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活化利用

搜索文档
当老厂房成为“新网红” 工业遗产焕新成为文旅“破圈”密码
央视网· 2025-07-28 12:28
工业遗产改造与文旅融合 - 江西上饶望仙谷通过"生态修复+文旅"模式将废弃矿山改造为日均游客量上万人次的网红景区[1] - 当地依托花岗岩峰林地貌打造赣派风格民宿、咖啡屋、酒吧等设施,污染河道改造为火爆的山谷漂流项目[7] - 2023年暑期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达2万人次,同比增长10%,"漂流+景区门票"套票组合显著提升客单价[9] - 景区计划引入更多非遗项目和文化活动以增强游客体验[9] 工业博物馆转型案例 - 重庆工业博物馆由老重钢型钢厂厂房改造而成,2019年开放后发展为集合文化、商业、旅游的复合业态[10] - 馆内展示8000匹马力蒸汽原动机等工业文物,设置"钢魂"馆和工业发展史陈列[12] - 工业遗址公园展出汽车装备和工业雕塑景观,年接待大量教育团体[14] - 重庆市通过鹅岭二厂、北仓文创街区等项目探索老旧厂房改造提升城市品质[16] 工业厂房文化空间改造 - 山西阳泉70年历史水泵厂改造为文化园区,保留工业痕迹的同时创新融入阅读休闲功能[17][19] - 改造后园区累计接待游客280万人次,成为网红打卡地和城市文脉载体[21] -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通过工业与现代元素融合释放文旅消费潜力[21] - 改造保留车间原始结构形成独特工业风格,增强居民记忆共鸣[22]
赵一德在调研文化建设工作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 更好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陕西日报· 2025-06-22 07:31
文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 强调文化自信和守正创新 一体推进文物保护 文化繁荣 文明传承 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1] - 鼓励企业深化改革 推动业务转型 结构调整 布局优化 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1] - 指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 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 生产 传播流程 [1] - 提出数智赋能全链条发展 包括文学创作 舞台戏剧 影视制作 场景体验 文旅综合 [1] 工业遗产活化与文旅融合 -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与城市转型发展 文化创意艺术融合 强化空间重构和功能重塑 [2] - 推动工业老面孔焕发新活力 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 文化和社会价值 [2] - 因地制宜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丰富产品供给 提升服务品质 打造便民惠民特色文化体验空间 [2] 文物保护与遗址开发 - 严格落实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 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的保护前置机制 [2] - 统筹抓好遗址保护和文物保护 提高研究阐释水平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2]
焕新!工业遗存变身城市新景
西安日报· 2025-06-05 12:06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 - 西安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将国营第一钟表机械厂旧厂区改造为时光文化公园 实现工业遗存与现代功能的结合 [3] - 项目保留水塔等标志性工业建筑 通过艺术装置改造(如加入时钟、沙漏元素)强化"时间感"主题 [4][5] - 采用"时区"概念划分空间功能 十二区聚焦买手店与艺术家居 西五区主打运动体验 东九区发展夜经济 [5] 业态规划与消费场景 - 改造后园区包含运动中心(原铸工车间)、婚宴中心(原装配厂房)、开放式草坪及咖啡店等多元业态 [6] - 吸引元BAO热卤酒馆、境普拉提、西柚攀岩等主理人品牌入驻 形成"工业遗产+多元业态"模式 [6] - 中央草坪成为核心消费场景 兼具社群活动空间与工业历史展示功能(陈列老厂区设备) [5][6] 市场反馈与运营策略 - 开业后客流量超预期 独特工业美学装修风格与自由惬意的氛围受商户及消费者认可 [6][7] - 招商持续进行中 计划通过文化建设强化情感链接 未来将引入更多店铺丰富体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