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微信小程序
搜索文档
构筑提前预警体系 织密安全防护网络强化应灾“韧性”,江苏新招迭出
新华日报· 2025-10-14 07:22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包含超过1.8万个监测站点,地震首报平均仅需7.4秒即可发出 [2] - 江苏省地震局与腾讯公司联合开发的微信地震预警小程序用户数已近80万,并在线下部署近300台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覆盖60余所学校、医院及关键公共场所 [2] - 依托区县应急广播平台和有线电视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预计在年内完成技术测试,将面向省内用户提供服务 [2] 气象监测预警体系 - 江苏气象部门创新构建“31631”递进式监测预警体系,即提前3天风险预判、提前1天精准锁定、提前6小时临灾叫应、提前3小时发布警报、提前1小时滚动更新 [3] - 主汛期江苏气象预警提前量达48.6分钟,准确率超八成,并连续74个月发布无差错,预警信息年发布量超1.5万条,累计送达8亿人次 [3] - 气象部门与21个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通过短信、应急广播、北斗系统等方式确保预警信息传递畅通 [3] 地质与海洋灾害监测 - 利用国产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地表形变毫米级监测,通过十余年积累的动态数据库精准识别城市建设区、沿海养殖区等沉降风险区 [4] - 近千公里海岸线高空视频监测网实现24小时守护,并通过时序遥感影像为洪泽湖、石臼湖等提供精准洪涝风险预测 [4] - 今年首次采用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开展浒苔水下立体监测,卫星遥感也为赤潮、马尾藻灾害提供数据支撑 [4] 地质灾害防治实践 - 推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模式,今年已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及不稳定斜坡1000余点次,确保全省发生的2起地质灾害险情未造成损失 [5] - 专人24小时紧盯雨情水情进行风险研判,协助发布省级黄色预警,并维护专业监测站点,发现数据异常立即现场核实 [5] 防灾减灾科普教育 - 围绕国际减灾日,全省各地科技馆开展专题研学活动,如扬州科技馆通过“龙卷风”体验区和“地震小屋”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灾害 [6] - 连云港市东海科技馆进行“解密家门口的地球密码”专题讲解,盐城市科技馆邀请地震局专家开展讲座,徐州市社区演示心脏复苏急救 [6] - 宜兴科技馆和南京科技馆在10月中旬持续开展专题活动,包括自救互救技能推广和“小小安全员”体验,如烟雾逃生和灭火器操作学习 [7]
我省持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预判响应能力不断提升
新华日报· 2025-05-13 07:16
防灾减灾科技应用 - 江苏省通过科技手段构建立体化防灾安全网 包括强对流天气精准预警 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和地震秒级预警 [1] - 响水县形成递进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模式 实现信息共享 指挥统筹和高效联动 预警准确率达80.3% 平均提前46.3分钟 [2][3]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覆盖全省主要区域 2023年成功预警溧阳戴埠滑坡 避免人员伤亡 [4] 强对流天气防御 - 响水县建立强对流监测预警平台 通过算法分析风速切变等数据 即使10%生成概率也会启动预报警 [2] - 2022年EF3级龙卷风袭击响水县小尖镇 因预警及时未造成重大损失 该模式入选2024年中国气象局十大管理创新 [3] - 江苏省推广响水模式 将完善递进式气象服务和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 [3]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研发典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 综合孕灾条件 易发区等关键信息 [4] - 应用北斗技术监测滑坡 崩塌 地面塌陷 构建全省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5] - 采用无人机 激光雷达等技术建立防御响应体系 支撑100多起地质灾害险情处置 [5]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 江苏省地震局与腾讯合作推出微信地震预警小程序 研究表明20秒预警可减少63%伤亡 [6][7] - 地震首报时间从几分钟缩短至7.4秒 实现分钟级速报向秒级预警跨越 [7] - 全省部署近300台预警终端 覆盖政府 学校 医院等场所 微信小程序用户达30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