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配储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背景、相关政策及市场现状分析:“新能源强制配储”取消,行业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3 09:08
新能源配储发展背景 - 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4年底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2%) 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5] - 电网消纳能力滞后导致弃风弃光问题凸显 2025年1-6月全国平均弃风率6.6% 弃光率5.7% 较2024年有所提升[5] - 新型储能成为解决新能源并网和消纳难题的关键手段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01.3GW(同比增长110%)[6] 新能源配储政策演变 - 强制配储政策始于2017年青海省要求风电项目配套10%储电装置 后续多地政策将配储比例提升至15%-30% 时长要求从1-2小时增至4小时[7] - 2025年2月国家明确取消强制配储政策 不得将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的前置条件[8] - 山东、河南等地推动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 2024年12月河南省出台配套政策拓宽盈利渠道[8] 新能源配储市场现状 - 累计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24年末新能源配储累计投运总装机24.23GW 2024年新增装机13.10GW(同比增长58%)[1][8] - 储能时长以2小时和4小时为主 合计占比93% 电站规模以5MW-100MW为主(232座) 100MW及以上大型电站仅9座[1][9] -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等省份 各省总装机均超1GW[1] 新能源配储运行效能 - 2024年平均利用率指数32%(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但显著低于独立储能(52%)和工商业配储(65%)[1][11] - 年均运行小时数1439小时(较2023年提高642小时) 年均利用小时数766小时(较2023年提高383小时)[9] - 新疆、西藏地区利用小时数超1000小时 青海、甘肃、江西超500小时 部分区域电化学储能基本未调用[9][11] 新能源配储核心价值 - 动态吸收储存电能缓解电网电压波动 改变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刚性模式[2] - 缓解输电通道受阻引发的弃电问题 增强电网可调节性和调频调峰能力[2] - 通过峰发谷存模式提供辅助服务和应急供电 平衡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2] 行业发展趋势 - 强制配储政策取消短期内对新型储能装机造成冲击 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1][8] - 需完善顶层设计 明确市场参与方式和调用机制 加强系统友好型电站技术研究[11] - 行业发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 需提升储能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