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

搜索文档
赵一德在调研文化建设工作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 更好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陕西日报· 2025-06-22 07:31
文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 强调文化自信和守正创新 一体推进文物保护 文化繁荣 文明传承 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1] - 鼓励企业深化改革 推动业务转型 结构调整 布局优化 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1] - 指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 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 生产 传播流程 [1] - 提出数智赋能全链条发展 包括文学创作 舞台戏剧 影视制作 场景体验 文旅综合 [1] 工业遗产活化与文旅融合 -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与城市转型发展 文化创意艺术融合 强化空间重构和功能重塑 [2] - 推动工业老面孔焕发新活力 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 文化和社会价值 [2] - 因地制宜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丰富产品供给 提升服务品质 打造便民惠民特色文化体验空间 [2] 文物保护与遗址开发 - 严格落实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 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的保护前置机制 [2] - 统筹抓好遗址保护和文物保护 提高研究阐释水平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2]
偿债压力巨大,海昌海洋公园折价近50%卖身
观察者网· 2025-06-05 11:40
股权交易 - 海昌海洋公园以0.45港元/股发行51亿股新股,总对价22.95亿港元,认购方为祥源控股及祥源星海旅游(开曼)有限公司 [1] - 交易完成后祥源控股将间接持有公司38.6%股本,成为控股股东,原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从62.85%被稀释 [1] - 新股发行价较公告前收盘价0.84港元折让46.43%,但较每股净资产0.2251港元溢价99.5% [1] 战略协同 - 祥源控股拥有张家界、黄山等5A级景区资源,海昌拥有7家海洋公园,交易实现"山川+海洋"文旅资源整合 [1] - 海昌在北京、福州及沙特的轻资产输出模式与祥源"国内50+国际50旅游目的地"战略形成互补 [8] - 祥源目标年接待游客1亿人次,并购有助于扩大文旅资产规模并提升行业领先地位 [8] 财务困境 - 2020-2024年累计亏损37.85亿元,仅2021年盈利,2024年亏损同比扩大313.8%至7.49亿元 [5] - 2024年末现金余额仅6473.8万元,同比减少16亿元,短期借款高达15.71亿元 [5] - 曾以65.3亿元出售武汉等4个海洋公园及郑州项目66%股权给MBK Partner缓解资金压力 [6] 发展历程 - 1992年成立初期主营石油贸易,2002年通过大连老虎滩极地馆进入海洋公园领域 [3] - 2014年成为港交所首家主题公园运营商,采用重资产模式与碧桂园等地产商合作扩张 [3] - 2017-2020年投资超105亿元建设郑州、上海、三亚项目,净负债率持续攀升 [3][4] 市场反应 - 配股消息传出后股价连续两日下跌,6月4日收盘价0.73港元较公告前下跌13.1% [2] - 三亚13.3亿元地块因闲置被政府收储,印证开发商无力开发困境 [6] - 2024年10月曾澄清私有化传闻,但最终通过配股实现控制权转移 [6] 收购方背景 - 祥源实控人俞发祥2024年以135亿元财富上榜胡润全球富豪榜,起家于装饰和地产行业 [7] - 2017年通过收购万家文化借壳上市,2022年更名为祥源文旅,年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 [7] - 旗下景区覆盖大湘西、大黄山等区域,拥有40多个旅游目的地资源 [7]
两部门:在邮政电商平台宣传推广“乡字号”、“土字号”等带有地名标识的土特产品
快讯· 2025-04-13 19:15
民政部、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地邮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推进"地名+邮政快 递"利农惠农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地名服务+邮政快递"作用,推动乡村地名信息服务与寄递物流下 乡、农村电商、普惠金融等深度融合,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积极推广"地名+"模式,支持在乡 村产业品牌宣传塑造中融入地名元素,在邮政电商平台宣传推广"乡字号"、"土字号"等带有地名标识的 土特产品,助力乡村优质农副产品、旅游资源等推介推广。积极鼓励有意愿的邮递员、快递员等加入地 名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地名文化建设、地名采集上图、相关技术推广等乡村地名公益服务,地名行政主 管部门要在专业培训、技能提升以及关心关爱上予以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