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育种
icon
搜索文档
从黑土地到外太空 解锁国产蔓越莓的创新打开方式
央视网· 2025-07-27 00:09
蔓越莓产业概况 - 蔓越莓原产于北美,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需冷凉气候、酸性土壤、丰富沙土和纯净水资源 [1] - 黑龙江抚远因纬度与北美威斯康星州相近(北纬45°~47°),气候条件相似,冬季有5个月休眠期,夏季气温低于30℃,土壤酸性且水源优质,成为理想种植地 [1] - 抚远蔓越莓种植面积达4200亩,年产量3000吨,为亚洲最大规模化种植基地,填补国内鲜果依赖进口的空白 [2][3] 种植技术与产能 - 蔓越莓从种植到丰产需3-5年,需持续投入土壤改良和苗种选育 [2] - 采用"水收"独特采收方式:灌水使果实漂浮后集中收集,形成红色海洋景观 [3] - 基地通过规模化土地资源(人均耕地50亩)与气候优势实现高效种植 [2] 科技创新与育种突破 - 2022-2024年累计40万粒种子通过神舟飞船及卫星进行航天育种,缩短传统8-10年育种周期至5年 [4][5] - 太空育种可增加基因变异多样性,解决进口品种适应性差、产量低问题,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4] - 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合作建设太空辐射育种基地,强化产业科技支撑 [3] 产业链延伸与产品创新 - 开发蔓越莓锅包鱼等特色菜品,用天然果酸替代传统调味,形成地域美食IP [6] - 产品线覆盖鲜食、果干、果酱、果汁及日用品,形成"吃、用、护"全产业链 [7] - 深加工创新释放产业价值,提升消费者体验多样性 [7]
科游记丨在“追火箭”中感悟航天梦
新华网· 2025-07-17 10:29
航天发射活动 -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近2000名观众在文昌瑶光火箭观礼平台现场观看 [1] - 发射前安排航天员讲解任务细节及选拔训练知识,并设置黎锦编织航天星图、椰子叶制作纪念品等互动环节 [2] 航天旅游与研学 - 暑假期间文昌航天超算科技文化旅游区客流量达平时5-6倍,天舟九号发射期间接近1200人设计峰值 [5] -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展示每秒10亿亿次运算能力,用于火箭轨迹模拟、卫星数据处理等尖端任务 [5] - 极星陨石博物馆通过陨石标本、全息投影和触摸体验打造沉浸式宇宙探索场景 [5][7] - 香港特区政府组织学生研学团,实地观察航天育种成果如超大南瓜和多色辣椒植株 [6][9] 文旅产业规划 - 文昌市推进"航天旅游之都"建设,聚焦科普研学、体验娱乐和工业旅游三大方向 [8] - 计划结合"村排"赛事设计航天主题村游路线,8月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预计吸引5000+参赛者 [8] - 航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文旅体验项目,如育种研发中心开放试验田参观 [6][8]
“天稻”下凡,“薯光”闪耀!河源农业向“新”提质
南方农村报· 2025-07-04 19:01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河源东源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实现5200亩稻田全程机械化种植,仅需6名工作人员管理,其中1500亩示范田实现无人化耕作[9][10] - 农场采用无人植保机巡航监测水稻长势,智能农机可24小时完成多种田间作业[2][11] - 两造水稻收割后,5000亩农场将全部种植"航天稻"品种[3] 水稻育种创新成果 - 兆华种业联合华南农大建立国家水稻育种创新研究院,利用生物育种和航天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15][16] - "华航香银针"航天水稻品种通过广东省审定,被认定为2025年度超级稻品种,2024年推广25万亩,销售额900万元[17][18] - 该品种产量、品质和抗性均优于对照种美香占2号,多次创下亩产新纪录[19][20] - 2024年水稻制种面积达5300亩,产值5000万元,预计2025年将达1万亩,产值1亿元[22][23] 马铃薯种业突破 - 河源灯塔盆地建成广东省首个马铃薯南繁育种基地,填补广东规模化马铃薯脱毒种薯育种空白[43][44] - 基地首期工程每年可培育2000万粒脱毒微型薯,首批预计收获800万粒[30][45] - 气雾栽培技术使每株苗产出微型薯数量是传统方法的30倍[47] - 将有效解决广东马铃薯种薯"北薯南调"问题,降低运输成本并提高品种适应性[33][36] 畜禽种业发展 - 东瑞股份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年供应祖代及以上种猪5.6万头、父母代种猪13.5万头,种猪年产值约6.5亿元[57][58] - 广弘种业南方国鸡种业基地预计年供应家禽种苗超400万套、鸡苗8000万羽,年产值约2亿元[71][72] - 天翔达鸽业存栏种鸽15万对,年出栏原种种鸽15万对,"天翔1号"是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原种种鸽[76][77][78]
寿仙谷董事长李明焱:打造灵芝产业全球标杆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2:28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李明焱从22岁开始投身菌类种植,成为当地第一位"青年星火带头人",后公派日本留学[2] - 1997年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功培育出13个名贵中药材品种,包括"仙芝1号"和"仙斛2号"[4] - 公司已7次与国家航天局合作开展航天育种,培育出有效成分更优质的"仙芝2号"[4] - 2024年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是金华市首个该奖项获得者[4] - 目前公司由第二代接班人李振皓、李振宇分别担任副董事长与总经理[6] 科技创新与标准化 - 公司主导制定了ISO国际标准《中医药——灵芝》和《中医药——铁皮石斛》,已在十余个国家被采用[3] - 自主研发"四低一高"超音速低温气流破壁技术,首创"去壁"技术,解决传统破壁法的重金属污染与氧化问题[4] - 研发人员占比14.6%,外聘专家包括多名院士[4] - 2025年计划将物联网、基因技术、数字孪生与传统种植结合,打造"虚拟适种-现实优化"新场景[6] 产品与技术突破 - "仙芝1号"灵芝品种通过浙江省级审定,"仙斛2号"石斛品种有效成分多糖含量达58.7%[4] - 灵芝孢子粉行业唯一一条全自动高精度装量的自动化包装生产线,良品率从95.4%提升至98.5%[6] - 建立全周期质量追踪体系,实现上下游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6]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2025年冠名浙江省游泳队,通过体育营销实现品牌年轻化破圈[5] - 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完成一期数字化平台建设,预计年底完成二期建设[6] - 目标将灵芝打造成千亿规模单品,成为灵芝产业全球标杆[3][7] 行业地位与愿景 - 中国灵芝与铁皮石斛行业上市第一股[2] - 推动产业标准化进程,改变国内中药材种植缺乏标准化的局面[3] - 愿景是与业内共同推进灵芝石斛产业进步,打造千亿规模单品[3]
种子遨游太空 未来绽放田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4 07:02
航天育种技术应用 - 河南洛阳国际牡丹园培育出"太空黑牡丹"新品种"翰墨丹青",现有种苗50株,计划3年内繁殖100至200株 [10][11] - 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出羊肚菌新品种 [4] - 广东潮州凤凰单丛茶茶种通过神舟十三号和神舟十六号飞船进行太空育种,已培育出6株茶苗,其中一株高度超过36厘米,叶片长宽分别达到12厘米和6厘米 [12][13] - 河北黄骅市种植的"航麦802"小麦在盐碱地表现优异,亩产达470多公斤,计划明年扩种至1000亩 [6] - 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筛选6个水稻品种进行太空育种,返回后分蘖数明显增加,茎秆更粗壮 [7] - 广东省河源市培育出"华航香银针"水稻,平均亩产超过720公斤,是目前广东省唯一被确认为超级稻品种的常规丝苗米品种 [8] - 河源创新研究院成功培育出6个紫云英新品系,"航紫1号"和"航紫5号"已在生产上应用,化肥使用量每亩减少25%-30%,稻米品质提升1个等级 [8][9] 航天育种经济效益 -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罗岗村试验田种植"太空西瓜",中心甜度达13%-14%,市场前景良好 [14] - 湖南株洲市华亿庄园成功试种"太空黄瓜",已收获1000多斤,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于普通黄瓜 [15][16] 航天育种技术特点 - 航天育种具有变异频率高、突变幅度大、稳定性强、育种周期短等优势 [7] -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航天育种最大优势在于独特的空间环境可加速基因遗传进化,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获得高产、抗病、耐逆等优良种质 [17]
种小米的多了,火出圈的为何是米脂?|新京智库
新京报· 2025-06-10 16:05
米脂小米的独特品质 - 米脂小米以"黏、香、浓、亮"的粥质著称,生育期长达四个半月,昼夜温差大促进干物质积累,形成香味足、米油厚的特点 [2][4] - 当地采用13个本地和改良谷子品种进行50亩试验田种植,实施"种子到种植全过程控制",包括定标准、定灌水时间、定施肥流程 [2] - 米脂小米种植区域位于无定河河东地带,具有排水性好、地下水丰富、地形适合滴灌系统的地理优势 [2] 品种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18年启动航天育种项目,2020年优选种子搭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进入太空,同时采用化学诱变、伽马射线诱变及基因编辑等方法加速新品种培育 [3][4] - 重点选育"米谷1号""米谷2号"等新品种,目标为蛋白质含量高、抗倒伏、抗白发病且适应旱作农业条件,目前处于良种繁育和小面积示范推广阶段 [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团队自2019年起参与建设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解决品种退化、栽培粗放、机械化率低、品牌意识弱等关键短板 [10] 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 - 青创联盟公司2022年营收突破1亿元,2024年线上销售额达2300万元,开发30多个深加工产品如小米甑糕、杂粮大列巴等网络热销品 [8][9] - 米脂县2018年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2023-2024年在北京、西安举办"米脂小米高质量发展大会",并拓展国际市场如白俄罗斯 [10][12] - 县政府制定《"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标志标识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库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 [10][12] 商业模式创新 - 青创联盟公司创立"桃花峁"品牌,推行"订单农业"模式,对普通种植户、贫困户、残疾人分别实行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0.4元、0.6元的收购政策 [6] - 公司与73个村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统一提供种子和有机肥料,建立溯源体系,2022年加工能力突破20万吨 [6][11] - 通过电商平台、展销会、直播带货等多渠道营销,"双11"期间网络销售曾实现连续三年翻番 [7][8]
陕西举办“太空农业·未来田园”主题科普活动
陕西日报· 2025-06-08 07:42
活动概述 - "太空农业·未来田园"主题科普活动在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面选育基地举办,由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西安文理学院等多家单位承办 [1] - 活动旨在普及航天农业科技知识,激发公众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热情 [1] - 陕西省农学会授予该中心地面选育基地"科学家精神实践阵地"称号 [1] 活动内容 - 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解航天育种知识,并带领参观太空农业蔬菜种植试验区、太空农业牧草种植区 [1] - 青少年学生参与太空小番茄种植等科普活动 [1] - 活动现场发布航天育种成果和新产品,并向青少年赠送科普读物《种子的奇幻之旅》 [1] 中心成果 - 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进行航天育种搭载实验100余项,获得11项农业领域相关专利 [2] - 选育出陕北小杂粮、大红袍花椒、星际神农系列牧草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植物新品种 [2] - 通过与种子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推广,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2] 行业意义 - 科普活动是连接科技与公众认知的桥梁,旨在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 - 通过前沿科技展示、科学家精神弘扬与深度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公众了解航天育种的平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