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浮动管理费型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249只浮动管理费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公募“重回报”转型进行时
证券日报· 2025-05-13 01:42
公募基金浮动管理费模式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1] - 该模式将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收入与基金业绩紧密挂钩,促使其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深耕价值投资 [1] - 截至2025年5月12日,全市场共有249只浮动管理费型基金,其中业绩挂钩型占比超八成(216只),覆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等多种类型 [1] 浮动管理费机制设计 - 浮动管理费根据产品业绩表现确定适用费率水平,分为基准档、低档和升档费率 [2] - 部分基金约定当年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基准5%时提取15%作为业绩报酬,低于5%则不提取,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1] - 方案要求头部机构在未来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2] 行业影响与投资者效应 - 浮动管理费模式倒逼基金管理人聚焦长期价值创造,强化投研能力与风险管控,推动行业投资管理效能提升 [3] - 该模式有助于减少基金风格漂移与短期投机现象,引导基金公司将更多资源投入投研团队建设和策略优化 [2] - 对投资者而言,该模式鼓励长期持有,降低非理性操作,并增强风险意识与信息关注度 [3] 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 - 公募基金自2013年开始探索浮动费率机制,费率结构持续优化,推动行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3] - 差异化费率机制将加速落地,通过管理费与业绩深度绑定的激励机制促进行业生态进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