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

搜索文档
武汉理工大学杜小弟:追根溯源探真理,在实验一线传承匠心
仪器信息网· 2025-07-23 11:37
核心观点 - 武汉理工大学老师杜小弟凭借作品《GC-MS分析多环芳烃PAHs的几个问题讨论》获得第17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特等奖,展现了一线分析测试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1][2] - 杜小弟强调实验员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追根溯源学习原理而非仅关注操作,才能持续进步 [3] - 国产仪器近年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稳定性、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的不足,需理性看待其发展 [7] - 科学仪器发展应优先提升基础性能如准确性、稳定性,再追求信息化、智能化等高级功能 [9] - 原创大赛为行业提供重要交流平台,历届累计参赛作品超18000篇,平均每届曝光量超200万人次 [11] 从业经历与成就 - 杜小弟从实验室基础工作做起,逐步成长为GC-MS领域技术骨干,现主要负责传授仪器使用经验 [3] - 其获奖作品灵感源于实际工作需求及仪器社区讨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6] - 通过整理"新手笔记"分享学习心得,帮助同行快速掌握气质联用技术 [6] 仪器设备现状与发展 - 国产仪器性能显著提升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需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7][9] - 气相/气质仪器应注重基础性能提升,避免过度炒作智能化概念 [9] - 建议厂商加强技术导向,完善售前宣传和售后培训体系 [7] 行业活动与平台 - 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已成功举办17届,第18届将于2025年8月启动 [11] - 大赛设置14个专业赛区,涵盖色谱、质谱、光谱等多个技术领域 [11] - 建议优化赛区设置平衡人气,加大对一线实验员参赛的鼓励力度 [10] 方法论启示 - 知识积累是关键,临时抱佛脚难以应对复杂检测需求 [6] - 不同测试领域存在共通性,深入理解一个领域有助于触类旁通 [6] - 实验员应建立"理论-实践-经验分享"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