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249只浮动管理费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公募“重回报”转型进行时
证券日报· 2025-05-13 01:42
近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对新设立的主动 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引发行业热议。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方案》提出的浮动管理费收 取模式,将从多方面扭转公募基金固有思维。它将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收入与基金业绩紧密挂钩,促 使其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将更加注重为投资者创造回报,深耕价值投资。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5年5月12日,全市场共有249只浮动管理费型基金(各类份额分开计算),形成规模 挂钩型、持有期挂钩型、业绩挂钩型三大模式。 回溯至2013年,公募基金开始探索浮动费率机制,自此拉开行业创新大幕。十余年间,费率结构不断优 化,创新实践层层深入,持续推动行业生态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进阶。 其中,业绩挂钩型基金产品有216只、占比超八成,覆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QDII(合格境内机构 投资者)、FOF(基金中的基金)、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货币市场型、另类投资基金等各类型。 例如,部分基金约定当年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基准5%时,管理人对超过5%的部分 ...
基民们,注意了!
经济网· 2025-05-09 11:58
政策导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基金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 [1] - 监管层要求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考核体系,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3] - 证监会公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3] 行业现状 - 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源于固定费率管理费模式,导致公司更倾向于扩大基金规模而非提升业绩 [1] - 基金规模过大往往导致赚钱能力下降,基金经理能力有上限,管理规模扩大后获取超额利润难度增加 [3] - 巴菲特观点显示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千亿基金年化收益难超15%,而百万资金翻倍案例更常见 [3] 改革措施 - 引入"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标准,要求基金定期公布是否跑赢基准指数 [5] - 推行"浮动管理费"模式,管理费与基金盈利情况、基民持有期和基金规模挂钩 [6] - 管理费与盈利挂钩可鼓励基金跑赢基准,与持有期挂钩可鼓励长期投资 [6] - 要求对基金投资收益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6] 预期影响 - 新政策将促使基金公司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更注重投资回报 [6] - 浮动费率机制将基金管理费与基民利益绑定,激励基金提升业绩 [6] - 长周期考核机制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养成长期投资基金的习惯 [6]
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行动方案提出多条举措→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58
基金公司管理费改革 - 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 [1] - 浮动管理费模式下 基金公司根据实际业绩表现计提不同档次管理费 符合同期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 明显低于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 显著超越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3] - 要求头部机构新注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60%采取浮动费率安排 试行一年后逐步推开 已有20余家机构准备申报发行此类新产品 [3] 强化利益绑定机制 - 将业绩跑赢基准 投资者盈亏情况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考核体系 推动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4] - 基金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对高管考核中 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 [4] - 基金公司内部对基金经理考核中 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4] 考核体系变革 - 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 包括净值增长率 业绩比较基准对比 基金利润率 盈利投资者占比等指标 [6] - 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 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 对显著超越基准的基金经理 可适度提高绩效薪酬 [8] 薪酬管理机制 - 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机制 强化基金公司 高管与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 [6] - 严格落实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 对严重违法违规人员薪酬依法追索扣回 [6]
业绩比较基准成 “锚”和“尺”,公募收费模式、绩效薪酬将与业绩挂钩
第一财经· 2025-05-07 19:01
未来一年内,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 数量60%;试行一年后,及时开展评估,并予以优化完善,逐步全面推开。 同时,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 估及纠偏机制,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切实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 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 《方案》明确,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 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 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明确建立与基金业绩表 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具体来看,包括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将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 式;要求基金公司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 指标的考核权重;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等。 业内人士认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在此次公募基金改革中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既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