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歼 35 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航发动力20251020
2025-10-20 22:49
纪要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航空发动机、军用飞机、军贸、航空维修后市场 [2][3][6][8] * 公司:航发动力(航空发动机主机厂)、中航沈飞(飞机主机厂,生产歼35系列)、航发控制(控制系统)、航亚科技(压气机叶片)、万泽股份/英力股份(涡轮叶片)、华鑫科技(涂层)、铜南股份(紧固件)[2][3][4][13][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航发动力的投资价值** * 公司在军贸环节具备与飞机主机厂同等地位,拥有溢价能力和单独谈价能力,目前处于低估状态 [2][3] * 军用飞机交付增长带动发动机更换和维修需求增加,发动机维修和焕发需求将集中释放 [2][6] * 国产大型民用客机发动机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自主可控提供催化剂 [6][7] **航空发动机后市场业务的重要性** * 发动机是高值消耗品,维修间隔短,总寿命约2000小时,仅为飞机寿命(8000至12000小时)的1/4至1/6 [2][8] * 海外成熟公司案例显示后市场占比高:英国罗罗公司防务板块后市场占比超一半,美国GE航空后市场占比达70% [8] * 国内后市场空间巨大,截止2024年底累计空间已达4000亿至6000亿,每年约200亿至300亿,且持续扩大 [2][8][9][10] * 维修业务对主机厂有积极影响,主机厂在维修环节有定价权,且维修业务利润率高于新机销售 [2][11] **中航沈飞及歼35系列的增长动力** * 歼35系列(包括歼35、歼35A及出口版)是中国首款多用途战斗机,可服务多个军种并进行外贸出口,打破了以往出口装备代次低的局面 [4][15][20] * 歼35系列放量确定性高,对标美国F35,依托服务多军种及外贸出口,有望实现远超F22的订单水平(F35全生命周期产量是F22的18倍) [5][15][16][17] * 沈飞作为外贸核心推荐标的,有望加速先进战机出口节奏,例如巴基斯坦与沙特签署的联合国防协议可能促进出口 [20] **产业链其他受益领域** * 控制系统是航空发动机关键分系统,国内企业具较强溢价能力,航发控制的维修业务占比从2021年的8%提升至2024年的16%,显示后市场体量加速增长 [13] * 叶片(压气机叶片-航亚科技,涡轮叶片-万泽股份/英力股份)、涂层(华鑫科技)、紧固件(铜南股份)等领域在航空发动机关联市场中受益明显 [14] 其他重要内容 * 航发动力面临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压力导致利润下滑的挑战,但毛利率处于摸底阶段,若回升将带来巨大利润弹性 [12] * 美国F35项目的成功经验(如共享研发成果降低成本、服务多军种、开放出口、筛选优质供应商提升生产效率)为国内歼35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