换配饰系统”,将“可穿戴美学”纳入设计,形成“技术+美学”双轮驱动 [2] - 公司在智能耳机领域专利数量位列全球第7,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将产品附加值向研发设计环节转移 [2] AI耳机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AI耳机在电商市场销量达31.5万副,同比激增405.9% [2] - AI融合从功能叠加转向体验重构,AI降噪、实时语音翻译、健康监测等成为核心竞争力 [2] 微醺声学工艺创新 - 公司采用3D打印技术,使用液体树脂原材料制造个性化耳机外壳,打破传统材料可塑性低的局限 [3] - 经过两年自主研发实现从手工生产向3D打印智能化量产转型,用户可自主选择材质、配色和图案,生产效率较传统工艺大幅提升 [3] - 公司深耕专业声学领域,监听耳机搭载12颗喇叭4组分频技术,能精准还原音符细节,产品用于明星演唱会并连续两年获日本VGP耳机大赏 [3] 悦尔实业主流市场覆盖 - 公司瞄准大众消费市场,产品矩阵覆盖TWS真无线蓝牙耳机、蓝牙音箱、有线耳机,远销全球多国 [4] - 明星产品TWS真无线蓝牙耳机支持主动降噪技术和高清音频解码,约6个月时间出货量超过100万 [4] - 公司拥有强大研发团队和现代化生产基地,建立严格品控标准确保产品可靠性 [5] 区域产业生态 - 深圳市龙岗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声学产业核心集聚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从研发到市场的完整生态闭环 [5]
当广交会遇上全运会 中国体育用品“智造”升级拓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11-01 23:51
行业出口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体育用品出口额达149.01亿美元,同比增长1.56% [1] - 以智能科技为标签的健身器材和跑步机成为出口增长的关键引擎 [1] 产品创新与智能化 - 山西怡康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展出的智能划船机配备15.6英寸可触摸屏,可模拟比赛场景,吸引采购商排队试用 [1] - 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展出乒乓球智能发球机,并首次在乒乓球台上搭载拍摄设备与人工智能系统以提升观赛沉浸感 [3][5] - 福建泉州匹克鞋业有限公司推出3D打印健步鞋,采用晶格与镂空设计,提供更大缓震空间,并支持使用可回收TPU材料进行小批量定制化生产 [5] 设计创新与绿色环保 - 江苏星宇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推出折叠便携足球门,可在20秒内展开或收纳,折叠后重量不足2公斤,形态扁平便于携带,受到欧洲、东南亚及南美采购商关注 [5] - 3D打印技术重构了传统制鞋流程,实现了功能性与美学的结合 [5] 平台与市场拓展 - 广交会被企业视为展示形象和拓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多家公司选择在此发布智能技术升级的新产品 [1][3]
深空经济开启万亿级新赛道,火箭发射迎来发展窗口期
搜狐网· 2025-10-29 16:56
全球火箭发射服务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火箭发射服务市场收入约为186.8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长至642.5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15% [1] - 低轨卫星市场2024年规模约为126.4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增至413.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4% [1] - 深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别,2025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7000亿美元 [1] 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 - 卫星发射是火箭发射需求的主体,2024年全球共执行259次航天发射任务,其中224次为商业卫星发射,占比约86% [2] - 在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中,“卫星发射”类别贡献约71.75%的份额 [2] - 低轨卫星因具备低延迟、低成本、高灵活性及易于组网等优势,成为卫星通信系统建设的新焦点,频轨资源战略价值凸显 [2]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 - 中国商业航天被纳入《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和政府工作报告,获得国家级战略定位 [3] - 北京、广东、上海等地方政府发布行动计划,明确产业规模目标,全方位支持星箭研制、卫星组网与智能制造 [3] - 国内已在卫星制造、运营、火箭研发发射、地面测控等领域培育众多企业,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3] 技术发展与成本优化 - 可重复使用火箭是降本核心路径,火箭发动机与箭体结构在一级助推器中合计占总成本约77.8%,在二级助推器中该比例约为58.1% [4] - 实现发动机的回收与复用,将制造成本摊薄至多次发射中,是降低单次发射费用的关键 [4] - 3D打印技术可显著优化制造流程,美国企业Relativity Space通过应用该技术将火箭零件数量从十万个减少至不足一千个,制造周期从24个月缩短至2个月 [4] - 国内企业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超过85%的发动机零件采用增材制造完成 [4]
铂力特2025年三季报业绩亮眼:营收利润双高增,民品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1:15
核心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61亿元,同比增长46.47%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4.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0.94%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234.83% [1] -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1.09亿元,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实质性改善 [1] - 基本每股收益0.5742元/股,同比增长235.20%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持续拓展新应用领域,加大民用市场开发力度 [1] - 民品领域3D打印定制化产品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1] - 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与服务优势成功向民用市场转化 [1] 研发与财务状况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合计1.83亿元,保持较高投入规模以维持行业技术壁垒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总资产86.0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8.10% [2] - 业务扩张导致负债规模上升,但整体资产结构保持稳定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大,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及支付职工现金增加 [2] 股东结构与行业地位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5709名 [2] - 前十大股东以创始人、管理层及相关产业投资机构为主,股权结构稳定 [2] - 公司为中国金属增材制造行业龙头企业,战略执行有效性得到印证 [2] 行业前景与未来展望 - 3D打印技术在工业制造各领域加速渗透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2] - 全球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国内对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3] - 公司有望凭借技术积累、全产业链布局和市场影响力持续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 [3]
奥比中光(688322):业绩超预期,3D视觉传感器需求高企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26 22:04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格 - 报告对奥比中光-UW(688322)的投资评级为"增持" [5][12] - 目标价格为113.09元 [5][12]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公司深耕3D视觉领域,伴随机器人与3D打印加速落地,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2][12]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实现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102.49%,环比增长13.96%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增长789.83%,环比增长33.32% [12] - 营收及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三维扫描、支付核验及各类型机器人等业务领域的较快增长 [12] 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45.18%,净利率为17.24%,环比分别提升4.57和2.84个百分点 [12] - 盈利能力提高主要系三维扫描及机器人相关传感器等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占比提高 [12] - 期间费用率环比降低,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环比下降0.62/1.12/0.42个百分点 [12] - 2025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18亿元,净现比为1.09,盈利质量高 [12] - 财务预测显示营业收入将从2024年的5.64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20.33亿元 [4][12] - 归母净利润预计从2024年亏损0.63亿元转为2025年盈利1.44亿元,并在2027年达到6.10亿元 [4][12] 估值与行业比较 - 估值参考传感器芯片行业平均2026年25.44倍市销率(PS),考虑到公司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等赛道的优势,给予2026年30倍PS [12] - 可比公司芯动联科2026年预期PS为30.04,长光华芯为20.83,行业平均为25.44 [14] 业务增长催化剂 -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与3D打印技术成熟被列为公司未来增长的催化剂 [12]
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用3D打印实现“极限保肢”
齐鲁晚报· 2025-10-24 17:11
手术技术 - 手术采用骨盆肿瘤切除联合3D打印个性化假体置换术 该技术是保肢手术领域天花板级别的技术[1] - 3D打印半骨盆假体基于患者骨盆CT影像数据定制 设计与患者骨盆形态完全匹配[2] - 手术团队精准分离肌肉及肿瘤周围神经血管 按照术前设计切除病变骨盆并植入假体 同时进行骨盆肌肉功能重建[2] 手术难度与准备 - 患者肿瘤有小孩儿拳头那么大 位于神经血管密集解剖结构复杂的骨盆部位 手术风险和难度极大[2] - 为确保成功 医院骨肿瘤科团队与3D打印技术公司工程师协作 耗时两周反复讨论设计并制作假体[2] - 团队多次召开病例讨论会 反复推敲手术方案细节 包括截骨位置 安全距离 假体固定方式等[2] 手术结果与患者预后 - 手术团队默契配合 原本预计7小时的手术仅用5个多小时顺利完成 术中未出现意外[3] - 患者术后两天生命体征平稳 从重症监护室顺利转出[3] - 预计术后恢复2到3个月患者能下床行走 通过系统康复训练可回归正常生活[3] 医院与科室地位 - 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骨肿瘤科是德州地区唯一的骨肿瘤亚专科 填补了该地区骨肿瘤专业化综合治疗的空白[3] - 科室在国内骨与软组织肿瘤知名专家带领下 为患者提供国内先进的诊疗服务[3] - 骨盆肿瘤切除联合3D打印假体置换术在国内仅少数几家大型三甲医院开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