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配储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新能源ETF(588830)上涨近1%,2025世界储能大会召开
新浪财经· 2025-09-19 10:14
截至2025年9月19日 09:36,上证科创板新能源指数(000692)成分股微导纳米(688147)上涨5.04%,三一重 能(688349)上涨4.66%,固德威(688390)上涨4.41%,厦钨新能(688778)上涨3.79%,聚和材料(688503)上 涨2.73%。科创新能源ETF(588830)上涨0.62%,最新价报1.46元。 消息面上,9月17日至18日,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现场,业界围绕新型储能的技术路线演绎展开探讨。 当前占据绝对主流的锂电池,被部分嘉宾认为可能继续是未来十年储能市场的"主角"。而与锂电池技术 相近的钠电池,依然有较高的市场化预期。 国金证券指出,国内储能系统降价带动经济性提升。自《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 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件发布后,国内储能需求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 动,2025H1风电光伏平均弃光率分别为6.6%/5.7%,部分省份甚至超过10%。根据机构假设测算,当弃 光率达到5.8%时,光伏电站配备储能具有更强经济性,新能源配储的调用率和经济性正在提升。当电 站EPC成本1.05元/Wh,峰谷差价0.6元 ...
研判2025!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背景、相关政策及市场现状分析:“新能源强制配储”取消,行业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3 09:08
新能源配储发展背景 - 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4年底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2%) 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5] - 电网消纳能力滞后导致弃风弃光问题凸显 2025年1-6月全国平均弃风率6.6% 弃光率5.7% 较2024年有所提升[5] - 新型储能成为解决新能源并网和消纳难题的关键手段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01.3GW(同比增长110%)[6] 新能源配储政策演变 - 强制配储政策始于2017年青海省要求风电项目配套10%储电装置 后续多地政策将配储比例提升至15%-30% 时长要求从1-2小时增至4小时[7] - 2025年2月国家明确取消强制配储政策 不得将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的前置条件[8] - 山东、河南等地推动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 2024年12月河南省出台配套政策拓宽盈利渠道[8] 新能源配储市场现状 - 累计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24年末新能源配储累计投运总装机24.23GW 2024年新增装机13.10GW(同比增长58%)[1][8] - 储能时长以2小时和4小时为主 合计占比93% 电站规模以5MW-100MW为主(232座) 100MW及以上大型电站仅9座[1][9] -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等省份 各省总装机均超1GW[1] 新能源配储运行效能 - 2024年平均利用率指数32%(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但显著低于独立储能(52%)和工商业配储(65%)[1][11] - 年均运行小时数1439小时(较2023年提高642小时) 年均利用小时数766小时(较2023年提高383小时)[9] - 新疆、西藏地区利用小时数超1000小时 青海、甘肃、江西超500小时 部分区域电化学储能基本未调用[9][11] 新能源配储核心价值 - 动态吸收储存电能缓解电网电压波动 改变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刚性模式[2] - 缓解输电通道受阻引发的弃电问题 增强电网可调节性和调频调峰能力[2] - 通过峰发谷存模式提供辅助服务和应急供电 平衡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2] 行业发展趋势 - 强制配储政策取消短期内对新型储能装机造成冲击 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1][8] - 需完善顶层设计 明确市场参与方式和调用机制 加强系统友好型电站技术研究[11] - 行业发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 需提升储能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1][7]
湖南31个独立储能项目收益-2127万元,31个新能源配储不达标
湖南省新能源项目储能配置情况 - 2025年6月湖南省应配置储能的新能源项目共322个,总装机容量1890.46万千瓦,应配储能217.52万千瓦 [1] - 291个新能源项目实现储能满配,装机容量1690.78万千瓦,应配储能198.49万千瓦,实际配储208.01万千瓦(2.08GW)[1] - 31个新能源项目未配置储能,总装机容量199.68万千瓦,应配储能19.02万千瓦 [1] 风电项目储能配置详情 - 华电郴州仰天湖二期工程装机5万千瓦,应配储能0.75万千瓦,实际配储1.3万千瓦 [5] - 华能国际怀化洪江苏宝顶风电装机15万千瓦,应配储能2.16万千瓦,实际配储2.16万千瓦 [5] - 湘电新能源湘潭昌山风电场项目装机4.4万千瓦,实际配储0.88万千瓦,项目自建储能8.8MW已投产 [5] 光伏项目储能配置情况 - 岳阳华容县墙西湖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10万千瓦,应配储能0.5万千瓦,实际配储0.5万千瓦 [21] -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兴阳100MW渔光互补项目装机10万千瓦,电源侧自建0.4万千瓦储能 [21] - 蓝山县楠市农光互补光伏项目装机20万千瓦,应配储能1万千瓦,实际配储1万千瓦 [24] 独立储能电站运营情况 - 6月31个独立储能电站充放电收益共计-2127.278254万元 [1] - 部分项目与储能线下签订合同,如衡南仙人桥分散式风电场装机2万千瓦,与旧赛储能线下签订合同 [18] - 湘潭县大聚湾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2万千瓦,与田寨储能线下签订合同 [21] 特殊项目备注 - 多个风电项目参与风机抗冰改造试点,如华能郴州北湖区风电场二期工程5万千瓦装机中0.6万千瓦参与抗冰改造 [5] - 部分项目超额配储,如双牌麻江五星岭风电场装机7万千瓦,应配储能1.05万千瓦,实际配储2.45万千瓦 [5] - 新近投产项目如江华县白芒营风电场三期装机20万千瓦,应配储能3万千瓦,实际配储3万千瓦 [27]
宁夏:废止两项储能政策,涉及新能源配储/调峰补偿等
宁夏储能政策废止事件 核心观点 - 宁夏发改委于2025年7月2日废止两项储能政策文件 涉及新能源配储比例 储能项目调用机制及试点项目补偿等关键内容 [1][10] - 废止原因与《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相关 旨在清理市场准入壁垒 [10] 已废止政策关键内容 《关于加快促进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2021年) - **强制配储要求**:新能源项目需配置不低于10%容量 连续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 新建项目同步投运 存量项目需在2022年底前完成 [3] - **市场机制**:允许储能以独立身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明确交易品种和价格机制 [4] - **调用保障**:电网优先调用储能设施 年完全充放电次数不低于250次 [5] 《2022年新型储能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 - **试点规模**:吴忠 中卫 宁东基地每地不超过200MW/400MWh 其他地市不超过100MW/200MWh 先进技术项目单个体量限100MW/200MWh [6][7] - **补偿政策**:试点项目调峰补偿0 8元 千瓦时 前600次充放电优先调用且不受价格排序限制 纳入新能源消纳补偿机制 [7] - **惩罚措施**:未按期投运储能电站的企业 其新能源场站优先发电计划将被核减 [7] 政策影响范围 - 涉及宁夏五市及宁东基地 覆盖新能源企业 电网公司及储能电站运营商 [9][10] - 原政策中关于配储比例 调用次数 补偿标准等条款均失效 [2][8]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新能源车中游:基本面逐步进入改善通道,锂电新技术迎产业化向上拐点
中金点睛· 2025-06-13 07:55
行业展望 - 2H25产业链价格整体有望运行平稳,部分细分方向或存在涨价弹性,各环节龙头在高稼动率支撑下基本面有望率先进入修复通道 [1] - 固态电池为主线的新技术有望迎来产业化向上拐点,相关设备、材料环节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1] - 新能源车销量有望延续较高增速,动力电池需求更高的成长弹性 [3] - 储能需求韧性仍被看好,数据中心发展有望带来储能新应用场景 [3] 需求分析 新能源车 - 1-4M25中国新能源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46%,2H25内需与出口共振驱动销量维持较好增长 [7] - 1-4M25国内新能源车出口超63万辆,同比增长52%,插混车型出口放量支撑增长 [9] - 欧洲市场受碳排政策及补贴回温影响,需求有望持续回暖,1-4M25欧洲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速达47% [16] 储能 - 美国关税短期下降至30%,中国储能电池关税合计约40.9%,2H25或迎抢装发货 [21] - 欧洲户储需求稳定增长,工商储及大储需求快速起量 [21] - 亚非拉地区户储渗透率仍低,短期高增趋势明确 [22] - 数据中心+风光储主电源方案逐步成熟应用,备用电源由铅酸转向锂电带来增量需求 [23] 产业链分析 - 4Q24产业链价格逐步进入底部区间,6F、铜箔、铁锂正极等挺价明显 [26] - 1Q25电池环节固定资本开支同比+27.1%,中上游材料环节普遍呈下降趋势 [28] - 头部厂商与中小尾部产能利用率分化显著,储能电芯、负极、铁锂正极等头部厂商排产饱和 [31] - 铁锂正极、三元正极、负极等环节CR5集中度2025年以来呈现提升趋势 [32] 新技术进展 固态电池 - 半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基本明确,二代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 [47] - 全固态电池主攻硫化物路线,逐步进入中试关键期 [50] - 新能源车+eVTOL+机器人需求共振,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广阔 [45] 其他新技术 - 硅碳负极经历4轮迭代,产业化进程加快,预计至2028年生产成本有望较24年降幅41%-61% [52] - 复合铜箔头部厂商进展加速,商业化渐行渐近 [54]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备高比容量、低成本优势,适配全固态电池 [55] - 钠电池能量密度逐步提升接近铁锂,锂钠平价有望到来 [62] 充电设施 - 头部运营商充电桩及充电量规模持续扩张,增值服务收入快速增长 [64] - 负荷聚合模式有望带来传统运营商业模式的改变,头部运营商优势扩大 [65] - 1-4M25公共直流桩累计增量同比增长71%,政策助力建设持续回暖 [66] - HVDC渗透提速有望带来充电模块新成长极 [67]
海博思创
数说新能源· 2025-04-21 16:29
公司概况与市场定位 - 海博思创专注于储能系统集成赛道,国内市场为主,同时拓展海外市场,2023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出货量排名第五,亚太市场排名第二,国内市场领先 [2] - 公司成立于2011年,2024年1月科创板上市,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业务聚焦储能系统(功率型/能量型),剥离非储能业务,储能系统营收占比从2020年65%提升至2023年99% [3][5] - 2021-2023年营收强劲增长,受益于行业先发优势及储能行业快速发展 [3] 业务布局与市场拓展 - 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上半年境外收入0.09亿元(占比0.2%),欧洲和澳洲市场开拓顺利 [4] - 2023年直流侧储能系统国内/全球出货量排名中国第一和全球第三 [5] - 下游客户集中度高,主要服务五大六小电力央国企,与国家电投、华能集团等保持稳定合作 [10] 技术与产能 - 掌握储能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包括BMS、EMS、功率协调控制器等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具备数字化建模和智慧运维能力 [6] - 四大生产基地(北京、山西、广东、甘肃)产能利用率超150%,2024年募资扩充2GWh产能,江苏和内蒙古工厂在建 [7] 供应链与竞争策略 - 电芯模组采购占比下降至56.6%(2024H1),减少对宁德时代的依赖,引入亿纬锂能等供应商 [8] - 国内储能开发商CR10达58%-59%,公司凭借技术积累、AI应用及海外布局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7][18]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2024年国内大储新增装机预计39GW/94GWh(同比+85%/+107%),2025年预计45GW/118GWh(同比+17.5%/+26%) [11] - 独立储能占比提升至66%(2024H1),收益模式以容量租赁为主,市场化回报仍需探索 [14][15] - 强配政策取消后短期或影响装机,但长期将转向市场化驱动,新能源入市推动储能调用率提升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