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第三讲:新一批浮动费率基金,和之前的有什么不一样?
搜狐财经· 2025-07-18 17:12
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模式对比 传统浮动费率基金模式 - **与持有时长挂钩**:设置A1/A2/A3类份额,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A1≤1年1.2%、A2≤3年0.8%、A3>3年0.6%)[2] - **与规模挂钩**:阶梯式收费,规模≤100亿部分收1.2%/年,超100亿部分收0.6%/年[3] - **与业绩挂钩**:三年封闭期,基础管理费0.5%+或有管理费0.5%,收益率>8%且跑赢基准时加收20%业绩报酬(上限1%/年)[3][4]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特点 - **复合模式**:结合持有时长与业绩双重维度,包含固定(0.6%/年)、或有(0.6%/年)、超额管理费(0.3%/年)三部分[4][5] - **精细化收费**:按单客户单份额计算,持有<1年收基础费率,≥1年则挂钩业绩(跑赢基准6%收1.5%/年,跑输3%收0.9%/年)[4][7] - **收益评估创新**:以投资者实际持有收益为准,赎回时动态结算管理费(多退少补),实现"千人千面"差异化[8] 行业政策背景 - 新型基金响应《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推动费率结构优化[1][4][8]
249只浮动管理费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公募“重回报”转型进行时
证券日报· 2025-05-13 01:42
公募基金浮动管理费模式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1] - 该模式将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收入与基金业绩紧密挂钩,促使其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深耕价值投资 [1] - 截至2025年5月12日,全市场共有249只浮动管理费型基金,其中业绩挂钩型占比超八成(216只),覆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等多种类型 [1] 浮动管理费机制设计 - 浮动管理费根据产品业绩表现确定适用费率水平,分为基准档、低档和升档费率 [2] - 部分基金约定当年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基准5%时提取15%作为业绩报酬,低于5%则不提取,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1] - 方案要求头部机构在未来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2] 行业影响与投资者效应 - 浮动管理费模式倒逼基金管理人聚焦长期价值创造,强化投研能力与风险管控,推动行业投资管理效能提升 [3] - 该模式有助于减少基金风格漂移与短期投机现象,引导基金公司将更多资源投入投研团队建设和策略优化 [2] - 对投资者而言,该模式鼓励长期持有,降低非理性操作,并增强风险意识与信息关注度 [3] 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 - 公募基金自2013年开始探索浮动费率机制,费率结构持续优化,推动行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3] - 差异化费率机制将加速落地,通过管理费与业绩深度绑定的激励机制促进行业生态进阶 [3]
基民们,注意了!
经济网· 2025-05-09 11:58
政策导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基金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 [1] - 监管层要求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考核体系,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3] - 证监会公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3] 行业现状 - 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源于固定费率管理费模式,导致公司更倾向于扩大基金规模而非提升业绩 [1] - 基金规模过大往往导致赚钱能力下降,基金经理能力有上限,管理规模扩大后获取超额利润难度增加 [3] - 巴菲特观点显示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千亿基金年化收益难超15%,而百万资金翻倍案例更常见 [3] 改革措施 - 引入"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标准,要求基金定期公布是否跑赢基准指数 [5] - 推行"浮动管理费"模式,管理费与基金盈利情况、基民持有期和基金规模挂钩 [6] - 管理费与盈利挂钩可鼓励基金跑赢基准,与持有期挂钩可鼓励长期投资 [6] - 要求对基金投资收益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6] 预期影响 - 新政策将促使基金公司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更注重投资回报 [6] - 浮动费率机制将基金管理费与基民利益绑定,激励基金提升业绩 [6] - 长周期考核机制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养成长期投资基金的习惯 [6]
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行动方案提出多条举措→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58
基金公司管理费改革 - 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 [1] - 浮动管理费模式下 基金公司根据实际业绩表现计提不同档次管理费 符合同期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 明显低于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 显著超越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3] - 要求头部机构新注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60%采取浮动费率安排 试行一年后逐步推开 已有20余家机构准备申报发行此类新产品 [3] 强化利益绑定机制 - 将业绩跑赢基准 投资者盈亏情况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考核体系 推动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4] - 基金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对高管考核中 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 [4] - 基金公司内部对基金经理考核中 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4] 考核体系变革 - 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 包括净值增长率 业绩比较基准对比 基金利润率 盈利投资者占比等指标 [6] - 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 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 对显著超越基准的基金经理 可适度提高绩效薪酬 [8] 薪酬管理机制 - 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机制 强化基金公司 高管与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 [6] - 严格落实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 对严重违法违规人员薪酬依法追索扣回 [6]
业绩比较基准成 “锚”和“尺”,公募收费模式、绩效薪酬将与业绩挂钩
第一财经· 2025-05-07 19:01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核心内容 -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1] - 改革重点包括推行浮动管理费模式、改革绩效考核机制、降低投资者成本、强化信息披露等 [3][5][6] 业绩比较基准的作用 - 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投资的"锚"和"尺",用于明晰投资风格、约束投资行为,并衡量基金是否跑赢市场 [2] - 将制定监管指引,明确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及纠偏机制,对选用行为实施严格监管 [3][4] 浮动管理费模式实施细节 - 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浮动管理费模式,费率根据业绩表现分三档(基准档/低档/升档) [3]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量的60% [3] - 同步修订信息披露模板,强化业绩表现、管理费分档、投资者盈亏等信息的综合展示 [4] 绩效考核机制改革 - 要求基金公司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权重 [5] - 基金投资收益指标需涵盖产品业绩(净值增长率、基准对比)和投资者盈亏(利润率、盈利占比) [5] - 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5] -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5] 薪酬管理机制调整 - 薪酬管理需与投资收益挂钩,强化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 [6] - 对三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需明显下降;显著超越基准的可适度提高 [6] - 落实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对违法违规人员薪酬依法追索扣回 [6] 行业评价体系优化 - 将投资者盈亏、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基金占比等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 [6] - 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评奖体系,杜绝短期排名导向 [6]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结果在考核评价中的运用,体现"奖优罚劣"导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