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电周边海域综合预警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共商核电冷源安全与海洋生态保护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3 13:44
核电冷源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进展 - 2024年核电冷源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取得多项进展,包括首创"外海浮标组网监测系统",通过9组智能浮标构建海洋生物天网,实现取水口周边海域生物迁徙动态追踪 [1] - 首次证实南海毛虾在南海大规模聚集与水温跃层、洋流存在强耦合关系 [1] - 创新多源异构数据时空融合算法,将水母、藻类等冷源漂浮物智能识别准确率提升至85%以上 [1] - 初步搭建核电周边海域综合预警平台,构建环境动力预警模型,为粤港澳大湾区核电群筑起"海陆空"立体防护网 [1] 2024年度工作会议主要内容 - 会议以"深化冷源监测预警技术攻关,筑牢海洋生态安全防线"为主题,全面总结了2024年核电冷源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进展与研究成果 [1] - 台山核电、大亚湾核电、阳江核电、惠州核电等企业,以及自然资源部多个监测机构代表共50余人参会 [1] 核电冷源生物灾害监测预警面临的挑战与2025年核心任务 - 会议强调需进一步开展水动力-生物生态耦合研究,加强卫星遥感、声呐、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应用 [2] - 2025年核心任务包括完善联防联动机制,强化数据共享和融合分析,形成可推广的核电冷源生态安全保障方法 [2] - 进一步发展浮标监测技术,完善调查方法,形成标准规范,提升环境与生物信息监测效能 [2] - 开展大范围生物基础调查和典型冷源致灾生物全生命周期监测,探索"三场一通道"研究,厘清生物种源和迁徙路径 [2] - 迭代预警模型,提升预警时效性与准确性,并复盘2024年海洋生物暴发事件,结合水动力分析深挖数据价值 [2] - 推进科研项目申报,深化致灾生物基础研究和调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