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981号

搜索文档
在海上钻井平台上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虎嗅APP· 2025-07-27 10:59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行业概况 - 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来自海洋 且这一比例逐年上升 因陆地优质油田逐渐衰竭而深海资源丰富[6] - 海上平台是支撑全球石油经济循环的"能源孤岛" 运营成本极高 如"海洋石油981号"每日成本超百万人民币[10][13] - 平台分为三类:浅海作业的"自升式平台" 中深水区的"半潜式平台" 以及深水区可移动的"钻井船"或FPSO[11][12] 平台工作模式与人员结构 - 采用"干28天休28天"轮班制 需适应昼夜颠倒 无网络 强风等极端环境 对生理心理均是极限挑战[13] - 人员分为三类:甲方(如中海油)负责管理 乙方长期员工负责日常运营 临时技术人员按项目周期上平台[32] - 工作纪律严苛如军队 每周多次应急演练 15分钟内全员集合 任何疏忽可能导致系统崩溃[31] 平台工作环境与技术要求 - 作业空间狭小 工序密集 容错率为零 需24小时待命 常凌晨开工 如完井部门需随时响应关键施工节点[15][26] - 作业人员需通过"五小证"安全培训 包含直升机坠海逃生 5米高台跳水等高风险模拟项目[15] - 工区需全副武装防火防砸装备 操作需绝对精准 站错位置可能引发严重事故[25][27] 平台生活与后勤保障 - 提供五星级标准的餐饮服务 2013年每日餐标达170元/人 24小时供应四餐以适应轮班需求[23] - 居住条件为四人间 完全无信号 仅限每天5分钟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21][34] - 封闭环境中形成独特社会结构 等级分明但高效合理 如不同身份对应不同食宿权限[32] 行业技术发展与作业特点 - 采用智能完井技术 通过钻杆内置传感器和光纤实时监控海底油气生产数据[15] - 作业需对抗极端自然条件 如10级以上海风中固定设备 在离海面最近区域进行高危操作[28][29] - 平台既是工业效率的典范 也体现人类与自然的博弈 工作人员实为维系能源系统的"时代齿轮"[38]
一个月5万,“特殊工作”的真实生存法则
虎嗅· 2025-07-25 21:43
行业概况 - 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来自海洋 且这一比例逐年上升[4] - 海洋尤其是深海仍蕴藏丰富石油资源 陆地优质油田已开采上百年面临衰竭[5] - 海上钻井平台分为三类:自升式平台(浅海)、半潜式平台(中深水)、钻井船/FPSO(深水/超深水)[11][21] 平台运营 - 中国首座自主设计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 运营成本高达每天上百万元人民币[13] - 平台采用三班倒8小时轮转制 作业人员按"干28天歇28天"轮换 工作节奏挑战生理极限[13][14][50] - 平台餐标达每人每天170元人民币(2013年) 提供四顿正餐 伙食标准堪比五星级酒店[31][32][33] 工作生态 - 平台纪律严苛 每周进行火警/井喷/气体泄漏等演习 全员需15分钟内集合[45][46][47] - 人员分为三类:甲方管理人员(如中海油)、乙方长期员工(如中海油服)、临时项目技术人员[48][49] - 作业环境高危 需穿戴全套防护装备 机械操作空间有限 站位错误可能导致严重事故[35][36][38] 技术应用 - 智能完井技术通过钻杆内置传感器和光纤 实时监控海底油气生产数据[15][37] - 海上作业需提前取得"五小证"安全资质 包含直升机坠海逃生等高风险模拟训练[17][18][19] - 平台通信依赖卫星电话 每人每天限用5分钟 无常规网络信号[51][52] 经济价值 - 海上平台是"最昂贵、最复杂、最孤独的工程设施" 支撑全球石油经济循环[10][12] - 平台作为"垂直工厂"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 每分钟停工都意味着高额成本损失[9][13] - 行业提供高薪但需承受孤独、危险与高强度工作 形成特殊的人力资源交换模式[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