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村舞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村字号”频闪光,“土味”浪潮魅力何在?
新华网· 2025-11-05 20:43
文章核心观点 - “村字号”文体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并产生巨大影响力 其魅力源于农民主体性、乡村文化基因以及数字化传播的共同作用 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农民的精神需求 更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1][5][8] “村字号”活动规模与类型 - 2024年全国农村累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超过220万场 其中网络浏览量破10万次的“村字号”活动超过2200场 [1] - “村字号”文体活动类型丰富多样 多达24种 包括“村BA”、“村超”、“村晚”、“村厨”、“村舞”等 [1] - “十四五”期间 网络浏览量破10万次的“村字号”活动累计举办近8000场 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6] 活动参与度与主体性 - 2024年农民文体活动参与率超过70% 农民从台下“看客”转变为台上“主角” [2] - 活动根植于农民自身生活 例如村民将农耕生活和对土地的热爱融入自编自导的原创舞蹈中 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性和自豪感 [1][8] 经济带动效应 - 四川雅安“村跑”赛事期间周边酒店入住率达到80% [4] - 浙江安吉截至去年底拥有乡村咖啡馆300多家 撬动富民产业规模达1.21亿元 [4] - 湖南保靖举行村厨村艺大晒活动 带动旅游收入40.8亿元 [4] - 部分因活动走红的“明星村”村集体经济实现成倍增长 商业化趋势显著 [11] 兴起与走红的原因 -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释放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 [5] - 数字化基础设施提供了坚强支撑 互联网传播突破了地域限制 使活动从“乡村一隅”走向“社会全域” [6] - 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文化基因是根本底气 活动中融入的民族服饰、地方戏曲等元素提供了独特的精神体验和文化认同 [8] 未来发展挑战与方向 - 群众体育活动目前吸引的球员以中年群体为主 青少年参与力度较为薄弱 [9] - 活动开展需要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的人才 如戏曲表演、体育裁判等 [11] - 需避免内容跟风、趋同现象 建议将本地特色农业资源、文化资源有机融入 或联合相邻村镇打造“文化片区”实现资源互补 [11] - 未来应致力于提供普惠、优质的乡村文体服务 探索因地制宜的农体文旅融合发展路子 在坚守“百姓舞台”的同时助力产业兴旺和村民富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