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化监测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渭南实施数字化监测,保护复壮仓颉手植柏
人民日报· 2025-10-13 13:41
政策法规与保护体系 - 中国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行为规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于今年3月15日起施行 [2] - 地方性法规《渭南市仓颉墓与庙保护条例》于2019年出台,将庙内古柏纳入法规保护范畴 [6] - 形成“专家技术指导+县级主管部门+养护责任单位”的“一树一支队伍”保护模式 [7]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 陕西省现存古树名木总数达72.7万余株,其中散生古树1.1万余株,古树群271个共71.6万余株 [6] - 仓颉庙内有千年以上树龄古柏40多株,平均树龄约3000年,包括树龄约5000年的仓颉手植柏1株、树龄4000多年古柏3株、树龄3000多年古柏14株 [6] - 仓颉手植柏具体数据为高度16米、胸径2.48米、地围9.9米 [6] 科技赋能与智慧保护 - 为仓颉手植柏建立涵盖本体情况、养护措施、生长环境等信息的“一树一档”,并接入国家、省、市、县四级共享实时监控系统 [7] - 通过数字化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古柏生长动态,及时发现叶片发黄、树皮异常等情况并采取复壮措施 [7] - 开展航天育种以延续优良基因,2020年5月采集的籽种搭载长征火箭遨游太空,目前繁育基地内航天育种苗长势生机盎然 [8] 文化传承与公众教育 - 每年谷雨时节在仓颉庙举行文化活动,结合联合国中文日纪念仓颉,青少年可在古柏荫下体验雕版印刷 [7] - 设立文化展室,通过图文、实物展示让游客深入了解汉字起源与发展 [7] - 推出“和古树做朋友”系列融媒体报道及“遇见古树”小程序,为公众提供“可随身携带的古树博物馆”以普及知识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