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指纹污染溯源仪

搜索文档
江苏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成绩单”
新华日报· 2025-09-30 05:27
科研投入与项目概况 - 省生态环境厅与省财政厅每年联合投入约1600万元科研经费[1] - 已支持67个科研项目 下达财政经费总额达5668万元[1] - 财政投入带动企业及科研机构配套资金近1亿元[1] 技术成果与应用推广 - 形成VOCs活性物种立体溯源监测技术等多项实用技术装备[1] - 具体装备包括环境DNA在线自动采集仪和藻类人工智能分析仪[1] - 开发出水质指纹污染溯源仪等技术 已在全省多地区应用[1]
江苏以科技赋能污染防治攻坚战,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扬子晚报网· 2025-09-29 21:47
科技研发投入与项目成果 - 江苏省每年安排约16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生态环境科技项目,已支持67个项目并下达财政经费5668万元,带动企业和科研机构配套投入近1亿元 [2] - 研发成果包括VOCs活性物种立体溯源监测技术、环境DNA在线自动采集仪、藻类人工智能分析仪和水质指纹污染溯源仪等实用性技术装备,已在全省多地应用推广 [2]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 累计建设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6家、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3家、工程技术中心17家 [3] - 平台体系在水环境生物监测、土壤有机物监测、环境健康、高盐高氮磷废水处理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形成技术储备和装备研发能力 [3] 重点流域治理技术应用 - 太湖治理中首创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太湖之光”“太湖之星”,实现对污染底泥高效清除并减少二次污染 [3] - 藻类人工智能分析仪在全国60余家企业及行政单位推广,支撑太湖湖体水质30年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 [3] - 长江保护领域通过“一市一策”驻点研究研发10余项关键技术,推动总磷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核算及风险防控问题解决 [3] 多介质环境污染协同治理 - 省级层面启动城市群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研究,开展“天—空—地—船”立体观测并建立“1+13”省市联动科技支撑机制 [4] - 土壤及地下水领域设立沿江化工遗留地块污染管控项目,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提升污染场地精准识别与修复水平 [4] 环保标准引领产业升级 - 已立项生态环境标准161项、发布123项,重点针对化工、钢铁、印染、电镀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推动落后产能淘汰与产业布局优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