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柔性多通道肌肉电阻抗传感器(FMEIS)
icon
搜索文档
Science Advances发表!南洋理工大学推出头发丝薄度传感器FMEIS,让机器秒懂肌肉「微表情」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6 13:23
柔性多通道肌肉电阻抗传感器(FMEIS)技术突破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一凡教授团队开发出柔性多通道肌肉电阻抗传感器(FMEIS),厚度仅220μm,弹性模量212.8kPa,与人体皮肤弹性模量范围(420-850kPa)接近 [2][4] - FMEIS在手势分类任务中实现98.49%准确率,肌肉力量预测任务达到0.98判定系数(R²) [4] - 相比传统肌电(EMG)信号监测,FMEIS通过施加低强度高频电流感知肌肉组织阻抗变化,可捕捉深层肌肉(约30mm内)收缩过程中的阻抗变化 [4][10] FMEIS系统构成与性能 - 系统由4g传感器垫和53g控制单元组成,传感器垫采用超薄(220微米)高柔性(杨氏模量212.8kPa)可重复使用贴片 [6][7] - 传感器垫采用50kHz、0.4mA安全交流电流进行多通道信号注入与采集,可承受50%应变而不影响信号完整性 [7] - 控制单元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多通道阻抗数据,手势识别准确率98.5%,肌肉力量回归拟合优度R²达0.98 [8][10] 应用场景验证 - 人机协作:通过肌肉信号解析操作意图,实现与协作机器人精密同步操作,提升工业组装效率与安全性 [19][20] - 外骨骼控制:驱动外骨骼响应延迟仅756毫秒,在增强握力实验中最大输出提升65%,有效延缓肌肉疲劳 [21][22] - 虚拟手术:精准反馈手势与力量信息控制虚拟手术刀,实现实时响应与拟真操作,未来可与触觉反馈系统联动 [23][26] 技术优势对比 - 相比商用EMG传感器,FMEIS可同时检测肌肉主动收缩和被动拉伸,而EMG仅能检测主动收缩 [17] - 在运动伪影抑制、检测深度、分辨率、兼容性、成本效益及非侵入性等关键指标上表现优异 [11] - 对三位参与者测试显示平均手势分类准确率98.49%,肌肉力量回归平均R²值0.98,显示强稳健性 [16] 产业化前景 - 该技术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期刊,具有皮肤亲和性强、抗干扰能力优异、可重复使用等特性 [5][24] - 革新传统测量范式,为构建自然高效人机交互界面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康复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神经接口等领域具广阔应用前景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