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海天然气
icon
搜索文档
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青年科技与产业创新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屹专注于深海可燃冰开采技术研究,强调青年科技工作者需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应用于产业升级前沿[2] - 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徐梦桃以"全满贯"成就为例,指出青年需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专业技能突破为国家争光[3] 基层服务与公共事业 - 新疆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李运飞强调提升灾害应对能力,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2] - 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宋海霞扎根带电作业一线,保障城市电力稳定供应,持续提升专业技能以维护电网安全[3] - 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学校教师洪美叔坚守祖国最南端基础教育岗位,践行为党育人使命[3] 新经济与就业形态 - 滴滴出行武汉分公司司机王利聚焦提升出行服务质量,同时为新就业群体青年搭建服务桥梁[2] - 北京市海淀区青联通过中关村毕业季活动提供政策礼包、创业服务等,解决青年住房就业问题[4] 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 -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李沂桐通过科技小院实践平台,推动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结合,助力乡村振兴[2] -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蒋韦慧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3] - 上海益社公益文化发展中心李磊推动青年在就业创业、对口援建等领域发挥作用[5] 组织发展与青年引领 - 全国青联秘书长李迪提出实施五大青春行动(铸魂、聚力、建功、赋能、携手),建设对党忠诚的青联组织[4] - 全国学联主席李文铎强调学联需深化改革创新,引导青年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4]
新华社丨“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国家能源局· 2025-06-25 12:55
深海一号大气田项目投产 - 中国海油宣布南海"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1] - 项目分两期开发,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 [1] - 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自主开发建设中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1] 项目技术挑战与创新 - 二期项目面临极端地质条件,地层最高温度138摄氏度,最大压力超69兆帕(相当于家用高压锅1000倍工作压力) [1] - 首创"水下生产系统+浅水导管架平台+深水半潜式平台远程操控系统"开发模式 [1] - 分3个井区部署12口水下气井,新建1座导管架平台、1套水下生产系统、5条海底管道、5条深水脐带缆 [1] - 构建地理跨度超170公里、作业水深跨度超1500米的超大规模油气生产设施集群 [1] 产能与供应网络 - 项目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45亿立方米 [2] - 天然气通过香港、海南三亚、广东珠海等陆岸终端流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并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 [2]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两期项目搭建的生产设施集群和深水气田开发建设技术体系,未来有望带动海南海域宝岛21-1等深水复杂油气藏开发 [2] - 将进一步提高海洋油气对国内能源供给的支持力度 [2]
中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12:46
项目概况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中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1][3] - 项目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 [1] - 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合计超1500亿立方米 [1] - 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 [1] - 是中国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1] 技术挑战与创新 - 二期项目地层最高温度达138摄氏度,地层最大压力超69兆帕(相当于家用高压锅工作压力的1000倍) [3] - 首创"水下生产系统+浅水导管架平台+深水半潜式平台远程操控系统"开发模式 [3] - 分3个井区部署12口水下气井,新建1座导管架平台、1套水下生产系统、5条海底管道和5条深水脐带缆 [3] - 构建起地理距离跨度超170公里、作业水深跨度超1500米的超大规模油气生产设施集群 [3] 产能与供应 - 目前气田已达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45亿立方米 [3] - 深水天然气通过香港、海南三亚、广东珠海等多地陆岸终端流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 [3] - 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 [3] 行业影响 - 项目搭建的生产设施集群和深水气田开发建设完整技术体系 [4] - 未来有望带动宝岛21-1等深水复杂油气藏的经济高效开发 [4] - 将提高海洋油气对中国能源供给的支持保障力度 [4]