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森林碳汇
icon
搜索文档
大陈岛生态建设点亮“海洋蓝碳”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4
生态治理 - 大陈岛通过"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实现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和处置的数字化管理,2022年结合"渔省心"平台实现实时监控 [2][3] - "蓝色循环"海洋塑料污染治理项目成为我国最大海洋废弃物回收项目,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3] - 大陈岛进行污水管网改造,覆盖28家公建单位、40家"六小行业"企业、579户居民家庭,新建管网5万平方米、改造40万平方米 [3] 清洁能源 - 大陈岛年平均风速6.8米/秒,34台风车年发电超6000万千瓦时,满足全岛用电需求并有富余 [4] - 全岛建成32家全电民宿、13家全电养殖基地,实现清洁能源车全覆盖,广源渔业全电养殖基地年节约用电成本7万元 [4][5] - 2022年投运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示范工程,构建"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5] 碳汇经济 - 2023年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2223吨碳汇以10.5万元成交,完成浙江省首笔海洋蓝碳交易 [6] - 彩色森林项目100吨森林碳汇以7000元成交,发放台州市首笔碳汇金融贷款"椒蓝贷"15万元 [6] 生态修复 - 完成砂质岸线修复工程,在梅花湾、土地堂等地形成3处休闲沙滩,改善岸线资源 [7] - 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补种10余种珍贵彩色树种,吸引70多种鸟类及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 [8] - 投资3000万元建成10.5万立方米人工鱼礁,228万元用于苗种投放,建成海洋牧场示范区 [8]
生态之城的财富账本 ——“两山实践看河南”系列报道之三
河南日报· 2025-05-21 08:06
生态资源资本化模式 - 新县通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业化"创新链条构建绿色资本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1] - 西河湾古村落采用"资源入股、全民共享"模式,村民以旧房入股参与农家乐和民宿改造,成为村集体旅游项目股东[1] - 该模式吸引11户村民返乡创业、近200名青年回流,打造6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1] 林下经济与特色农业 - 卡房乡古店社区发展林下天麻种植,亩产鲜货1500公斤,年净利约3万元/亩,提供320个就业岗位,带动60户脱贫户增收[2] - 新县葛根产业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融资实现突破,豫南葛业获得河南省首笔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134万元[2] - "林下经济+特色农业"模式与葛根产业形成呼应,实现从"一片绿叶"到"一个商标"的价值跃升[2] 绿色金融创新 - 新县推出信阳市首单森林碳汇保险,采用"保险+科技"模式,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碳汇变化,按实际与目标差额赔付[3] - 该保险为林业大户提供灾害风险对冲工具,保障碳汇交易稳定性,支持全省碳达峰试点建设[3] - 通过资源评估、产权界定、金融赋能、产业转化链条,将78.6%森林覆盖率转化为经济价值[3] 乡村振兴路径 - 新县实践表明乡村资源盘活需要智慧路径,构建资源→资产→资本→产业的转化链条[4] - 生态资产资本化既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又探索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