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

搜索文档
武汉理工大学杜小弟:追根溯源探真理,在实验一线传承匠心
仪器信息网· 2025-07-23 11:37
核心观点 - 武汉理工大学老师杜小弟凭借作品《GC-MS分析多环芳烃PAHs的几个问题讨论》获得第17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特等奖,展现了一线分析测试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1][2] - 杜小弟强调实验员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追根溯源学习原理而非仅关注操作,才能持续进步 [3] - 国产仪器近年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稳定性、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的不足,需理性看待其发展 [7] - 科学仪器发展应优先提升基础性能如准确性、稳定性,再追求信息化、智能化等高级功能 [9] - 原创大赛为行业提供重要交流平台,历届累计参赛作品超18000篇,平均每届曝光量超200万人次 [11] 从业经历与成就 - 杜小弟从实验室基础工作做起,逐步成长为GC-MS领域技术骨干,现主要负责传授仪器使用经验 [3] - 其获奖作品灵感源于实际工作需求及仪器社区讨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6] - 通过整理"新手笔记"分享学习心得,帮助同行快速掌握气质联用技术 [6] 仪器设备现状与发展 - 国产仪器性能显著提升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需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7][9] - 气相/气质仪器应注重基础性能提升,避免过度炒作智能化概念 [9] - 建议厂商加强技术导向,完善售前宣传和售后培训体系 [7] 行业活动与平台 - 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已成功举办17届,第18届将于2025年8月启动 [11] - 大赛设置14个专业赛区,涵盖色谱、质谱、光谱等多个技术领域 [11] - 建议优化赛区设置平衡人气,加大对一线实验员参赛的鼓励力度 [10] 方法论启示 - 知识积累是关键,临时抱佛脚难以应对复杂检测需求 [6] - 不同测试领域存在共通性,深入理解一个领域有助于触类旁通 [6] - 实验员应建立"理论-实践-经验分享"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3][6]
煮酒夜话,如何理解“国产替代”
仪器信息网· 2025-05-23 15:25
中美关税战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影响 - 2025年4月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累计税率达145%以上,中方反制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125% [4] - 5月12日中美达成阶段性缓和,双方加征关税税率回调至10% [4] - 高端分析仪器如液质联用仪、核磁、电镜等仍以进口品牌为主,关税战促使国产厂商加速研发投入 [6] - 前处理设备如微波消解仪国产占比从20年前的10%提升至2024年的80%,关税影响已有限 [5] 国产替代的现状与趋势 - 高校和国企采购政策转向强制要求一定比例国产设备,进口采购需书面说明理由 [7] - 国产仪器在中端和常规品类(如原子吸收、气相色谱)已基本满足需求,性价比和服务响应优势显著 [7] - 纯水设备等实验室通用品类因核心元器件不依赖北美,本土市场及一带一路国家成为主要目标 [5] - 国产厂商通过技术适配性成功替代进口案例增多,如超纯水系统PK掉进口品牌 [7] 国产仪器的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 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仍是主要短板,紫外光源等核心部件故障率高 [9] - 设计环节需强化可靠性考量,基础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是智能化前提 [9] - ICP-MS等部分高端仪器已可放心选用国产,不必盲目追求极限指标 [9] - 未来技术方向包括:科学仪器与自动化/智能化结合、生物传感技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等 [9] 行业协同与差异化竞争策略 - 企业应避免同质化竞争,聚焦垂直领域如单细胞分析等前沿方向 [10] - 产业链配套不足问题需通过跨企业协同解决,闭门造车模式需摒弃 [10] - 外企加速本土化生产可能带来价格竞争,倒逼国产厂商技术升级 [6]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国资委要求全面梳理进口仪器及零部件依赖情况,国产化成为战略必选项 [6] - 贴息贷款政策从倾向进口转向强制国产比例,直接推动市场需求 [7] - 关税战虽缓和但长期警示效应显著,国产替代从需求升级为行业潮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