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海基站
icon
搜索文档
筑基深海产业新高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1 15:39
产业基础与实力 - 黄埔区聚集40余家船舶制造企业 包括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 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7] - 交付国内首批甲醇双燃料65000载重吨散货船 5万吨级新型绿色化学品成品油船和普盛海洋牧场6号平台[7] - 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最大11000米钻深能力 是我国目前吨位最大的科考船[7] - 深海装备基地承担多项国家级研发任务 深海机器人和深海基站产品已出口多个国家[7] 科研资源与技术突破 - 集聚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技术应用中心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等顶级机构[8] - 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研发"探索6000"AUV和"海星7000"ROV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8] -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及下属6家驻穗事业单位长期深耕深远海观测监测[8] 发展挑战与瓶颈 - 产业规模与产业链完善度有待提升 深海装备制造和资源开发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10] - 科技创新转化效率不高 产学研用融合不够紧密 科研成果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10] - 专项政策精准度不足 海洋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套缺失[10] - 市场应用场景拓展不足 与南沙东莞中山等周边区域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10] - 高端复合型人才及交叉学科人才存在缺口[10] 战略举措与布局 - 出台深海产业专项政策 在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方面加大扶持[12]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12] - 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打造深海科技产业核心区 布局深海装备制造基地和生物基因技术中试平台[12] - 在"三城一岛"规划中划定专属用地建设深海科技产业园 吸引海洋测绘和深海探测等上下游企业集聚[12] - 成立深海产业发展协调专班 与南海局等单位共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13] - 靶向引进国际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13] - 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加大高端复合型人才引进[13] - 联合南方海洋实验室建立全球深海科学家工作站 实施候鸟专家计划柔性引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