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物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海洋物联网‌行业政策、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细分市场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迈向空天地海一体,激活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07 09:12
行业定义与核心架构 - 海洋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海洋领域的深度应用,通过部署传感器、通信设备等硬件,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实时感知、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网络,旨在推动海洋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 - 行业运作依赖于四大能力体系:海洋综合感知能力、信息可靠传输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智能应用服务能力,构成从感知到应用的完整闭环 [3] - 物理架构自下而上分为四层:空间节点层实现全维信息采集,基础设施层负责感知与传输,海洋数据层进行数据汇聚与智能分析,应用服务层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 [5] 政策环境 - 国家层面将海洋强国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密集出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从顶层设计、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多维度系统引导 [7][11] -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形成央地协同格局,例如青岛市出台《关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明确区域发展路径与产业培育重点 [7][1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物联网行业整体高速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约4.01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4.5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3.7% [10] - 海洋物联网作为关键细分领域,2024年行业规模达844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12] - 海洋智慧牧场是重要细分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约6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790亿元,呈现结构优化、技术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14]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是感知与通信基础,包括高端传感器、芯片、水声/卫星通信模块等核心硬件,技术壁垒高 [8] - 产业链中游为设备集成与平台服务,涵盖海洋专用采集传输设备、系统解决方案及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承担硬件集成与数据价值挖掘核心职能 [8] - 产业链下游聚焦多元应用落地,在智慧渔业、智能航运、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实现最终价值 [8] 竞争格局与企业布局 - 行业竞争呈现“头部集聚、跨界渗透、细分突围”特征,华为、中兴通讯与三大运营商在整体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16] - 华为凭借在近海通信、云平台与AI数据处理方面的综合能力处于行业领先,中兴则在海底光缆与卫星通信设备领域表现突出 [16] - 专精特新企业如海兰信、北斗星通围绕海底数据中心、渔业北斗服务等垂直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形成多元化主体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 [16]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将向空、天、岸、海、底一体化架构深化发展,通过融合5G-A、低轨卫星通信与水声通信技术,构建全域覆盖的智能传输网络 [17] - 感知层将涌现低成本、小型化的传感器节点,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平台实现海洋监测从被动采集向主动预警与预测决策跃升 [17] - 海洋能源网、信息网与物联网的“三网”融合将推动海洋基础设施数字化底座建设 [17] 应用场景拓展 - 应用将从单点赋能转向全链条协同,在海洋农业领域贯穿从育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流程,推动“蓝色粮仓”向透明化、可追溯化升级 [18] - 在工业与服务领域,智能船舶、智慧港口等场景通过船舶自动驾驶系统、港口自动化装备实现运营效率提升 [18] - 海洋安防、生态治理等公共服务场景依托海域态势感知平台,提升海洋灾害响应与权益维护能力,催生新兴业态 [18] 区域市场发展 - 青岛作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通过系列政策系统布局海洋传感、通信装备、数据平台等关键环节,有望成为技术策源与产业集聚高地 [13] - 企业区域布局多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等沿海经济圈,围绕智慧港口、海上能源、海洋安防等核心场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16]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7月1日正式施行 挺进深海装备 深耕蓝色药库
广州日报· 2025-06-04 03:11
政策法规出台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已审议通过并将于7月1日正式施行 [1] - 条例支持广州等沿海港口城市与港澳共建世界一流港口群 [1] - 条例支持南沙等地在海洋领域市场准入、产权保护、人才引入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1] 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 条例将支持产业发展作为独立章节凸显,重点发展邮轮游艇、海上休闲运动、跨岛游等业态 [2] - 广东省将形成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竞相涌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梯次格局 [2] - 广东省将加速发展海洋新兴制造业,包括深海装备、蓝色药库、绿色智能船舶等领域 [3] - 前瞻布局海洋物联网、海洋低空产业、天然气水合物、海水制氢、海洋蓝碳等未来产业 [3] - 计划打造1-2个千亿级产业和若干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3] - 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 [3] - 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3] 科技创新支持 - 广东省海洋领域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49个 [4] - 2024年全省海洋领域专利公开数超1.7万件 [4] - 条例鼓励成立海洋创新联盟,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4] - 支持企业承担海洋科技攻关项目,强化涉海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 [4] - 加强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4] - 健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从研发到中试到量产全流程创新链条 [4] 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 - 条例规定加强海洋产业、生态保护、文化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 [5] - 鼓励涉海企业参与境外海洋经济领域投资和海洋资源开发 [5] - 深化与港澳在海洋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 [5] - 支持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在海洋领域进行创新探索 [5] - 加强与周边沿海同级人民政府在港航、渔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5] 海洋经济规模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5.4% [5] - 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的省份 [5] - 连续30年稳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5] - 广东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27.3%,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 [6] 海洋资源禀赋 - 广东海域面积41.93万平方千米(全国第二) [6] - 大陆海岸线长4084.5千米(全国首位) [6] - 海岛1963个(全国第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